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是培养人健全的品格、高尚的道德的重要途径,关系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所谓 “树人”,就是要围绕人来开展工作,而思政教育正是围绕“培养人”的目标开展工作。社会在发展,思政教育不能固守一种模式,而要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都能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当前已是融媒体时代,其显著特点就是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在融媒体大环境下,思政教育传播也因为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进而实现和融媒体时代同步的调适乃至创新。
《融媒体传播论》 一书,201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张成良著)。该书将动态系统中的融合媒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作者基于系统熵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考量了融媒体传播系统演化的动因,并建立起了系统熵理论下完善的融媒体指标测评体系,继而采用熵值法测量对融媒体传播维度的权重进行实证。融媒体时代的媒介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传播特征也出现了重大改变,作者试图通过书中的内容勾勒出一条 “在场传播—单向度传播—双向度传播—全觉传播”的演进链条。除此之外,本书还从系统学视角提出融媒体传播的新偏向——关系,并由此提出在复杂系统引导下形成的 “第三媒介时代”。从全书的具体结构来看,书中内容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作者从进化论视角下的媒介形态演进、媒介融合相关概念、融媒体演进的环境与条件、融媒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第二章论述了融媒体传播的内涵,分别从融媒体传播定义的逻辑基础、融媒体定义、融媒体传播特征三个方面加以论述;第三章论述了融媒体系统演化的动因,作者阐述了熵理论,并从复杂系统下的媒介融合、信息熵与媒介系统的演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四章论述了熵理论下的融媒体传播模式,分别从传播模式、融媒体传播模式、融媒体传播模式的演进、媒介融合过程中信息的优化及应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五章作者建立了熵理论建构的媒介融合指标测评体系,分别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和目标、融媒体信息熵模型的定量分析两个方面论述; 第六章论述了融媒体传播的偏向,分别从传播的偏向、融媒体传播中的关系、单向度传播到系统关系演化、关系偏向中的融媒体传播形态重塑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最后一章主要讲了第三媒介时代的形成与特征、第三媒介时代的融媒体传播、融媒体发展前景展望。
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技术更加成熟,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深远,要进一步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则要充分借助融媒体的传播影响力。笔者在深入研读该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思考,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促进融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的创新。首先,要强化对融媒体的学习,不断提升融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当前是融媒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充分利用融媒体这一强有力的传播工具开展思政教育,是当代思政教育的重要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育人的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学习,进一步增强融媒体的教学技能。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利用融媒体平台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必须强化思政教育工作者利用融媒体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其次,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提升融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的预期效果,则要因时制宜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与此同时,当学生表达了不正确的观点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归主流价值观。为了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思政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撰写相对精简的微话语、录制短视频等方式,将这些承载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微话语、微视频上传到思政教育融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最后,要进一步整合校园媒体,全力打造校园融媒体思政平台。当前,校园里的媒体平台非常多,但单个的媒体一般都不具备生产新闻内容的能力,因而必须进一步整合校园内分散的媒体资源,构建融媒体平台思政传播的新格局。
总的来看,该书结构宏大、内容详实,对融媒体传播的定义、内涵、发展历程、传播模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是一部关于融媒体传播的佳作,可以为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