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第二初级中学 范红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加速转型,社会对人才培养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师直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掌握间接经验与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教育要求,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同时,相对以往的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视为对原有活动课程的延续与创新。这一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对我国传统教育形式的创新,突破了传统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尽管各地先后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组织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这样有利于逐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知”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人的认知规律也决定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与实践性,并将自主参与和实践探究作为组织活动的必要方式。因此,从这门课程的价值追求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长期以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固化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很难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意识与能力产生限制作用。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开放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并通过自己习惯和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可以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逐步实现学习方法的掌握。
第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使学生在活动当中接触社会、领悟生活,并且明确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此外,综合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与常规的学科教学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使学生根据身边的实际生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形成整体认知。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是构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课程类型,从具体的课程内容来看,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劳动体验,并形成一定的技术素养,从而促进多方面的发展。同时,操作性学习同样是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学习领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在学生现有知识储备与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验乐趣,并获得劳动的经验。为了有效落实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类型。具体来讲,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包括劳动实践与技能实践两种类型。
劳动实践可以分为若干种类型,而其中最常见和最具亲和力的,就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并围绕相应主题开展的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讲述具体的劳动过程,并组织学生集体完成。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切身体会劳动带来的收获,并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从劳动实践的场地来看,可以在教室外甚至学校外组织劳动实践活动,从而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
在现代生活与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劳动和技术教育也随之出现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教师需要逐步改变传统的劳动和技术教育形式,融入一些相关的技术实践活动,并付之于实际行动当中。在选择劳动实践时,要鼓励学生择优选择有技术要求的劳动,而要尽量避免机器型的劳动。在劳动技术实践的组织过程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工具,以满足劳动实践对技术的要求,这同时也是提高技术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有效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
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亲手操作的机会。因此活动步骤、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都要体现出操作性的特征,如观察访问、调查设计、制作作品、记录数据等方式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心智发展也都存在差异,所以学生会站在不同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和认识世界。如果活动的方式单一,那么有可能浪费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机会,并导致学生在消极态度的影响下逐渐丧失信心。而综合实践活动更加提倡让学生在活动中放飞自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与实践,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突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操作性的同时,也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基础,从而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针对性的操作活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参与动手操作,而且能使学生进行合作性的操作性学习,并在操作中逐渐形成技术素养与创新思维。
相对组织过程比较严谨的班级授课制,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可以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特征,并且更加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手脑并用,亲身体验和感受事物,并领悟和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当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各种困惑时,教师应避免直接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灵活应对不同形式的问题情境。除了常规的问题解决方法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强化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勇于实践的意识。此外,并不是所有教师都需要全程、全面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适当的指导与咨询。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的灵活性还体现在活动设计的时间上。活动并不是以传统的“一堂课”为时间单位,而是需要根据活动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灵活的调整。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逐渐成为各项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了有效贯彻这一教学思想,教师需要遵循自主性原则组织教育活动。自主性原则针对的主体是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并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无论何种形式和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活动内容,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学生的自主性,以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例如,在“包水饺”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观察父母包水饺的基本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然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包饺子的方法,在视频的辅助下进行动手操作。这看似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但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整个过程。同时,教师在设计这次活动时,要做到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水平与认知过程自主摸索包水饺的方法。对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教师要避免重复讲述,当学生无法自行解决问题时,教师可提供适当的指导。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将其作为实践活动的抓手,以此来鼓励学生在劳动实践当中加以思考和创新。同样以“包水饺”活动为例,除了常规包水饺方法之外,笔者还会鼓励学生对擀面皮、包水饺的过程加以创新,以此来制作不同形状的水饺。最终,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强化本次活动的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主要内容,明确不同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同时,随着实践活动的推进,还需要及时对活动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逐步达到最佳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