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培养路径

2022-03-03 12:43:21江苏省海安市李堡初级中学曹晓勇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所学教师应美术

江苏省海安市李堡初级中学 曹晓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积极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术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制订明确的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目标以及详细的培养计划,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将图像识读能力培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牢固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提高图像识读能力。

一、灌输理论,做好学习引导

图像识读建立在掌握专业的美术知识之上,因此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受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若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不牢固、不扎实,不仅无法找到识读的思路,而且在识读的过程中难以深入。认识到这一点后,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做好美术理论知识的深入讲解。众所周知,初中美术涵盖很多知识,如色彩、造型、构图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仅仅知道、了解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深化学生理解。如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图像,同时进行美术理论的讲解,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应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理论,并能在识读的活动中灵活应用,养成深挖图像内涵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识读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引。如在观看图像时应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联系和比较,感知图像的空间、肌理、材质、色彩等形式特征,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进行“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一单元教学时,教师可先为学生系统地讲解线条、明暗、体量、空间的相关理论。同时,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分别展示《朝元仙仗图卷》(局部)、《塔吉克新娘》《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阿尔让特伊的大道》等作品,要求学生从整体上进行鉴赏,谈谈对上述作品的感受,而后要求其积极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相互比较对作品的线条、明暗、体量以及空间关系进行解读,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及其作用的理解,更好地促进其图像识读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互动,激活美术课堂

在美术教学中为更好地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应做好课堂互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识别和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促进其图像识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做好互动问题的设计。为保证学生真正从图像中有所感、有所悟,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互动问题,指引学生更好地开展识读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观察图像的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准备?作者为什么要在色彩及构图上做如此的处理?”从图像中的某个细节上你想到了哪些内容,围绕这些问题教师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在识读图像时注意搜索与图像相关的阅读材料,了解图像创作的背景,更好地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深入地把握图像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给学生预留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部分图像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较为隐晦,对学生的识读能力要求较高。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像内涵,调动学生参与识读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专门预留一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看法,能认识到自己图像识读中的不足,尤其要求其抱着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他人长处。

例如,在进行“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一单元教学时,为保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该作品的内涵,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下运用互联网先搜索《马踏匈奴》这一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做好充分的解读准备。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马踏匈奴》这一作品,通过设计如下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这一作品中解读出哪些内容?作品有什么深意?通过搜索相关的历史背景,学生知道《马踏匈奴》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是赞颂骠骑将军在抗击匈奴战争中立下的奇功。

三、设计训练,培养识读技巧

学生对图像进行识读时掌握相关的技巧能避免走弯路,获得事半功倍的识读效果。教师应做好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既要做好识读技巧的讲解,又要注重给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一方面,学生在对图像进行识读时应首先对图像类别加以判断,从而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美术理论进行剖析。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为学生讲解判断图像类型的相关技巧,如需要从图像的风格、技法、材料、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为学生逐一展示相关的图像,要求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感受,更好地把握不同图像的区别和联系。尤其为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教师应注重针对图像的风格、技法、材料、形态绘制相关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脉络。另一方面,为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技巧识读不同图像,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识读技巧,课堂上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识读。同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其识读图像是否专业,是否有深度,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点拨,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使其认识和及时改进图像识读中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独树一帜的中国画”的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讲解中国画的具体分类以及不同时期中国画的风格。如从题材上可将中国画分为动物画、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等。其中在不同时期这些作品的风格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时间为标准为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同时,注重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分类和解读,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四、联系生活,鼓励学以致用

图像识读还包括“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在美术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其图像识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教师在平时应处处留心,积累生活中的图像素材。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展示生活中熟悉的图像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图像的剖析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认识图像的重要价值,激励其更好地学习、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另一方面,为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学以及现有美术知识储备,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视觉文化现象进行辨析和和解读,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尤其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比赛活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对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分析得更全面、深刻、到位,并在课堂上提出表扬。如此能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新鲜感。

例如,在进行“美术是创造性劳动”一单元教学时,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与生活相关的图像,如唐老鸭、米老鼠的形象,增加学习趣味性,降低学生学习的陌生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同时,为使学生能掌握辨析和解读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教师可在课堂上列举大街上的广告牌,要求学生从美术角度进行解读。同时,思考不同广告牌与销售产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美术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五、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时,教师既要善于总结高效的培养思路和方法,积极改进不足,又要注重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加强自主学习,通过上网查询学习相关资料,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敢于实践新的培养路径,进一步提升培养水平。

猜你喜欢
所学教师应美术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创意美术
非所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