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学情,打造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幸福场域
——“双减下”创新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

2022-03-03 01:01:34蒋燕芳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作业语文孩子

蒋燕芳

(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学校也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的探究和改革。“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学校以及社会教学的各个层面皆有体现,作业设计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最为普遍的方法。语文作业是理解、积累、感悟和运用文字的有效载体,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是我国的母语,因此语文必定是实践性最强的课程。其实,不管是语文课堂教学还是语文作业设计,都应该指向语文的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语文作业设计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主要途径,还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语文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乎语文教学质量,其地位之重显而易见。因此,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更应讲求实效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做作业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局面。

传统的作业为了提升学生识文断字的能力,反复地机械性地抄写生字、语句甚至是大篇的文章。课改以来,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遭到了极大的质疑,于是语文作业随之进行改革。在课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随着大家对课程的认识不断深入,语文作业也日趋纷繁。审视当前的作业现状,不免发现有这样几个特点:

1、作业机械化

机械抄写,每教学完一篇新的课文内容,随之而来的是巩固练习,老师把重复抄写新课的生字新词作为学生巩固本课内容的唯一法宝,有的老师还甚至要孩子抄十遍或者几十遍,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2、作业形式枯燥乏味

许多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眼睛只盯着课内、课本,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抄写、背书、默写这样几种形式,学生觉得这样的作业枯燥乏味。难得的时候也会布置一些口头作业,但很难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在孩子升入高年级后面对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句空话,等于没有作业。

3、作业要求一刀切

教师常常不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做的无用功相对较多。

很多这样的作业情况的发生大多是源于教师没有很好地进行学情分析,从而引起了学生的“高付出低效能”的作业效果。那么该如何准确地进行学情分析从而提高作业的价值,让学生在作业中享受到幸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准确定位目标,明晰作业设计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更多的是运用。这也是一种学情。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界定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这四个方面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据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

平时语文素养的训练主要在于听、说、读、写、思这样五个方面,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接下来就是作业形式了。

二、关照身心特点,准确把握能力训练

1.抓住敏感期,事半功倍

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每一个阶段孩子的身心都在相对应的发展,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各种“敏感期”,这种“敏感期”是跟生长的现象密切相联系的,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性。人的智力发展也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著名幼儿心理学家蒙特梭利曾说: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学期,他们容易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这种敏感期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掌握技能的关键期。

在小学阶段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5~6周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正是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因而在低年段的教学中要以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为要义,那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抓住这样一个儿童特质,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词汇,学生的词汇积累就会取得爆棚的满意结果。我校自2018年以来引进了韩兴娥的海量阅读课程,在低年段开展得尤为扎实,一二年级主打趣味识字、三字童谣和成语接龙,这些内容大多是以大量词汇为主,适合孩子们的心理年龄发展特点,同时读起来又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整个一年级读下来,生活中常用的汉字都认识了,相应的短语也能理解并准确运用。二年级孩子能够一口气说出上千个成语,并且理解成语的意思,在写话中能够正确表达。而大量地读这些趣味十足的文字基本就是我们一二年段学生的作业,对他们来说一点不成负担,如果说通过机械抄写对于积累来说就显得比较骨感了。

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其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抓住儿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其进行合适的教育,儿童的智力潜力就会得到更有效的发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可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2.重视最近发展区,提升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发展中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实际上,这是两个相邻发展阶段间的过渡阶段。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教学要遵照这样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已经掌握与努力掌握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如果把握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其加以运用,那我们就可以把积累语文素养的方式从照抄课本转变为仿照课本或者运用课本。在三四年级两年的教学中,我很少让孩子抄写,几乎每天的作业都是以小练笔为主。如果遇到一些文章的体例非常完整,很适合学生用来作为习作范本的课文时,我就会让学生照着课文进行仿写。学生对故事类的文章特别感兴趣,学完一篇故事之后有的时候,结局并不是很完美,会让他们觉得意犹未尽那这时候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续编故事。通过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实在语文教学过程和语文作业过程中,能够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升学生能力的地方有很多,形式也可以更多样化。如果我们老师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作为基础发展区,将作业作为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去跳一跳,够一够,在这样有效作业的驱动下学生更容易实现大家所期待的发展水平。

3.联结遗忘规律,加强复习

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但人脑不是电脑,我们每一个都不是磁盘,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如果不加以强化巩固,我们很容易会遗忘。其实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学期开学初学生的掌握能力是最棒的,如果进行单元的小练笔,大多数孩子第一单元的成绩都会非常理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到的知识越是多,学生单元练笔的成绩大多有下滑的趋势。

在学生学习与遗忘的过程中,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

针对这样的遗忘规律,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复习这样的方式虽可取但却难实现。一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学内容又多,那如果经常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反复进行复习,那这样,课堂可以节省时间,而效果却倍增。

三、关照课内课外,创新实践作业形式

传统的练写是否就一定不适用了,要退出历史舞台呢?传统必定有传统存在的意义,语文的一手好字肯定要通过不断练习。除了笔头写之外是否还存在更好的作业形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答案肯定是有的。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1.“1+X”联动策略,高效课外阅读

在新的语文教材里,语文学习更多地要求学生多看书多积累。很多文章后面都有相应的阅读链接,我们可以相应的根据阅读链接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让学生自由地遨游在书海。我们可以将课文视作是1,而阅读链接则可以说是“X”。一般课后提供1-2个阅读链接,有时候课后没有阅读链接,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成为推荐阅读链接的提供者,甚至是与课文相关的材料的提供者,既然要提供,学生首先要自己去熟识这些内容,在学生选择提供的过程中,他其实见识到了更多的知识,并且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取舍,达成了更高层级的目标。

2.运用“全息”理念,促进文本内化

统编版新教材的运用可以说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故事的天窗,给孩子们带去更多心灵的慰藉,有的故事充满趣味,有的故事包含深情,有的故事满腹哲理,如果仅仅是读一读这些故事,或许这其中的味道会少很多。

全息阅读是一种以阅读文本为中心,广泛延伸学习和探究触角的阅读理念,在全息阅读理念下,阅读文本被看做一个“全息”系统,文本内的所有元素都一定程度包含文本的信息,同时又能关联到文本以外的广泛运用。

在这样一种理念下,语文书上的一个个故事变得活了起来,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演绎这些故事,可以说,可以唱,更可以将一个个故事转化成一个个剧本进行表演。学校每年都举行校园艺术节和海量阅读展示,最让学生期待的是课本剧的演绎。孩子们一个个化身为童话中的各种动物,化身为生活中的各个角色,化身为历史中的英雄,化身为他们喜欢的人或者讨厌的人,一种种角色体验让他们对语文又有了更新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了语文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更加迷恋语文。如《西门豹》的演绎,让他们了解了封建迷信的危害和悲哀,更有孩子深恶痛绝,也体会到西门豹智慧解决问题的可贵之处。

3.巧用单元要素,主题化作业设计

统编版教材和以往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即在每个单元的前面提出了本单元训练的语文要素。语文教学则在结合本单元要素的前提下开展教学,层层递进,从了解到理解,直至最后学会运用。这样一条明晰的学习路径,作业设计的时候岂能放置一旁?其实,笔者觉得主题化的作业设计更有益与学生的连续学习和深入学习。

结合“双减”政策,我进行了单元主题化作业的整体设计尝试。国庆到来之际,我们语文正好教学到六上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的人文主题,如何让遥远的革命岁月重新在当代学生间演绎,备课组老师开始设计思考。围绕语文要素和课文内容,兼顾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学习革命先烈故事”、“巧手描绘英雄任务”、“讲述热血爱国故事”、“整班爱国诗歌朗诵”的系列实践性作业活动,这项作业设计在六年级中开展以后,孩子们兴致高昂,用各种工具进行资料的搜集并开展小组的合作式自主学习,自行排练演讲和革命故事的演绎,在一项项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已然将课文知识内化到心中,外显到表演的行为中。

这种单元一体式的作业设计从简单的资料搜集到内化后的演绎,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作业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就具有层级递进的特点,不会学得东一榔头西一棒。

四、关照学生个体,高效定制作业内容

教学伊始,我们最先要做的功课便是了解学情,孩子的实际情况也是具体的学情。作业布置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仅更有利于学生,也会更得到家长的支持。

1、知识储备

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我们教师布置作业的一项重要参考,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就应该做分层次的作业。如果都是“一刀切”,很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更需要科学的方法,让每一个孩子得以最优质的发挥。对于文本,有了解、理解、运用等几个层级。入学了一篇故事,部分学生可以将故事读给家长听,部分学生可以将故事讲给他人听,还有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将故事的道理说给他人听并联系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方面的事情,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今后你会如何人来处理。对于思辨性的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制作海报宣传正能量,公开演讲等等。

这样,我们就将一个语言的实践运用做成一个“语言事件”,学生的思维从语文知识能力本身,延伸到超越学科素养的层面;学习的领域从外在于自己的世界,延展到自我语文本、与真实世界的主动联结。

2、学生爱好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喜好。偶然间,我在课间播放了一首歌,突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热情。接连几次,在我上课前播放音乐,孩子们像发泄似的共情地唱着歌引来了兄弟班级的极大羡慕。接下来我遇到能唱的诗文就一定会多布置一项作业,学唱诗文,带来的最大利好便是孩子的背诵问题迎刃而解。抓住了学生的爱好,作业似乎不再那么“讨厌”了。

语文作业还可以融润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中,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如学了六下第一单元的习俗后设计了介绍风俗、评价风俗、制作品尝传统食物等不同形式的作业。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作业,孩子们领了自己的任务开开心心回去了。

一个爱好,为我们教师布置作业又指明了一个方向,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克服对作业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慰藉中幸福。

3、家庭要素

学生除了享受学校教育之外,同样还享受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校处于城乡接壤之处,外地生源占了相当一部分。由于家长工作的不稳定性,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平时由爷爷奶奶来照顾。爷爷奶奶由于年纪大了,电子设备运用不熟,很多时候不能准确了解作业,更不能高质量助力孩子。遇到这种时候,我们老师布置作业时会关照孩子,完成在家能够达成的部分,不能完成的可以到校寻求老师的帮助。

当然,家庭里也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由于家长各行各业都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因此也为我们的作业提供了工作的有效资源。如学习到环保的文章时,对于垃圾处理的流程孩子们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愿意将这个内容变成他们的研究性作业,因此他们寻求了班上在环保单位工作的家长,带领他们全程进行了参观,近距离接触了垃圾处理,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家长的优质资源成为了孩子们作业的助推器。

结语

作业设计的初心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双减”之下,我们要减掉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也要“减掉”孩子的压力和不良情绪。让他们真正爱上学习,主动学习,让学习成为他们的幸福场。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也说过“过一段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应该是教育最理想的场域,而一种好的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有人说,真正的幸福在于沉思,我想,在幸福作业设计的道路上,我们教师也要不断地沉思,沉思更有效地作业内容,沉思更有趣的作业形式,沉思有优质的作业价值。

猜你喜欢
作业语文孩子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快来写作业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 12:47:58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