摘 要:灵感来自瞬间,练笔则能留住其精髓。随堂小练笔对小學语文教学来说是重要的调节剂,可以增强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点滴学习中积累知识、运用知识,促使其妙笔生花。如何让学生随文而练、随感而发,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挖掘随堂小练笔的价值,探讨其练习方式,进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拓宽其知识范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2-0021-03
引 言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相较于以往的教材,从习作目标的确定、习作内容的选择到习作策略的实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动。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作文训练。除此之外,4~6年级语文园地设置了词、句、段运用的句式仿写,随文学习中还有小练笔。本文探讨的主题就聚焦在“小练笔”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他们创造一片天地,而随堂小练笔就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一、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的价值挖掘与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对各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仅通过作文课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还要通过随堂练笔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就设置了不少小练笔栏目。这些小练笔大多是由教材内容或形式生发出来,立足文本的语言特色和学生的学情,练笔的针对性更强[1]。学生在随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以“得言得法”为目标,边阅读文本边尝试练笔,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升书面表达能力。此外,随堂练笔能够延伸课文内容,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本学科优势来搭建教学平台,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课堂体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助力。
随堂练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的环节,但部分语文教师在训练时只注重文本形式的锻炼而忽略了口语表达练习,导致学生表达能力发展不够全面。因此,随堂练笔要包括学生写作思维中的口语化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二、随文而练的分寸把握
随文而练是一种随心、随意但又十分注重灵感收集的方式。因此,在小练笔之前,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框架的设置及实际效果的考查,从而实现教学推动成长、灵感铸就辉煌的效果。
(一)探究读写教学与随文而练的内在联系
随文而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师不能忽略其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助益,也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写作和口语表达训练的时间安排,鼓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行文内容进行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文的一道课后习题是让学生“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还有一个小练笔,即“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而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照样子缩写《猎人海力布》其他段落,把课文缩写成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者选择其他的民间故事进行缩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口头的概括表达,再让他们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完成单元习作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二)构建以培养学生读写表达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框架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随文练笔为导向,为培养学生的读写表达能力搭建教学框架,梳理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照随文而练的类型,即依据文意拓展型、凭借范例巩固型、依托理解抒情型、借助插图旁白型、依托文本补白型等来安排具体的教学策略。比如,插图旁白型应当以趣味性为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是图文并茂的,而且在通常情况下,课文对图中内容的描述并不多。教师可以借此组织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让学生从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面。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验证随文而练在学生读写表达中的实际效果
学生的随文而练需要有展示的平台来反馈教学成果,但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一情况,往往将随文而练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对文本理解丧失了时效性。此外,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学生展示环节,但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很多学生依然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因此,教师应当转换思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在组内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来汇报本组合作讨论的成果。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还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随文而练的小妙招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阅读文本之间的桥梁,也是实现三者对话的路径,而练笔是调节剂,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面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阅读内容,小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方式,因此,小练笔如何练、如何教、如何运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练笔,乐于进行文字表达。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些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妙招,希望对提高小学语文小练笔的效果有所助益。
(一)第一招:阅读复杂化,练笔简单化
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众多,面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教师需要将教学过程詳细化、复杂化,但是课堂小练笔应尽量简单化,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灵感。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以速读、略读、精读三种方式来读课文,从不同的阅读方式中感受文章的内涵,尤其是动静结合的画面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聚焦文中的优美词句,如“深蓝、金黄、碧绿”等表示色彩的词语,“手捏一柄钢叉、尽力地刺去、将身一扭”等表示动作的词句,然后指导其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了第一自然段场景描写的方法后,引导他们进行小练笔,让学生将文中提到的三件事进行想象性编写,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模仿,不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表达能力。此外,小练笔的过程也是学生灵感汇集与碰撞的过程。
(二)第二招:阅读抓全面,练笔抓关键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尤其是记叙文,具有丰富而婉转的故事情节,结构新颖独特,要想据此设计随堂练笔,教师需要仔细斟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遵循阅读抓全面、练笔抓关键的原则,从主题性阅读、题材分析等方面着手,找寻让学生练笔的契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尤其是叙事性作品,情节曲折,结构新颖,描写细腻,找到一两处练笔并非难事。当教学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应用文等体裁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整合单元篇目,进行综合性主题解读、体裁特点分析,从而找到让学生练笔的切入点。例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虽然文章的结构清晰,段落整齐有序,但要让学生仿写,对他们来说是有较大难度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综合性的阅读,找出论点、论据,以及文中的一些名言名句、排比句等,学习作者是如何论证、如何总结的。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学生就能明确练笔主题、练笔内容,以及结构安排等,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第三招:阅读找提示,练笔寻“眼睛”
提示性阅读是有利于锻炼学生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借助材料收集、生活经验及自身的想象力,对文章段落大意和整体脉络进行详细而深入的了解。因此,练笔可以多样化开展,如从某个点入手进行补白式的练笔、展望式的练笔。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阅读文本进行补充。学生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并在习作、练笔中尝试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教师可以总结出以下提示语:“……本来……,但是,因为……不但……,还……”。这种提示性的关联词语对学生的练笔来说是“眼睛”,他们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来进行补充式的练笔,从而发挥自己想象力,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让单调的框架得以丰富,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随文而练的案例
(一)循序渐进,随文而练
练笔应该是从基础抓起,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随文练笔是一种可操作、可描写,具有一定格式、章法的微型、片段练笔[2]。它的起点低、要求适当,是引导学生运用文本资源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文本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进行小练笔的最好媒介。句子是一篇文章的基本构成方式。因此,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掌握修辞手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模仿练习。这样的小练笔是在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基本上能自如应对。在教学中,教师要搭建文本与练笔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习得练笔的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句式为“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此进行仿写。他们可以联想实际生活来仿写,也可以联想自己的学习来仿写。这样的练笔能使学生对这种句式的理解更深入,帮助学生将其灵活运用。
(二)留白拓展,随文而练
留白是引导学生练笔的有效手段。课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留白,这给学生的想象和思考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留白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这种想象落实到笔下。例如,《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是表达内心挣扎的。教师可以将这种挣扎作为留白,让学生进行随堂练笔,即让他们根据课文的要求来进行扩写,并在扩写过程中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父亲和儿子此时内心世界的波动。
(三)联系生活,随文而练
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恰当运用到练笔中。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例如,《丁香结》一文的课后习题“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文中的丁香结象征着解不开的仇怨,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学生通过读句子、读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教师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如“菊花”“荷花”等写一写。这不仅是句式迁移,更让学生练习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美好品质的学习和赞美。
(四)入情入境,随文而练
情感的体验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拥有丰富的体验、澎湃的激情,才能“下笔如有神”。这里的“境”是指一种场景或情境。学生入情,才能关注当时当地的情况,使得想象丰富、合理;学生入境,才能与现实生活取得对接,畅通思维渠道。例如,《草原》一文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写出了作者对草原一景一物的不舍。在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形,如是否有过与亲人、好友分别的经历,当时的情形如何,分别时的心情如何。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练笔让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会。
结 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感受阅读、积累素材,进而用小练笔来表达情感,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润语细无声,作为教育者,我们给予学生的应该是工具与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课堂小练笔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奠定学生妙笔生花、佳作连连的写作功底。
[参考文献]
王建峰.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197-198.
马开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J].华夏教师,2020(18):86-87.
刘瑞.小学语文中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蒋皎(1982.7-),女,江苏宜兴人,任教于宜兴市荆溪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