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影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以《新媒介时代的舞蹈艺术》为例

2022-03-03 03:26
新闻爱好者 2022年7期
关键词:场域跨文化媒介

新媒体时代,舞蹈影像是舞蹈艺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舞蹈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在场景预设及身体符号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强的跨地域、跨民族及语言传播的创作能力,分析和研究中国舞蹈影像的跨文化传播,可以进一步了解舞蹈影像的特征,为创新舞蹈文化艺术创作及传播提供参考。《新媒介时代的舞蹈艺术》由张斌和李曼著,2014年7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该书阐述了新媒介环境中的舞蹈艺术传播发展问题,探讨了新传播媒介对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舞蹈艺术在传播发展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论述了舞蹈艺术与音乐、美术等媒介的互动现状及未来趋势。这为了解和分析舞蹈艺术传播及其媒介文化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导和理论资料。

一、以“守正创新”去赢得文化认同及对话

在对外传播中,中国舞蹈若要获得国际认同,就必须在获得舞蹈圈内自我身份认同的同时,被文化界和国际舞蹈界所识别和认同。这是中国舞蹈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必经过程。近几年,我国古典舞蹈呈现出多元共生和向历史本源回归的态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敦煌派、昆舞、汉唐和身韵等派系。如何在经史典籍和戏曲流程中对古典律动进行传承,获得创作灵感。这需要基于历史文化和新媒介技术去守正创新,在创新和探索中传承和发展。从《新媒介时代的舞蹈艺术》中可以发现,网络艺术能够拓展和丰富艺术思维,打造出具有流动性、虚拟性和超文本的人文场景。而在舞蹈中融入新媒介技术元素,能够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内容及方式,产生强烈的舞台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当然,这都离不开编导的创新。如在《唐宫夜宴》中,编导将博物馆中的唐三彩舞佣的生动形象融入舞蹈创作中,从仪态、妆容到服饰,都融入了大量的文物知识。在尊重文化原始性的基础上,以文化内在逻辑为驱动力,重拾中国文化之集体记忆,借助新技术元素创作和创新舞蹈,实现其在圈内的身份认同。

在新媒体环境中,可以利用技术元素去创新和构建舞蹈叙事的新场域。《新媒介时代的舞蹈艺术》中提到,在特定场域中,周边环境会影响人的行动,此场域并不是单纯的物理环境,是多种关联符号的构成。在舞蹈创作中,可以通过多个客观的关系网络构建舞蹈新场域,如《唐宫夜宴》中通过水边、博物馆、皇宫、山岭等场域表现舞蹈内容,讲述中国故事。这些场域既彼此独立又紧密相连,通过不同符号去呈现各场域的独特风格及氛围。在博物馆场景中,各种文物的文化符号凸显出了玄妙而神秘的氛围,而仕女打闹嬉笑的动作则呈现出灵动活泼的画面,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凸显了舞蹈艺术的魅力。水边场景则融入了中国水墨画元素,显示了舞蹈演出前的肃穆和紧张。在金鱼飞空下的皇宫同仕女的演出体现了大唐盛景的恢宏大气。这些场景的转换和游移,构成了舞蹈表演的新场域。

当前,中国舞蹈表演正在向草根化、大众化文化回归。从社会认同理论上看,自我归类及对自己群体产生的认同,是依据区分原则产生的群体外偏见和群体内偏好,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群体行为。舞蹈表演要打破传统内部视角,打破圈层茧房,以融入群众艺术中,唤醒其历史记忆和归属感,从而产生文化认同。

二、借助媒介技术及舞蹈影像拓展对外传播渠道

《新媒介时代的舞蹈艺术》认为,新传播环境中,高科技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可以说,新媒介技术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方式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舞蹈艺术的创作及传播。在舞蹈表演中应用声光电、全息影像、3D 技术等所创造的新场域,能够为观众提供前所未有的新视听体验,这打破了传统布景换场的局限,拓展了舞蹈艺术的展现力。如在《海的追寻》《决胜千里》等舞蹈创作中,媒介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打造了许多美轮美奂和赏心悦目的视觉场景,通过舞台灯光的变化增强舞蹈作品的色彩,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视觉场域,进而吸引了大量观众。

总之,《新媒介时代的舞蹈艺术》 探讨了舞蹈艺术对新媒介的应用,以及媒介技术与舞蹈艺术的互动与影响。认为在全球化环境中,中国舞蹈要不断开拓下沉空间,从身体语言入手进入到不同的文化信仰空间,进而获得文化认同。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传播过程,需要找到中国舞蹈艺术与跨文化的契合点,寻找到其文化主张与普适价值,以故事性表达去激发观众的认知兴趣。这为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舞蹈艺术的对外传播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场域跨文化媒介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