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探析

2022-03-03 09:01海南省屯昌县海南屯昌思源实验学校赵羽飞
新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情趣初中生初中语文

◎ 海南省屯昌县海南屯昌思源实验学校 赵羽飞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结合了初中生的实际审美需求,选择符合学生提升审美情趣规律的内容开展审美教育活动,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实现审美情趣发展。针对七年级学生,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以贴近学生身心的自然美景、学习生活、亲情等素材为主,能够对学生产生引导作用;针对八年级学生,审美教育内容主要是品格志趣、智慧和创造、阐释事理等,引领学生往更加健康、高雅、独特的方向发展审美情趣,形成更加强烈的审美创造热情;针对九年级学生,审美教育内容强调对学生责任担当、思辨能力以及忧乐情怀的培养,与学生心智逐渐成熟、认知越来越理性的特征相符。而且语文教材里面的审美教育内容层次多元、类型多样,有助于初中生形成富有创意和个性的审美情趣。

一、教师引领,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

教师既是审美教育的主导者,又是美的直观表达者、呈现者,教师素养决定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前提,如果教师的审美情趣肤浅、庸俗,必定制约审美教育的实施。所以教师需要重视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与素养,丰盈美学底蕴,保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审美引领,实现对学生健康审美趣味的培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具体而言,教师要充实个人知识与文化储备,备课时善于摆脱教材大纲的局限,从文学世界、社会生活之中探求补充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内容。温儒敏(北大中文系教授)曾经说过,教师必须多看书,参考书可以少看一些。因而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要实行多学科集合,广泛涉及美学学科、心理学学科、哲学学科等,以便在审美鉴赏教学中引经据典。与此同时,教师要树立美的理念,最直观、最生动地展现语文审美教育,例如教师的穿着、姿态、书写、语言和思想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趣味。正所谓忽视美的教师不合格、复述美的教师平庸、展现美的教师优秀,初中语文教师要随时随地展现美的姿态、思想和人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充盈精神,完善品格塑造。

另外,教师需要注意到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通常与社会生活存在更加紧密的联系。所以,初中教师要更密切地关注社会变化,广泛开展不被语文学科教学所局限的阅读活动,充实知识储备,例如报纸、杂志、名著等。利用这些学习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感知当下的时代,从中汲取丰富的、厚实的人文内涵,保证人格越来越完善,审美修养越来越好,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充实,提升审美能力,不再模式化地看待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成为生活中敏感的、有心的人,提升审美趣味,以此引领学生不再模式化地看待生活与学习,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

二、贯穿诵读,培养高雅的审美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少不了阅读,阅读则少不了诵读,没有诵读的语文教学往往缺少美感。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应用诵读教学,提高学生诵读能力,使其体验高雅的审美情感。例如教学《最后一次演讲》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低沉舒缓的语调来叙述,接下来逐渐加大音量、加快语速,由激动过渡到愤怒,再过渡到咆哮,最后充满自豪,生动表现闻一多性格里面的爱憎分明特质。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也能被文本的深厚情感所刺激,接受美的感染、熏陶。

而且教师让学生进行自我的诵读与感悟,能够让他们加强语感练习,提升审美情感,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自我诵读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由朗读和跟学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性朗读、体验性朗读等。例如教师在讲课时贯穿诵读,引导学生以人物情态模拟为基础进行分角色朗读,凭借语调抑扬顿挫、节奏错落有致的诵读进入文本意境,感受氛围,从而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把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读出来。关键在于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个人的吟诵与朗读去思考、品味,受到美好语言文化的熏陶,提高语感培植效果,提升语言文字鉴赏能力,最终将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化转变成审美情趣。例如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放声朗读,明确轻重缓急,把字音读准,把重音、停顿等分辨出来,科学把握速度与节奏。在确定了诵读的情感基调后学生就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沉浸其中,最终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在反复朗读中更能熟读成诵,提升情感体验能力。

当然,初中生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大量文学素材的积累,正如叶圣陶所言,要多读作品,加强语感训练,最终驾驭文字。其实语感的直觉性大多从反复诵读中积淀而来,教师可通过开展诵读活动,让学生扩大阅读面,有效培养语感,使其善于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所以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诵读教材要求背诵的片段、篇目,或将课文里精彩的部分熟读成诵之外,教师还可以融入国学经典,使诵读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课前利用3~5分钟时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应用诵读教学,在课外进行经典阅读的有效拓展等,营造学生与经典对话的浓厚氛围,全方位体会经典的魅力。经典古诗文的涵义深刻而隽永,语言的凝练精粹度高,贯穿经典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审美情感体验的直觉性,学生通过吸收古诗文的精华,开阔视野,丰富情感,从而滋养精神,提升审美情趣。

三、艺术渗透,培养独特的审美领悟

艺术美是人类审美最重要的对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美指的是以感性的形式在文本中表现生命活力、体现生命意义的艺术形象。例如针对小说类课文《社戏》的讲解,教师应较好地指导学生感知文本的语言美、形象美、环境美和情感美等,使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领悟,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审美情趣。

第一,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将语言作为物质手段创造艺术意象。文学作品中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往往跃然纸上,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社戏》是小说体裁,其语言或许不如散文语言抒情,也不若诗歌语言押韵,但生活气息最浓郁,不过分雕琢,以自然为美,学生阅读时能够直接感受作者原始的情感,理解作者情感和文本语言之间对应的审美关系,感受别致的美。如《社戏》中先跳下去的双喜在岸上说:“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大家纷纷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于是阿发往来摸了一回,直起身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大家一听便在他家的豆田里散开,各摘一大捧抛进船舱。之后双喜提出再多偷的话如果阿发的娘知道了要哭骂,于是便去六一公公的豆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作者鲁迅先生擅长利用个性化语言塑造经典的人物形象,双喜偷豆时向阿发征求意见,担心他被骂,为他着想,突出双喜善解人意、考虑周到的性格特征;阿发回答质朴,传神而简练地突出他无私、憨厚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基于美妙的语言描写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特点,通向人物心灵,获得无限审美空间。

第二,形象美。小说一般将人物形象作为塑造与表现的中心,学生通常对人物的命运最感兴趣。即便是小说中同一类型的人物,作者不同,其笔下的人物角色也会表现不同的性格特点,凝结独特的创造,包含深厚情感和对人生观、世界观最深刻的理解。《社戏》里面的人物形象“六一公公”就有鲜明的个性,尽管课文内容描写这一形象的语言只有很简短的两处,但是教师可以从相关对话和转述中了解到六一公公是一个慈爱宽厚、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农民。形象美通过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生经历的变化来展示,学生阅读时随之改变情绪,唤起独特审美感悟,最终获得审美愉悦。

第三,环境美。文本中的环境美主要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前者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的自然景物,后者是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社会发展的建筑和场所等景观,还有民风民俗。小说描写的环境和散文、诗歌不同,不仅可以营造背景氛围、渲染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思想,还可以形成时代特色,将深刻的社会意义揭示出来。《社戏》描绘了两岸豆麦、河底水草、河面水气和朦胧月色等美丽景色,渲染水乡夏夜的安宁氛围,烘托迅哥和小伙伴乘船看戏的喜悦。“连山淡黑、起伏,好像是铁的、踊跃的兽脊,远远地跑向船尾”,文中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写船速快,表现迅哥急切的心情。优美的环境描写焕发艺术魅力,让学生加深对景物描写的理解,进入美好情境去感悟人物心情和周围环境,获得强烈的美感体验和审美享受。

第四,情感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能体现出至真至善、至纯至爱的情感美。《社戏》中就体现了小伙伴之间纯真的友爱和乡民们的质朴之情,都是纯真美好的情感美。除此以外,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虽然语言平实自然,但是字里行间蕴含着至爱至深的情感。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可能很少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甚至对父亲的感情也比较淡。于是,我在课堂上先用多媒体播放刘和刚充满深情的歌曲《我的老父亲》:“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听听你的叮咛,我接过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领悟了歌词含义之后,我请学生回忆自己和父亲相处的时光,叙述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或者是最让自己难忘的事。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受到了感染,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纷纷站起发言,说出自己和父亲之间难忘的事情,感悟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以及自己对父亲的感恩之情。这样的课堂训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深沉的父爱,又拓展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领悟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至爱亲情所体现的情感美。

四、多元评价,培养强烈的审美热情

评价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教学评价应当从核心素养整体发展上着眼,要求教师全面掌握语文学科学习的特征,时时刻刻紧扣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开展评价活动。针对评价主体则应提倡各主体的互动,一起协商,鼓励相互评价。对于评价所用方式,也应反对单一性、片面性,提倡丰富多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审美情趣评价,需要教师明确评价的价值取向,优化评价过程,使评价结果更丰富,促成学生审美情趣素养的提升。其中的评价过程多元化既涉及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选择,又涉及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呈现。即初中语文审美教学评价更应指向初中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激发他们的审美潜能,发展他们的审美情趣,掌握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的需求、难处。利用多元评价,能激励初中生产生审美兴趣,并综合评价他们的审美能力,使其产生强烈的审美热情,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第一,价值取向。充分考虑初中生个体差异,注重初中生审美创造过程,鼓励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审美学习态度、审美创造意识。教师不再将语文考试成绩视作初中语文教学的唯一评判标准,提高对学生在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中的学习表现的重视度,予以针对性的评价。虽然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有限,但他们只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着渴望创造的表现,展现了自我特征,教师都要鼓励和赞美。特别是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化思想和稍显“叛逆”的一些观点,教师更要基于对学生情感动态的把握,引导他们思辨,鼓舞他们创新,使其成为美的创造者。

第二,评价主体。鼓励多重主体主动参加初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搭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进行良性互动的平台,促使每一名学生享有评价的权利。过去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由教师决定学生的活动分数、考试分数,学生在无形之中承担较大的压力,好像所有学习活动都是为了迎合教师的喜好而进行。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设置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专题汇报课,召集语文学习小组的组长构建评委团,代替教师行使打分权;邀请其他课程教师和一些家长共同参与此次审美教学专题汇报活动。教师鼓励学生把个人审美创造作品上传个人社交网络平台,例如经典名著读后感、仿写创作等,吸引更多读者前来评价、留言;请学生对审美教学活动给出评价,并提供一些建议。在教学环节,教师搭建这样的良性互动平台,引导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活动,让审美教学更有序、更顺畅地进行下去,充满趣味与活力。

第三,评价方式。摒弃以往的以考代评,通过开展丰富的、充满个性与趣味的活动考察初中生的审美创新意识,培养其审美创造性。例如让学生把所读经典名著篇目排演成话剧,或者围绕某个人物形象展开辩论,或者进行专题汇报讨论等,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考察初中生基于名著阅读发展审美情趣素养的情况。具体可以使用小组互相评价、学生自我反思以及现场汇报等方式,提高初中语文审美教学评价效率。教师鼓励学生评委站在多个角度进行审美创造成果评价,这不仅是在呈现学生的审美创造内容,还能了解学生的小组合作程度和汇报者的状态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评价活动里持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素质结构,获得自我发展,在发挥审美主动性的同时发展个性,坚持审美创造。

培养审美情趣是初中生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初中生提高人文底蕴的重要内容,更是初中生夯实文化基础的关键环节。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引领,将诵读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实现良好的艺术渗透,同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多元化评价,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趣味,还让他们获得了高雅的审美情感体验,形成独特的审美感悟、强烈的创造热情,循序渐进地提升审美情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夯实学生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情趣初中生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诗词要有情趣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