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体验式德育融入研究

2022-03-03 08:36:24罗燕珊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新教材体验式教学活动

罗燕珊

(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 广东珠海 519000)

随着新高考与新课改的持续落实,高中政治课程愈发重视育人实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需完成常规性知识传授任务,还需引导学生思维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对于高中政治课程而言,将体验式德育理念融入其中是极为必要的,应尊重学生课程主体地位,设计趣味化、多元化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体验中深入理解课程知识及正能量观念。

一、体验式德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真实感受,通过体验式活动对学生产生熏陶,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体验中逐步理解课程知识,而在德育教学期间,需将德育元素全面渗透到课程的方方面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在高中政治教学期间,将体验式教学与德育进行融合具有较强可行性,可通过设计体验式德育活动,提高课程育人效果。

体验式德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满足育人要求。将体验式德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德育为先”,要求德育渗透到所有教学活动中,以此彰显教育价值,由此可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体验式德育能够满足现代育人要求,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1]。第二,培养学生三观。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形成了基本的思想认知,但并未成熟,事物分辨能力相对较弱,需适当的引导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判别是非对错。而在整个高中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德育的契合度最高,可通过政治教学体验式德育渗透,对学生思维价值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树立正确三观。第三,彰显课程价值。思想政治课程内涵丰富,能够对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具有较强促进作用,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课程活动中,以此可最大限度地彰显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价值。

二、高中政治教学开展体验式德育的基本原则

高中政治教学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需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地影响,为确保高中政治体验式德育教学效果,应遵循情境融合、走近学生、民主平等的原则。第一,情境融合。高中政治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应以情感为基础,场景为框架,由内而外营造德育育人课程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情境融合是指情感与课程情境的交织,基于情境融合原则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师生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激发学生课程兴趣,增强学生课程体验,确保体验式德育活动可在高中政治课程中良好实现。第二,以生为本。在设计并实施体验式德育活动时,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心理变化,选择公共性话题元素与学生沟通,通过真诚交流走进学生内心,以此可更为高效直接地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并对学生思维价值观产生正确引导。第三,民主平等。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期间应主营造民主平等的育人环境,渲染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借助课程环境对学生形成“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以此可确保体验式德育活动能良好渗透到高中政治教学中,促进高中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三、体验式德育融入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深化落实,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完成了更新换代,相较于旧教材,新教材与新时代社会形势、民族文化的关系更为紧密,且新教材的思想性、时代性、教育性更为显著,因此,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将体验式德育内容全面渗透到课程活动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学情与教材大纲,深入研究新教材内的德育元素,找准德育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明确育人目标,以此确保体验式德育活动能够切实落实。在实践教学期间,应理论联合实际,使学生站在生活化角度看待政治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营造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化情境内化吸收课程知识与德育思想,确保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知识,且可借助课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以新教材必修2《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为例,该课程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收入分配教学时,教师可创造“小王一家的收入”生活化情境,“小王父亲于国企工作,月末有工资,年终有奖金,母亲为股份制企业管理层,除基本工资外,还享有股票分红,母亲负责家庭理财投资,包括国债与银行存款,小王的叔叔经营农家乐,小王喜欢小发明,通过转让专利获得了一笔收入”,在教学期间,可基于该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收入途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收入分配相关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家庭情况,自主分析家庭的收入途径[2]。在该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正确认识不同收入途径之间的平等关系,必要时可将职业平等观、收入途径平等观融入其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断优化完善,如2018 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此时可带领学生探究个税改革政策对于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政策的惠民性,同时强化学生的党政意识,以此实现德育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全面渗透。

(二)引入时政热点

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期间,学生需接触到较多专有名词,学生初次接触时容易感到一知半解,该现象不仅可影响正常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还会阻碍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渗透教育,此时可将时政热点融入政治课堂中,通过带领学生分析了解时政热点,使学生逐步掌握政治课程中所涉及的专有名词,并可借助时政热点对学生思维观念产生熏陶引导。为增强德育体验感,教师可采用小组展示的方式引出时政热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近期发生的时政热点,每节课选取一个小组带领学生讨论时政热点,该小组完成热点分享后,进一步从德育思政、课程知识、个人想法等方面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该方式提高德育体验感,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深入理解课程知识及德育思想。在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课程中,引导学生搜集于“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相关的热点事件,使学生认识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是公民需遵守的义务,并对偷税漏税行为的严重性进行解释,予以警醒,为学生后续依法纳税奠定基础。高中政治课程知识涉及诸多专有名词,若所有专有名词均详细讲解,不仅需耗费大量时间,还容易消磨学生课堂兴趣,此时可借助时政热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同时融入德育元素,实现德育体验式渗透的同时,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三)丰富教学活动

传统化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德育元素的良好渗透,因此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程德育效果,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应立足于教学实际,丰富教学活动,采用多元化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高中课堂而言,可借助多媒体教具播放趣味视频,或采用情境模拟、演讲比赛、课堂辩论、主题调查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并实现德育全面渗透。新教材必修3 第三单元为《全面依法治国》,共涉及《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三部分,完成该单元知识的教学任务后,可选取社会道德问题开展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生活中常遇见的道德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认知的同时能够良好保护自己。对于复杂性社会道德问题,还可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强化学生认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及事件应对能力,实现德育的同时,可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受益。

高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意识,在设计教学活动期间,应遵循以生为本原则,结合学生需求设置活动形式与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体验中掌握课程知识,并形成正确德育思想认知。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必修4《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教学期间,可在课程导入期间设置课堂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外来文化对于国内发展的利弊”问题,并按照学生思路分为“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两方,以此展开情境辩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外来文化,培养学生文化平等观,同时在辩论活动总结中,教师融入德育思想内容,升华主题,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一定引导,增强学生课堂体验,保障德育渗透效果,并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3]。

(四)组织实践活动

在高中政治体验式德育活动中,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知识与德育思想的认知。对于高中教学活动而言,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德育主题科学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方案,主动了解学生生活习惯,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分析学生需求,同时在实践活动中突出政治课程知识内容,以此方可保障教学活动育人效果。德育实践活动中可融入探究性问题,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给予一定指导,引发学生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此外,高中政治课程德育实践活动需注意衔接学生日常活动,可给予学生一定体验感。高中政治德育实践活动类型多样,例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教材必修2《我国的社会保障》一课中,教师可采用课后实践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周末等时间访问调查周边人员的社会保障情况,及相关人员对社会保障的了解程度,要求学生记录访问调查过程及结果,并尝试总结社会保障体系的优化方向。采用实践访问调查的方式能够予以学生最直观地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程知识,并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引导学生关注残疾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以此加强德育。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增长自身见闻,并提升自身道德水平与思想觉悟。在高中校园内,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捐献衣物、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学生重视身边小事,使德育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切实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并借助实践性德育活动深化学生对于正能量思想道德的理解,继而引导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为进一步促进体验式德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全面渗透,可挖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的文化、社会、经济内容,将其日常生活连接,并以知识竞赛、板报设计等班级实践活动联系到一起,使高中政治教学期间的体验式德育更为全面,在班级内部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思维价值观产生良性引导[4]。

(五)改革教学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考试成绩是最为直接的评价方式,过于集中的课程评价导致师生过于看重成绩分数,但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高中政治教学渗透体验式德育过程中,应改革课程评价,将德育指标纳入课程考核项目内,采用教学评价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于德育的重视,继而持续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可引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的方式拓宽评价方式。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中国与国际组织》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与国家组织间的关系,借助多媒体教具播放国家代表在各种国际组织大会中的讲话视频,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崛起与强大,培养学生祖国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以此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继而实现体验式德育元素的全面渗透。完成《中国与国际组织》课程学习后,可引导学生基于《中国与国际组织》内容总结自身课程收获,在自我反思总结中进一步深化爱国情怀,此外,还可组织小组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彼此的课程表现,帮助从他人角度正确认识自我,在革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同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以此保障高中政治体验式德育实效。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高中教育加强了对学生德育的重视,致力于培养知识扎实、思想过关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德育的主要载体,在教学期间应以体验式教学为手段,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任务,因材施教,设计多元化教学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依托于教学体验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德育渗透。

猜你喜欢
新教材体验式教学活动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地理教育(2022年10期)2022-09-29 09:23:56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4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46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辅导员(2017年9期)2017-06-01 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