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华
(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乔治·奥威尔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作家之一。《缅甸岁月》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一部以他在缅甸任职帝国警察的亲身经历为蓝本的自传体小说。奥威尔在《我为什么要写作》一书中坦言:“我要写的大部头的结局悲惨的自然主义小说,里面尽是细枝末节的详尽描写和明显的比喻,而且还尽是成段成段的华丽词藻,所用的字眼一半是为了取其声音的效果而用的。事实上,我的第一部完整的小说《缅甸岁月》就是一部这种小说。”[1]P130他还坦言他最喜欢而且百读不厌的作家中包括左拉和福楼拜这两位自然主义的开山鼻祖和文学大师,而且他认为现代作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毛姆——一位深受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影响的英国作家。
《缅甸岁月》中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倾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左拉曾说过:“使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的环境里活动,给读者提供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这便是自然主义小说的一切。”[2]P101在《缅甸岁月》中,奥威尔较客观、详细地描写了缅甸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具有明显的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很好地践行了自然主义环境决定论。
自然主义的环境论既包括地理因素也包括历史和社会因素,自然主义认为环境决定了生命的生存方式和发展变化[3]P96。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直接或间接地描写了缅甸气候的恶劣,以及从侧面反映了恶劣的气候环境给英国殖民者带来的不良的身心影响。从地理学角度看,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每年的2月-5月,气温越来越高,最高可达40℃以上,而每年的雨季从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正如奥威尔描写的一样:“每年的2月到5月,烈日就像天空中的一位发怒的神灵,吐出熊熊烈焰,然后突然间,季风向西吹来,首先传来的是狂风怒号的声音,随之而来的就是倾盆大雨,浸湿了所有东西,如衣服、床铺、甚至是食物都不会干了。这时节天气还是很热,又闷又湿。丛林低洼地带的小路成了沼泽地,稻田在积水里荒着,发出恶臭味、老鼠味。书籍和靴子都发了霉。”[4]P75透过字里行间都能让人体会到那种酷热难耐和发霉的味道。而英国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变化起伏不大。因此这些英国殖民者基本无法适应缅甸这么酷热潮湿的环境,缅甸耀眼的阳光照得他们眼睛刺痛,整日头昏脑涨,昏昏欲睡,像是被人打了麻醉剂似的,他们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再加上背井离乡的孤独心境,他们以酗酒、找妓女、包养土著情人等方式来消磨时光,他们还随时随地向缅甸人发泄自己心中的坏情绪。正如左拉所说,狂热的现代社会环境激发了一些人的野心,而社会环境和地域环境则决定了人物所属的阶级,他认为人的善恶是由环境决定的[3]P97。
在人文历史环境方面,奥威尔着重刻画了当地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缅甸的落后和愚昧。即使是吴金波这样的地区法官,一个典型的地头蛇,他的住所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种远离文明的落后和粗陋:“客厅是木制墙,有两根柱子,还能看出是柚木做的,支撑着房梁。……房间还是阴暗邋遢,就像所有其他缅甸的房屋一样。地板上铺着竹席,溅满了酸橙汁和槟榔汁。”[4]P11而做为殖民者的弗洛里,一个木材商人,他的住所也简陋的难以置信:“他的卧室是个很大的正方形房间,墙壁是白泥砌成的,没有窗,也没有天花板,只有椽木的屋顶,麻雀还在上面搭了窝。”[4]P56这些声称来自文明国度的殖民者在落后守旧的缅甸面前也是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他们并未给缅甸带来文明和进步,恰恰相反,他们反而被同化了,这是奥威尔对殖民政策的讽刺。在奥威尔眼里,缅甸是被文明遗忘的地方,是个未开化的国度,它的落后、愚昧会同化其他东方人,例如,只有在缅甸的中国女人还裹足,只有在缅甸的中国男人还留着辫子,还能有三妻四妾。当地村民生病了不愿意找医生看病,更不愿意动手术,他们只信任老祖宗传下来的草药、虎须、犀牛角,人的尿液及经血的疗效。缅甸女孩以自己的胸部为耻辱,认为缅甸女人的理想身材就是没有乳房,她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胸衣,一再央求弗洛里说服伊丽莎白让他们看看胸衣的模样。缅甸人去打猎时,必须庄严地进行祭祀活动,叩拜树精,口念咒语,祈求平安。文中迷信思想最严重的应该是吴波金的妻子,或者说她是最虔诚的佛教徒,她每天吃斋念经,虔诚祈祷,劝吴波金多行善事,多积功德,死后才能进极乐世界。可见,他们所生存的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牢笼,把他们牢牢地禁锢其中,使他们遭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缅甸的耕作方式也是最原始的,是典型的农耕社会,采用人畜耕作,靠天吃饭的模式。由于生产力的落后,缅甸百姓个个面黄肌瘦,形容枯槁,宛如行走的骷髅,到处都是光屁股的孩子和衣不蔽体的穷苦人,女人没有女性的明显曲线,像块木板,没有一点美感。这正符合自然主义所主张的“环境决定生理,环境决定人物发展变化的命运,决定人性善恶或人的生理机能、遗传基因的复现,环境决定人的本质属性。”[3]P97因此,在奥威尔看来,无论是殖民者还是被殖民者,他们的命运都是由其所处的环境最终决定的。
“异化这一现象在现代主义小说中已成为反映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主要特征,它指的是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其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也就是人不像人,人成为非人。”[3]P130左拉认为每个人都是具有兽性的,就像每个人都会生病一样。《缅甸岁月》展现了环境、社会对人的异化,人性向兽性的转移。
“对丑的事物的描写,对人的动物本能的刻画,实际上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否定。”[3]P191《缅甸岁月》把缅甸人都物化成了各种动物。伊丽莎白十分厌恶缅甸人,觉得他们就不是人,男人像公猫,女人像母马,男人女人都是一群怪物,她看了就觉得恶心。看管欧洲教堂的门卫老玛图被殖民者看做是一只蚂蚱而不是人。满地爬的光屁股小孩是一只只黄色的青蛙。长脖子的缅甸女孩是长颈鹿。吴波金的妻子长得像猿猴。弗洛里想把马拉美驯化得像猫一样温顺,她的牙像猫的牙。被殖民者被丑化成一只只低等动物,任人宰割的动物,体现了殖民者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
《缅甸岁月》中的殖民者及其爪牙也成了动物的化身,连弗洛里都承认自己同胞的兽性,“我们觉得自己是小偷,是骗子,这样的感觉一直折磨着我们,驱使我们永不停歇地为自己辩解。这就是我们对当地人兽性大发的一部分原因。只要我们大方承认自己是小偷,然后偷窃的时候一点都不装好人,那我们这些驻印英国人倒也能够让人忍受。”[4]P44最险恶的就是吴波金,一只披着人皮的鳄鱼。埃利斯是一只疯狗,到处乱咬人,是个激进的种族主义者。白人老爷们是一群肥猪,过着慵懒而又无聊的生活。势利的伊丽莎白的婶婶拉克斯廷太太像一条蛇,手细得像蝾螈。副专员麦格雷戈身形像一只大海龟,脸又是一张哈巴狗的脸,在年轻女孩面前又像一只大蜥蜴。骑兵军官维拉尔长着一张兔子脸,本身就是一只狡猾的兔子。这些殖民者蜕化成凶恶的,无用的或者狡黠的动物,丧失了基本的人性,预示着殖民帝国最终将走向灭亡。
自然主义文学主要通过“肉”与“欲”来表现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爱在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导致毁灭。异常的爱欲尤其如此,这种畸形的力量把人推入一种特殊处境,这种处境不仅可以毁掉自己,而且同时还能毁掉许多其他人。”[3]P159
弗洛里、马拉美和伊丽莎白的三角关系构成了《缅甸岁月》的主线。弗洛里主要是情欲和占有欲的综合体。他不到二十岁就来到了缅甸,整天无所事事,沉迷于酒色,唱的是下流的歌,招的是年老的妓女。有了稳定工作后,他购买了缅甸女孩马拉美做情妇。他对马拉美纯粹是肉体上的占有,满足他的生理需求,要求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经常觉得和她发生关系是一件羞耻之事,她让他觉得讨厌、恶心,希望她马上消失。而马拉美是纯粹靠出卖肉体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好生活。她千方百计讨好弗洛里,委曲求全地迎合他的一切要求。为了抓住他这棵摇钱树,她甚至不择手段,在他的饭菜里下催情药。她想用性来控制弗洛里,她认为“淫欲就是一种魔法; 能够赋予女人控制男人的神奇力量,直到她最终把他变成近乎白痴的奴隶”[4]P61。其实,她对弗洛里没有一丝情感,她有自己的缅甸情人,她要的是弗洛里的钱,以及自以为的白人太太的身份。所以,当弗洛里要跟她断绝来往时,她低三下四地下跪哀求,哀号痛哭,发誓给他当牛做马,这些方法无效后,她隔三差五地来要挟、敲诈弗洛里,最终在他人的利用下,逼得弗洛里自杀身亡。而她自己也落得个凄惨的下场,到一个肮脏不堪的地方做妓女,因为容颜不再,拿的是最低的嫖资,还经常受到嫖客的打骂。长期的寄生生活让她失去了独立的生活能力和独立的人格。
弗洛里生命中的另一个女人就是英国女孩伊丽莎白,也正是她的出现让弗洛里毅然决然地要和马拉美断绝关系。她的出现让他觉得生活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他闻到了久违的英格兰的味道,她就是他的梦中情人,就是他的理想中的妻子。在遥远落后的东方殖民地突然出现一位白人妙龄女郎,自然会成为所有人的焦点,尤其是男人。弗洛里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利用自己有恩于她,找各种机会亲近她,独享她。在俱乐部约会时,他就暗下决心:“他必须拥有她,这是肯定的!只有娶她为妻,他的生命才能得到救赎。”[4]P210他对她也从最初的精神慰藉逐渐发展成企图从精神和肉体上对她的独占。当伊丽莎白得知他有缅甸情人后,立即疏远了他,不再与他往来,而且很快投入了年轻帅气的中尉维罗尔的怀抱。失恋后的弗洛里瞬间觉得生活又变得寂寞难耐,毫无意义。当他亲眼目睹伊丽莎白和维罗尔的亲密举动时,他怒火中烧却又无计可施,他又开始酗酒、招妓、茶饭不思、失眠,脾气也变得暴躁,满脑子都是有关伊丽莎白和维罗尔的污秽想象。他在镇压暴动中的表现使他成了欧洲人眼中的英雄,伊丽莎白原谅了他的一切,他确信自己又可以独享她了。正当弗洛里做着婚后生活的美梦时,马拉美在教堂里当着众人的面揭穿了他俩的关系,这彻底毁了弗洛里。尽管弗洛里一再乞求伊丽莎白的理解和原谅,甚至发誓只要伊丽莎白跟他结婚,他可以一辈子不碰她。可是一切都是枉然,伊丽莎白一想到他和马拉美的污秽景象就觉得恶心,忍无可忍。在确定得不到伊丽莎白后,弗洛里无法忍受她成为别人的妻子,躺在其他男人的怀里,最终饮弹自尽。
伊丽莎白也不是个纯洁、高尚的人物。她的父亲是个酒鬼,因为战争发了一笔横财,母亲是个愚蠢而又没有责任心的所谓艺术家。上了几年贵族学校,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她也辍学了,她和母亲从英国来到巴黎,因为巴黎的生活成本更低,可是即便如此,她们在巴黎也是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住的是阴暗、肮脏、邋遢的地方。母亲食物中毒身亡后,二十二岁的伊丽莎白成了孤儿,她的婶婶拉克斯廷太太瞄准了时机,马上把她接到缅甸,打算把她嫁给有钱人,他们自己还能得到好处,也就是说拉克斯廷太太要为伊丽莎白和他们夫妇俩找个终身饭票,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就像埃利斯说的:“明摆着,她来这儿就是虏获个老公啊。这太明显了吧!一个女孩儿,她要是在哪儿都找不到丈夫,就会来印度,这儿的男人做梦都盼着能遇着个白人女人。她们管这儿叫印度婚姻市场。”[4]P126所以,在维罗尔出现之前,她们对单身、收入又还不错的弗洛里还是满意的,可是当拉克斯廷太太发现维罗尔的收入比弗洛里高得多,还是中尉军官,关键还是贵族,她就像发现了一颗钻石,马上想尽办法让伊丽莎白投入了维罗尔的怀抱。年轻漂亮的伊丽莎白和年轻帅气的维罗尔一见倾心,两人形影不离,把弗洛里抛到了九霄云外。可是她们的虚荣心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维罗尔悄悄地溜了,他玩弄了伊丽莎白,抛弃了她,而且还债台高筑。接着,伊丽莎白又在拉克斯廷太太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弗洛里的怀抱。弗洛里被逼自杀后,面对好色的叔叔和势利的婶婶,走投无路的伊丽莎白嫁给了年近半百的副行政长官麦格雷戈,心满意足地拿到了终生饭票。
“放纵欲望,便是加速生命消耗的进程,也就加速了生命的毁灭。”[3]P73这是对吴波金一生最好的总结。他对情色、金钱、权势有着极其强烈的欲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吴波金是个大胖子,靠着阿谀奉承、行贿受贿、下流卑鄙的手段让自己从一个小流氓快速变成了缅甸的地区法官,“他为自己的胖感到骄傲,因为他认为不断养起来的膘是伟大的象征。曾经一度卑贱、饥饿的他现在有了肥肉,家财万贯,令人敬畏。他是踩着敌人的身体飞黄腾达起来的。”[4]P12为了积累财富,他在管辖区内私自不停地征收各种税,甚至暗中支持流氓土匪进村抢劫,并且从中获利,还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受贿。在他的高压下,百姓民不聊生却只能忍气吞声。为了满足自己的兽欲,他肆意强奸当地的女孩,生下无数私生子,事后不承认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他对权力和地位的贪婪更是把他变成了一只专攻对手最薄弱点的鳄鱼。他虽然五十六岁了,目标却是在退休前加入欧洲人俱乐部,并且当上代理副行政长官,他要和多数英国人平起平坐,甚至成为他们的上司。为了得到唯一一名进入欧洲俱乐部的名额,他授意手下不断寄匿名信给麦格雷戈,诽谤他的对手维拉斯瓦米医生对英国政府有不忠行为,发现此法行不通后,他先对医生的好朋友——白人老爷弗洛里下手。他鼓动并教唆被弗洛里抛弃的马拉美大闹教堂,让颜面扫地的弗洛里自杀身亡,紧接着他就对医生下毒手,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让医生的名誉扫地,职称被降到最低级,还被调到了一个极其肮脏、污秽的城市工作。经过一系列煞费苦心的阴谋诡计,吴波金实现了所有的目标,他成了欧洲俱乐部的一员,也得到了想要的职位,得到了总督的接见,还被授予了荣誉勋章。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受到接见仅仅三天后,他就中风而死。在他妻子看来,他不知道在哪一层地狱里接受折磨。
与鳄鱼般冷血、残忍的吴波金不同,维拉斯瓦米医生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虽然他是印度人,但他是公职外科医生,也是监狱长,属于高级官员。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深受殖民思想的毒害,他认为东方人就是堕落、愚昧、无可救药的,英国人的统治才能给缅甸带来永久的和平,他是个极端的亲英派。他的毕生愿望就是加入欧洲俱乐部,他对弗洛里说:“对于一个印度人来讲,进入欧洲俱乐部所能带来的声望是您没法想象的。在俱乐部里,他基本上就是个欧洲人了。什么样的诬陷也动不了他。俱乐部的会员就是神圣的象征。”[4]P54“俱乐部!那可是个坚不可摧的堡垒。一旦入选了俱乐部,就再也没有人会听信关于我的流言蜚语了。”[4]P176他以能交到弗洛里这个白人朋友为傲,认为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望,他告诉弗洛里:“声望就像是一支晴雨表。每次有人看见您来我家,水银就会上升半个刻度。”[4]P53为了加入俱乐部,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声望,即使明知吴波金会使坏,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去争取俱乐部的会员资格。当弗洛里答应全力帮他争取会员资格的时候,他激动地双手冒汗,眼含热泪。但是,他们终究斗不过阴险狡诈的吴波金,弗洛里被逼自杀后,维拉斯瓦米医生也难逃厄运,他被降为助理医生,调到环境极其恶劣的医院工作。可是即便如此,也没有改变他加入欧洲人俱乐部的初衷和热情。他加入了当地一个二流俱乐部,只因为那里有一个白人会员,即使他是一个又呆又傻、酗酒成性的无业游民。他坚信白人里没有傻瓜,每晚都要和那个酒鬼进行所谓的文明的交流。维拉斯瓦米在殖民主义思想的毒害下完全丧失了自我和自尊,没有自我和自尊的人怎么可能有尊严地在世上活着呢?他为自己的虚荣心和卑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自然主义所提倡的绝对真实自然的生活展现,注重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等文学主张,影响了许多欧美作家,其中也包括奥威尔。“自然主义提倡文学不仅要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属性,而且要表现人的躯体和情欲的各种功能,使人不仅成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精神产物,同时又是具有自然生命机能、生理机制运转着的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血肉之躯。自然主义的“人学”观念,尤其是对人的生理情欲的表现,深受欧美现代主义青睐,并被全盘接受。”[3]P202奥威尔的《缅甸岁月》很好地实践了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和技巧,同时也实现了他要创作一部自然主义作品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