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以巢湖三瓜公社为案例

2022-03-03 03:40武永成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镇电商特色

武永成

(1.宿州学院管理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2.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国际学院,菲律宾马尼拉 09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重点在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2017年,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将文旅产业融合到农业,围绕农村一产二产三产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由此可见,特色小镇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抓手。

特色小镇是针对我国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大量房屋宅基地闲置、乡土文化遗迹损毁严重的现实情况开展的,它担负着农村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任。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到 2020 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的工作目标,各地“一呼百应”,纷纷根据政策申请建立特色小镇。然而,由于缺乏长远的谋划和必要的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背离了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初衷,陷入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僵局。针对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国家发改委2018年发布文件,及时制止了特色小镇的盲目发展。文件要求特色小镇要以“少而精”为发展战略,对于早期涌现的大批“问题小镇”要及时整改,同时积极推广宣传先进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1]。

安徽省三瓜公社小镇是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推广宣传中的重点小镇之一,是我国特色小镇50强,同时也是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的第一名。小镇充分整合本地资源,依托产业融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然而三瓜公社小镇目前面临着前期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文章以其作为典型案例,结合其发展情况分析产业融合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同时根据小镇发展中的问题并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相关建议,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广特色小镇建设,实现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融合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方式分析

特色小镇是众多生产要素的汇集地,为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创新创业平台和协同共进的机会。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生产需要,目的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整体发展,建造三产融合的生态家园[2]。特色小镇不是政府大包大揽的行政平台,也并非开发区和风景区的简单组合,而是以小镇特色产业为基础,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因此,特色小镇的兴起和发展,“特”是关键着力点,“产业融合”是必要之路。

产业融合可以是不同产业间的融合,也可以是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通过优势资源的交叉融合使得产业或行业间的边界逐渐模糊,逐步融合形成新产业链的过程。产业融合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在于“一体两翼,全面整合”,确定主导产业为基础,围绕主导产业进行产业链的前后延伸,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等将各生产要素进行跨产业配置,达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业附加值,最后是进行营销整合、关联产业整合以及政策资源有效整合[2]。

主导产业是根本,需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小镇需要根据独特的历史沉淀、资源优势、地理布局等确定特色产业,突出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产业的独特性是区分特色小镇的关键要素,是小镇与众不同的“性格”。打造特色小镇独一无二的性格既可以基于原有产业,也可以通过引进新产业确定,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必须能够准确对接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将原有的小规模、分散的产业聚集起来实现规模化和市场化。同时还需要注入创意将主导产业进行再加工,避免特色小镇的同质化,将特色打造成为品牌优势来提升主导产业的价值和效益。

产业链向前延伸是重点,开发前台产品,通过融入旅游要素,打造集观光、购物、美食、住宿、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多元化主体产品,实现主导产业前台的旅游链条延伸。主导产业是通过前台产品展示的,作为主导产业的“门面”,前台产品不仅仅要具有足够的商业价值,还要融入文化韵味和创业主体,打造出品牌优势,吸引足够大的人流量才能拓展广阔的市场需求。

产业链向后延伸是基础,后台的“养护”是前台茁壮发展的关键。特色小镇后台延伸不仅指将传统的农业进行深加工,还包括通过引入专业化的资源和现代技术强化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实现产业链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利用规模经济提高传统农业生产的效率,通过引入大数据、物联网打造精致产业,将大规模产业变得专业化和品牌化,利用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链的质量。

二、“三瓜公社”特色小镇的基本情况

(一)三瓜公社项目本情况

三瓜公社坐落于中国四大古温泉之一的著名温泉疗养胜地——半汤,紧挨着国际4A级风景区——郁金香高地,是由安徽淮安集团和合巢经开区联手在2015年建立的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到5亿元,涉及十一个自然村,前期开发以大洼村、倪黄村、东洼村三个村为基础,为了突出不同村落在特色小镇发展规划中的定位,便于特色小镇的对外宣传,将三个村落分别改名为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南瓜电商村“三瓜公社”由此而来。

“冬瓜民俗村”是以弘扬文化传统、打造民俗产业为发展定位,依托着六千年历史的有巢氏文化,建立民俗文化馆、重塑历史文化遗址,同时设立手工作坊展示农耕文化。这里是三瓜公社的文化源头、创意源泉,通过文化发掘、品牌包装以及相关活动策划,打造三瓜公社文创品牌,发挥文化和经济双重效益。“西瓜美食村”定位为美食和住宿的生活区域,这里面积最大,房屋数量众多,通过农户改造建立起80家风格迥异的民居民俗,60家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以及10家游客满意心动的客栈酒店,负责为游客提供适宜的旅游度假环境,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盛宴,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乡村风情[3]。“南瓜电商村”致力于建设成为电商特色村、互联网示范村,是安徽省第一批电商特色小镇。利用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对外销售渠道,南瓜电商村迅速吸引农特产品电商的加入。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培训以及创新创业服务,成功建立起全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基地。

在产业规划方面,三瓜公社并没有如传统乡村建设一般急于在农村融入现代化元素,反而始终秉持将农村建设得更具农村特色的发展理念。在原有的建设格局和风格基础上,根据民宅民宿的特色进行重新设计,最大限度保留当地文化和传统的同时,融合不同村落建筑风格,突出每个村落的特色。整个项目的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提高产业生产率,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利用旅游业加速农业、商业、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适宜生活、美化生态、高效生产的发展路径。将现代技术、乡村规划、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旅游、传统文化有效衔接,并以此来布局三个主要村落。

(二)三瓜公社特色小镇建设背景

1.拥有区位优势,却难以开拓市场

三瓜公社位于的巢湖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安徽省会合肥市仅有五十公里,距离南京一个小时的车程,靠近六安、芜湖等地区,附近有有高速、高铁、机场以及港口,半径150公里内辐射人口近2600万。优势的地理区位并没有为其带来广阔的市场,东洼村是附近有名的贫困村,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交通硬件设施建设落后,无论是当地的农民还是经开区政府都没有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拓市场。

2.拥有丰厚资源,但缺乏建设思路

三瓜公社位于安徽巢湖东北的唐山西麓,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包括两千余亩的花草植被、八百余亩的经济作物,以及四大古温泉之一的半汤温泉,依托丰富的自然优势,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包括冷泉鱼、温泉鸡等都是极具地区特色的产品[4]。同时三瓜公社位于有六千年历史的有巢氏文化核心地带,拥有古温泉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有曹操练兵的操兵塘、试刀山,贾商云集的宋代十里长岗等历史典故,文化底蕴丰富。然而一个拥有自然资源优势又有人文资源优势的地区缺乏整合资源,规划利用优势的思路和能力,无法将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更无法将传统文化宣传出去,因此无法为地区发展吸引人流量。

3.人才流失严重

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是在项目落户前三瓜公社周边村落一直是典型的贫困村。地势低洼、土地常年被水淹,农产品收入低,由于看不到机会和希望年轻人纷纷涌入大城市打工,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守着“一亩三分田”,大奎村60户人家只有23户在村里,东洼村48户人家只剩2户,导致宅基地闲置,大量房屋废弃,成为有名的空心村。据统计,汤山村2000多亩农田中只有40%还在耕种,农田闲置抛荒率高达60%,农田收成不好,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万元,其中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本地人不愿意留下,外地年轻人才更不愿意流入,严重的空心化导致缺乏优秀人才的领导和管理,造成其优势资源无法发挥价值,形成恶性循环。

(三)三瓜公社特色小镇建设成就

1.经济增速

带动当地的经济效益是三瓜公社的首要目标,根据目前小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三瓜公社接待游客500万人次,电商销售额突破1亿元,旅游收入超3.2亿元,2018年接待720万游客,位居安徽省乡村旅游第一。建立专业合作社,打破传统运作模式,将种植、养殖、生产、交易和物流融为一体,实施精准扶贫,目前已经发展社员1000多户,带动周边11个村落发家致富。不仅帮助当地居民增收致富,还吸引了甲骨文、微创联盟、东家守艺人平台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优质电商企业入驻。目前三瓜公社已入驻电商创业企业80余家,开设线上店铺28个,自建电商平台1个、APP1个,开发产品总数1000余种,电商团队11支。

2.人口回流

“创业不必去远方,家乡一样铸辉煌”,这是在村民中广为流传的标语。三瓜公社致力于通过电子商务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农产品开发、产业基地建设,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给留守贫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三瓜公社”对创业团队给予免租、公益性电商培训、产品开发、物流支持等服务性保障,吸引90余家企业入驻,吸纳2000人就业,40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

三、产业融合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

(一)导入“互联网+”,利用产业渗透构建产业特色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了“互联网+”的概念,提出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之后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出要以互联网和国家大数据战略为支点,撬动产业的二次发展,尤其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三瓜公社”在农旅结合和新农村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融入了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三农”为路径,以旅游带动发展,通过互联网带动乡村振兴[5]。

利用“互联网+”改变农村面貌,让农村变得更加美好。长期以来,无论是资源、农产品、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均是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成为制约农村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改造农村,让农村变得有吸引力则是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基于此“三瓜公社”改造农村的第一步是改善农村面貌。一方面加强农村硬件设施建设,创造适宜居住和就业创业的环境,以此实现本地居民的“回流”。通过安徽淮商集团和合巢经开区联手,对涉及村落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硬化道路,重新规划电力网络和自来水系统,搭建互联网网络,实现信息系统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推动集成化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建设,构建智慧化乡村吸引外地人口的“流入”。在互联网全覆盖基础上实现无线网、物流网、智慧旅游、智慧乡村、智慧农业等的集成使用。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精准控制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游客进入乡村就能利用无线网了解景区信息,进行酒店的预订、餐厅的预定和特色产品的购买;消费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追溯了解购买的农特产品全产业流程,通过线上平台就能购买到线下体验的心仪产品。

利用“互联网+”提升农民收入,让农民变得更加富裕。提高农民收入的核心是借助政府和企业的力量为农民和青年人搭建适合干事创业的互联网平台,在当地政府和淮商集团的合作下,三瓜公社搭建了一个基于乡村人和城市人有事做的农创和乡创平台。农创,让返乡回家的年轻人找到就业机会;乡创,为城市人下乡提供了创业机会。同时举办多起农业农民培训班,通过培训让传统农民了解互联网的作用,学习互联网的操作,向农民灌输互联网的思维。鼓励年轻人回乡参与三瓜公社的建设,帮助年轻人开发产品,搭建销售体系,为其提供创业资金。短短时间内,三瓜公社就凭借其独特的理念帮助村民基本实现了村内就业、创业,同时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人才来到这里工作、生活。

利用“互联网+”优化农业生产,让农业变得更加合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创新农业的生产技术,在生产前期利用互联网技术分析和预测保证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在农耕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物联技术实现精准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三瓜公社最初选址时就已经考虑各个区域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比如说不适合种植庄稼的闲置土地通过研究发现适合郁金香的种植,如今打造的郁金香高地成为了国家4A级景区,在花季一天就能吸引十几万人流,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改造和增值。通过大数据和电商平台创新农产品的营销方式,在营销过程中通过需求分析实现和消费者需求的准确对接,在销售过程中利用电商平台和物流体系扩大需求范围。重点打造南瓜电商村,对接淘宝、京东、苏宁等平台资源,利用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方式,推动农产品销售和消费精准对接,农民足不出户即可把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利用平台数据了解消费者偏好,进而开发出多样化产品,提高用户数量和用户粘性,打造三瓜公社的品牌优势。

(二)三旅融合,利用产业交叉确定产业定位

“主导产业+旅游”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其中主导产业是小镇建设的主体内容,旅游行业则是小镇快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动力。很多地区在最初产业定位上就出现误区,追求潮流和特色产业,盲目模仿成功经验,忽略自身基础,造成小镇建设“四不像”。主导产业的选择一方面需要立足于地区要素禀赋、考虑交通、区位、文化以及历史环境等多重要素,另一方面还要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观点。融则通、合则强,三瓜公社项目将旅游业融入了农业、文化、商业中,形成了农旅、文旅、商旅“三旅融合”的主导产业。

农旅是三瓜公社的主营业务,引领三瓜公社的建设发展。农业是乡村发展的根本,但是农民外出、房屋废弃、宅基地闲置导致半汤镇周围村子农业收入很低。项目尝试将旅游业融入“农业”、 “农村”、 “农民”,立足农业挖掘当地特色,利用农旅实现人口回流,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改善乡村整体环境和面貌,彻底盘活当地农村经济。合理规划开发原有房屋,改造基础硬件设施,健全闲置资源共享运营机制,将闲置房屋改造为风情民俗和特色客栈,形成宜居、宜业的环境,提升其观光度假功能,让农村变成有吸引力的地方。利用双创项目,为本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年青一代回乡创业,依托半汤学院为农民提供培训,提高农民种植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让农民成为小镇建设主力军[6]。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打造观光体验式农业,利用油菜花节、西瓜节等将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结合,建立茶园基地、桃园基地等农产品基地,形成观光、采摘、体验、农副产品制作为一体的农旅模式,为基础农业的建设增添附加价值。

文旅是三瓜公社的产业之魂,奠定三瓜公社的建设基调。半汤文化、古巢国的传说为其历史增添神秘色彩,温泉古镇又为历史增加了经济价值,这些都是三瓜公社项目的文化根基。三瓜公社将东洼村定位为文旅发展的冬瓜民俗村,还原麦场、荷塘、水车、石碾等农村特色场景,再现半汤传统的油坊、布坊、茶坊、酒坊等手工作坊,恢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向游客展示半汤村落文化[7]。建立古巢国主题文化景区,打造六千年民俗馆,挖掘半汤温泉人文历史,向游客传播巢湖地区农耕文明、温泉文化和半汤养生文化。同时将乡村文化和艺术表演相结合,将日常农村耕作过程,乡村传统文化习俗戏剧化、场景化,同时推出沉浸式的马戏表演,形成表演式文旅融合旅游产品。

商旅是三瓜公社的力量源泉,夯实三瓜公社的产业支撑。以电子商务为抓手,重点打造南瓜电商村,建设线上线下店铺,目前南瓜村入驻了天猫、京东多家旗舰店,同时成立微创全国联盟和创客空间,建立半汤商学院和电商培训中心,定期举行电商培训和创客培训,带动本地居民发家致富。借助三瓜公社项目所属的淮商集团的丰富的商战经验,努力将其打造为会议论坛小镇。通过举办具有本地特色的电商论坛,如半汤论坛、半汤论剑等,承办农贸特色峰会,如农村电商峰会、农旅峰会和美丽乡村建设大会等,利用商贸活动提高三瓜公社的人气和知名度。围绕当地特色形成特色产品,促进商务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三瓜公社依据本地文化开发了“茶、泉、农特、文化” 四大系列300余种具有三瓜公社特色的产品和纪念品,建立了冷泉鱼、温泉鸡、茶、山泉花生等30余个产业基地。利用合作社合作和报销方式让三瓜公社出品的产品实现了批量化生产和多渠道销售,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三产融合,利用产业重组提高产业价值

三产融合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实现农村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衔接和融合是特色小镇项目的重要把手,能够延伸农业价值链,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实现农产业的提质增效。三瓜公社的“三产融合”是以互联网为把手,以农旅融合为思路推进的,最终实现一产、二产、三产以立体化、循环式的形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8]。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首先要打好根基,明确三产融合的关键依旧是农业。三瓜公社通过建立产业基地同时发展订单式农业,利用农户、家庭农场和企业合作的方式克服了小农户应对大市场的弊端,稳定产品需求量和供应量,保证农民利益,使得农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同时以绿色农产品生产为方向,制定严格产地环境管理标准,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和申报工作,打造绿色优质高效的种植基地,第一产业的产业化、优质化发展为其提供了“接二连三”的机会。让农业“接二”是指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三瓜公社通过建立农产品的加工厂,利用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如成立花生专业合作社、山里邻居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将初级农产品再加工或者利用西瓜美食村将农特产品通过农家乐的方式搬上餐桌等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三瓜公社认为融合不是盲目地扩大产品线或者无限制地开拓新产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因地制宜,结合农村本地的资源禀赋和外部市场需求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基于此,小镇围绕本地资源优势和半汤特色开发出茶泉、农特、文化四大产品线1000余种产品,通过南瓜电商村,利用线下体验线上销售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成功完成了一产、二产地深度融合。让农业“连三”是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把农业的功能局限于农产品上,将农业从种植、养殖向休闲、健康、生态保护、旅游、文化、教育等多领域拓展。三瓜公社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整合农村各种资源优化农村观光旅游条件,将旅游休闲和娱乐功能融入传统的第一产业,通过建立多层次、特色的农业产业,让农产品的体验、销售和旅游融合在一起,拓展生态游、观光游、体验游,催化农旅的深度融合,实现一产二产、三产的有机结合。

特色小镇发展实践表明,只有将种植、养殖业和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乡村振兴。三瓜公社的建立则是牢牢抓住了三产融合的重点,集中三瓜公社所有资源打造一个共同的品牌,树立品牌优势。农产品养殖、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是一体化和全产业链的,都是围绕三瓜公社这个品牌展开。在此基础上通过旅游业引入人流量,带动产品需求量,提高品牌知名度。

四、产业融合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建议

以互联网作为发展把手,整合农村一产二产三产资源,融合文化、旅游要素,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已经成为特色小镇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普遍模式。“三瓜公社”利用地区和资源优势,前期发展势头强劲,走出特色之路,但后劲不足,针对其发展中的不足,查找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力量

将“互联网+”元素导入农村发展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然而“互联网+”思维局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农村电商,发展措施也并非停留于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农特产品。电商只是现代科技技术手段的一种,需要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切入点,科技技术是途径,创新思维是关键。一方面利用科技创新提升供给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特色小镇的立足点是农业,目前大多特色小镇只顾特色却无法兼顾生产,不满足农业现代化生产要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同时完善保障制度,改革科技管理方式,激发创新动能,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供给。另一方面,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培育,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

(二)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推动特色小镇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三瓜公社”项目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本地农民的收入,吸引一大批年轻人回流,但是队伍的专业程度不高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小镇建设和发展需要营造环境、激励各类人才在当地施展抱负,大展才能。除了本地农民,特色小镇需要培育一批爱农、懂农善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专业化人才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推动小农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的有效衔接。同时营造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流程,激励携带管理才能、金融资产、科技技术、创新思维等各类生产要素的投资者下乡,盘活当地资产,实现各类外来要素和本土资源的深度融合。

(三)深挖地方文化特色

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文化因素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不可或缺,但是众多特色小镇只是将文化特色定位与地方的农耕文明和民俗特色,不免让特色小镇缺乏文化特色。深挖地方文化特色,一方面要延伸文化内涵、拓展文化文明的广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发掘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展现文化,将地方传统和“忠”、“孝”、“礼”、“义”联系,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丰富文化的展现渠道和展示方式,以科技作为把手,将人工智能、VR等信息技术融合到文化展示当中,将古文化、古传统以更加活灵活现的形式展现,同时利用云平台将线下参观和线上浏览相结合,以创意形式展示地方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小镇电商特色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小镇(外一篇)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完美的特色党建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