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角下家校合作助力学生成长

2022-03-03 00:43陈书雁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双减

陈书雁

(泰安市实验学校 山东 泰安 271000)

一、引言

家校共育现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于1950年《人民教育》刊登的《家庭与学校的儿童教育一一1938年2月8日在莫斯科福隆节教师之家演说词》和《天津教育》刊登的《家庭访问的重要》中,第一次提出“家校共育”,距今虽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但家校共育发挥的真正价值体现并不明显。

家校共育能有效促进教师和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思想、价值观的发展,有效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发展整体素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促进学生的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

家校共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促使学生在不同的社会化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不断定位自己的价值,逐步形成、修正、发展对自身的自我意识。总之,家校共育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学业成绩稳步提升,协助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自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双减”新的背景下,对家校共育的要求就更高。虽然70多年来,家校共育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产生了一些良性发展的价值,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双减”视角下,家校共育的新背景

在我国,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园共育出现,家校合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我国家校共育的意识淡薄,仍然属于低层次,没有明确方针政策的指导。随着我国“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继出台,家校共育的实践便开启了新篇章。“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减轻中小学生课内作业负担和减轻课外培训负担。

“双减”视角下,要求学校应该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减少考试频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这也就意味着,学校作业减量的同时需要提高作业质量,确保学生学习知识的巩固和深层掌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家校合作共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放学回家,作业量减少,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家长也急需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保持与学校的密切合作,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家校共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孩子成长的环境

学校教育要有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学校的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们学会读书,还要让他们学做人。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中,有没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信息的及时交换。老师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对家长的态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工作。家校合作的根本在于学校与家庭的相互支持、交流与需求。教师通过谈话、讲座和书面交流等方式,向父母传授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学校要充分发挥父母这一强大的资源,优化和促进学校内外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教育。所以,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成长环境得到最优化。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其教育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生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行为的教育。通过与父母的有效交流,可以让父母了解学校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要求,从而让父母在教育的同时,也能与学校的教育相协调,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与合作下,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更加有益。

(三)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因为父母对子女的培养目标和成才的看法不同,所以,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是必要的。透过坦诚的沟通,老师可以向父母介绍他们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生活习惯,让他们对教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父母还可以向老师说明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从而进行有目的的教学。老师通过让学生向他们的父母提出教育学生的请求,让他们在相互的交往中受益,在相互的沟通中成长。

四、“双减”视角下,家校共育面临的新挑战

在“双减”政策新的背景下,家校共育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对教师,对学校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做“双减”的拥护者,深刻认识“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掌握“双减”实质要求,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真正把政策落实到位。加强作业管理,做“双减”的推动者,加强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分析等功能,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提升专业素养,做“双减”的实践者,主动担当作为,服从学校安排,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做“双减”的助力者,开发拓展课后服务资源,鼓励挖掘自身特长优势,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密切家校沟通,做“双减”的宣传者,明晰家校育人责任,提升与家长沟通能力和技巧,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家庭、学校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需要破除唯分数论,杜绝学校与老师以学生考试成绩评定排名的方式,家长以孩子考试成绩论荣辱的现象。“双减”视角下,需要培育的是具有核心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增强合作信念也是新时期家校双方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往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么过度包办,要么全然不顾,在新的背景下,需要家庭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合作,共同育人,增强信念,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就可以发挥家校共育的协同作用。

同时,家长、教师缺乏更深厚的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所以家校共育效果不明显,“双减”政策下,家校都需要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也是新的挑战。为了全面提升家校共育效果,家校双方必须积极地学习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等,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专业知识为行动做科学的指导。

五、家校共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家校共育对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具有深远影响,对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及社会等多方面都有重要价值,而当下我国家校共育仍存在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

(一)家校合作共育意识薄弱

从家长角度来看,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教师才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人,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部分家长觉得,自己不懂教育,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感觉自己解放了,家长只需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安全,缺乏明确的家校共育的合作意识。还有些家长自身认知水平较高,偏执思维,觉得教师只是传递学科知识,不懂因材施教,孩子只能自己教育。在个别不良师德师风和社会舆论下,有的家长以偏概全,对教师对学校都不信任,缺乏合作意识。

从教师方面来说,繁重的工作任务让他们疲惫不堪,无心有更多精力与家长交流,甚至推脱拒绝沟通。还有的教师,缺乏专业学术背景,对孩子既辅导不好功课,也配合不了学校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将学生在校的种种不良表现直接控诉给家长,埋怨家长教养不力,才导致学生成绩落后,从而就可以加深家校矛盾,严重破坏了家校信任,更谈不上合作。

(二)家校双方权责边界不明晰

各种教育政策、文件都大力提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共同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当前的家校共育实践中,家校双方权责边界较为模糊,合作低效,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家校共育一直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学校单方面提出要求,家长被动机械地遵从,很少主动联络学校,家校共育流于形式;从相关政策条例上看,没有明确双方责任划分,仅仅只是条文规定,没有实践性、操作性的策略。家校双方权责边界不明晰,导致在教育责任与义务上就有以下表现:教师布置家长检查作业、帮助孩子完成手工、视频打卡等任务,学校教育越界,家庭教育沦为学校教育的工具,本该是学校教育的应尽职责,却让家长负担越来越重。除了教师越界,家长也存在越界现象,诸如干预班级班委会的选拔、教师任课、学校活动安排等,给学校工作带来困扰。

(三)家校合作内容单一

从合作内容上来看,当前我国学生选拔评价仍以分数定论,导致家校双方合作共育围绕学生考试成绩提升为主,在考试前后家校联系比较集中,学校督促家长提醒孩子复习功课,努力备考,或者考试前后的家长会,围绕成绩简单交流,又或者只是让家长批改作业,完成学校流于形式的手工作业等,合作内容十分单一。

(四)家校合作形式狭隘

家校合作的形式十分狭隘,主要是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等。家长会、家校开放日一般是以学校为主办方向家长汇报教学成果,展示学校活动,这些只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形式,并没有体现家校共育的实际意义。家委会也是学校要求家长帮助学校承担一些活动器材准备、人事联络之类的小事、杂事,缺乏协同机制,没有权利机构的监督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大部分家委会成员也是本着多关照自己孩子的私利为出发点,进而加入家长委员会,从思想上就完全脱离了家校共育的本质要求。

六、促进学生成长,家校共育的策略

在“双减”视角下,新的背景和挑战,都需要家校双方充分发挥价值和作用,解决过往存在的问题,确定适宜的策略支撑,形成共育观念的认同,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明确双方的责任担当,确定多层合作的内容形式。

(一)增强家校共育意识

家庭和学校都要正视自我,纠正错误观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分别以己优势之力共同合作,形成最强教育合力,构建高效的沟通机制,增强信任,进而提升家校双方合作共育意识。家校双方都要积极开展学习,形成家校学习共同体,共同研读学习“双减”政策、《家庭教育促进法》,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实现进一步有效沟通,形成共育意识。

(二)密切家校沟通联系

家校要密切沟通联系,注重沟通内容的全面性,不仅仅只是围绕学生的成绩,还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诉求,做到因材施教,避免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形式化的合作误区。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家校共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互联网+”已成趋势。互联网使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更紧密,同时也使家长与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子女,使家长与学校的互动更便捷、更及时,从而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平台、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拓宽了家校互动的渠道,有利于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开辟了家校教育发展新空间。此外,需要积极构建家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协商合作机制,在合作中形成“通知——改进——反馈”的闭环沟通机制,确保沟通的实效性。学校、教师将学生在校信息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在校表现,更有助于家长了解学校、教师的工作内容、任务、状态,以此增强家校合作的信任;家长也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将学生在家学习与生活的各种表现,以及家庭亲子关系等反馈给教师和学校,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及家长,切实密切家校沟通联系。

(三)明确家校责任边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者的内涵不同,责任不同,边界不同,但随着经济增长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这两者在学生个体成长中发挥各自作用,逐渐转变为一种新的叠加模式,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又因其两者功能不尽相同,两者的相互配合,绝对不应该存在模糊边界。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遵循学生教育成长规律,以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明确家校的教育边界,理性地维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既不越界,也不缺位,各司其职,同时携手共进,实现家校高效合作。

(四)丰富家校共育内容

家校共育内容丰富起来,也能避免流于形式的单一链接。学校可以通过普及亲子阅读、好书推荐、读书月、家长进课堂、艺术节等活动内容,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家长也将学生在家的活动反馈给学校和老师,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密切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学校可以鼓励家长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透过各种事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举办“家长开放日”,请父母来校访问,并重点回答父母的问题,举办亲子互动游戏,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让父母找到合适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成为伴随孩子幸福成长的智慧型家长。

(五)确定多层合作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家校合作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可借助自媒体、网络平台、社区等资源提高家校合作共育实效。各主流媒体、网络教育平台是家庭和学校触手可及的宝贵资源,学校可以此指导家校共育,发送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丰富家校共育形式。社会、社区是链接家庭和学校的重要载体,应鼓励社区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如承担家庭教育指导、适时评价、监督双方权利与责任的落实等工作,为家长参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开拓合作渠道。

另外,家校合作需要拓宽渠道。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了解到现代的教育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念。比如:在公众平台上设立“家长课堂”,让家长了解有关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利用校内教育刊物刊载教师、学生、家长的精彩作品,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增长家庭教育;举办家长研讨活动,让家长们以现场讨论或互联网互动的方式互教互学,分享和推广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要积极采取各种途径,使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提高父母的科学养育水平。

结论

教育的成功,一定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双方同向合力,在“双减”视角下,家校共育既面对机遇,又应对挑战,双方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各施所长,合作共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及学生的全面成长,为教育改革创新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