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沉浸式教学路径规划

2022-03-03 07:51江苏省宜兴中学
新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本信息技术教师

□ 江苏省宜兴中学 顾 晓

一、问题导思中铺垫沉浸式学习基础

问题导学是课堂启动最常见的形式,是沉浸教学的重要法宝。教师借助具体化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引领课堂教学。当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文本、深度思考时,学习的方向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升。然而随着各种教学理念的不断融入,问题导学的价值度受到质疑,部分教师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过于老套、不够新颖,无法助力课堂教学。这是一种片面认知。沉浸课堂的本质就是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而问题导思能够将学生推向学习前沿,让他们主动思索。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问题设计方面做出创新思索,做到少而精、精而优。当问题触碰到学生敏感神经,他们会在不自觉中进入学习状态,思索问题过程中他们逐渐进入沉浸状态。

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信息的特征》,这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难度系数不大,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为了给学生提供更贴切的文本感知,教师从问题着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单纯的问题思考不足以引发学生探索热情,教师从学习主题出发,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资源,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从视频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请大家调动身体感官,说一说从课堂之上我们能够获得哪些信息?从中你能否总结出信息的特点呢?”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很快进入思索状态,得出初步结论,对知识有了基础感知。信息及其特征本来是抽象的,施教时,教师化抽象为具象,将知识融入问题中,学生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很快掌握知识点。问题导思看似普通,但带给学生的思维触动是丰富的。上课的前几分钟是一节课的黄金期,教师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问题为载体,将学生引入了沉浸学习氛围中。

问题是沉浸教学的敲门砖,是重要教学辅助手段,教师要对问题的性质和作用有清晰认知,根据文本内容科学设计问题。如果想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展开质疑,借助提问的形式点燃学生思维。学生只要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说明他们的思维已经进入最佳状态,这为高效课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自主探学中构建沉浸式学习认知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理念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切教学设计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沉浸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想让他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必须激活学生兴趣,让他们自主梳理文本知识,在自主探索中构建认知。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学科,它既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操作内容。根据这一点,教师可以着重让学生探索理论知识。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摸索,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提升,逐渐对文本产生探索兴趣,自然能够沉浸到理论知识中。

自主探学的生成需要兴趣作为激发点。当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探索欲求,自然主动探索,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学习《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教师从兴趣触发着手,对学习活动展开设计。“大家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他们身上有哪些特质吸引着你?假如你喜欢的明星会出现在某一城市,你会如何获取一些信息帮助你更近距离的接触他们呢?”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追星,教师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着手,进行切入,很好的激活课堂,为教学活动提供强大助推力。学生从自身认知出发,给出方案。高中阶段,学生对信息获取的渠道有较清晰认知,很快将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罗列了出来。学生罗列出来的直接访问网页和使用搜索引擎都是不错的选择,然而仅仅凭借已有知识储备显然是不行的,还需要借助文本的力量。为此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展开系统梳理。在阅读、梳理、探索中,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全面的认知,知识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主探究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还能夯实基础知识,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积极影响。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学生引向文本梳理的状态。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有效保障。可以说,没有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就失去其作用和价值。教师从学生视角出发展开设计,采用多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关注,激活他们的好奇心,在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更快,对文本有了全面深刻的感知。

三、操作整合中强化沉浸式学习体验

理论知识学习是基础,能够为实践操作铺垫基础。实践操作是理论知识的升华,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有较强实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践操作学习,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偏颇。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对信息学科的感知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深刻的认知,这就为课堂教学实施提供了便利。然而学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要从整体素养提升的角度出发,展开合作互动研究,在多元化整合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探索能力。

实践操作看似机械、单一,但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实操中,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得到检验,动手能力快速提升。要想让学生沉浸到学习中,教师必须做出针对性设计和指引。学习《数值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体。教师从实例《正弦曲线》出发,先引导学生对函数图像的绘制展开系统梳理,厘清数据与图像的关系,学生学习自信心大增,表现出浓厚的实践操作欲求。教师顺势布设训练,让学生在WPS实现图像绘制的基础上,转而利用python绘制正弦曲线操作。这样的训练设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学生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沉浸在实践操作中。从学生表现来看,他们非常享受这个过程。通过实践,理论知识的价值度得到检验,对学科价值也有了深层次认知。知识学习本身就是复杂的过程,需要系统处理。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从高中生学习特点着手,逐步推进,在渐进式学习探索中,学生进入沉浸学习状态,对知识的理解上升到更高层级。

操作整合是对学习资源的科学构建。面对复杂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对其展开整理、规划,将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对教学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思维的交互和碰撞中,学生进入沉浸状态,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感知,学习体验增强。

四、活动拓展中升华沉浸式学习品质

学习的本质是运用掌握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而不仅仅是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沉浸教学具有开放性特点,单纯对知识展开探索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从实践中检验。具体设置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兴趣点、认知起点和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提供多元训练形式,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性。高中阶段,学生对生动活泼有趣的训练形式仍然有极强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展开思索和设计,利用多种操作形式,分层训练、因材施教,将学习活动推向更高层级,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要想检验知识的价值度,必须借助实践操作,这一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的尤为显著。《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这一章节需要学生感知数据分析的几种常用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应用领域,体验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要想让学生感知到这一点,教师从体验公交出行导入,引导学生对公交线路月平均分时段客流量数据展开探索,通过对比分析、平均分析以及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最后在数据分析报告的制作中升华认知。实践操作环节,为了让知识贴近生活,体现知识实践运用价值。教师设计了体验实时公交任务,学生利用手机地图软件定位位置信息,通过输入起点与终点后根据推荐方案以及在时间、距离、拥挤度几个维度的实时数据下选择出行方案,提升出行效率。实践操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参与积极热情高涨。学习热情激发远比知识学习本身更重要,教师从学生学习中寻找切入点,设计实践训练,将学生推向了深度探索一线,在实践探索中,学生深度思维和创造性得到启动,触摸到知识的核心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目标达成度自然是可喜的,实践训练给学生带来的情感触动、认知触动也更加深刻。沉浸学习没有固定模式,只要有利于知识理解、掌握,都可以运用到教学实施过程中,但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实践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学生学习基础才能得到有效夯实,综合能力提升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高中信息技术训练设计,教师要有“沉浸”主观意识,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在精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设置多元训练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被唤醒,知识与技能得到完美融合,有了实践训练作为催化剂,课堂教学定然会沸腾起来,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也会得到凸显。

沉浸式教学具有广泛实践空间,与现代教学理念一脉相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应用意识,从沉浸教学出发,助推课堂实践。具体操作中,可以从问题导思出发,将学生引入特定学习氛围中,为沉浸式学习铺垫基础。自主探学、操作整合和活动拓展都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顺利启动学习思维。经过系统教学,沉浸教学落地生根,学生思维认知和学习体验得到深化,快速融入课堂核心,生成强大探究内驱动能,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不知不觉中生成。

猜你喜欢
文本信息技术教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