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丽
(环县环城小学 甘肃 庆阳 745700)
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充分发挥“第一所学校”的重要作用,将两者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经典诵读走进家庭,让亲子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把家庭空间打造成有生命气息的“学习型”空间。
中华经典就是一座长桥,一头是圣贤智慧,一头是莘莘学子。经典是一种永恒,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经典是一种常读常新的书,一个人如果常读经典,以圣贤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可以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蕴,更能成为人生的智者。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生活的开始,是建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阶段。小学的学习不仅为初高中阶段打牢学习基础,更是筑梦的开始。经典是经时间打磨后送给我们的礼物,学校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读懂经典的深刻含义,并学会从经典中汲取养分,开启智慧的人生。比如,“诵读《三字经》,知千古事、诵读《弟子规》、《论语》、《百家姓》知人文伦理,这些经典中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诵读《离骚》体会伟大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诵读《岳阳楼记》体会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家国情怀、诵读《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赓续红色基因。学校和家长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让学生养成终身的阅读习惯,让书籍成为人生的“朋友”。在日积月累的诵读过程中,学生不仅沉淀了内心、丰富了精神世界,汲取了精神食粮,在体会人间“真、善、美”后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迎接未来。
为人字,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两句耳熟能详的句子分别出自《三字经》和《弟子规》,经典教会我们怎么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怎么做个合格的子女。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些经典教会我们交友的标准、对待朋友的态度,告诫我们要做一个重情重义、值得朋友信任的人。
1.对经典诵读的内容理解上存在的误区
经典永流传,但并非只有文学领域才有经典。纵横古今,各个知识领域中的典范性、权威性著作,均可称为经典。比如,科技经典、医学经典、大家的著作、经典书籍等可以成为诵读的内容。只有博览群书方可开阔眼界、通晓世界,塑造良好的人格。真正的中华文化经典,是在不断地重读中,经过历史选择所沉淀下来的最有价值的书,是每一次重读都如初读般给人们带来发现、带来启迪、常读常新的书。
2.经典诵读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兴趣爱好来选择经典书籍,是诵读经典的关键。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学生喜爱的书籍类型作为诵读的内容,才能让诵读发挥最大的价值,才有可能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阅读。
3.经典诵读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
经研究发现,0-13岁的孩子头脑清晰、记忆力强,学习热情最高涨,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逐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此年龄段的孩子通常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读一会就找各种借口“逃跑”,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控制好情绪,询问不愿意诵读的原因并耐心开导,其次要创新诵读的形式,比如可以采用接力诵读、轮流领读等方式来完成诵读任务。
1.举办家长会。定期开展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家长不仅可以通过家长会面对面和教师了解孩子的情况、还可以向教师请教一些教育方法和辅导技巧,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提升成绩。时代在发展,学校要创新家长会的形式,可以定期关于学习技巧、学生心理健康、家庭亲子关系等内容的开展主题家长会;还可以将家长会搬到线上,借助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召开临时家长会。
2.根据情况进行家访。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成长环境的并与家长面对面谈心的过程,教师通过家访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家访前,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家庭成员情况并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表现情况、家庭成员关系,全方位掌握学生的信息。家访后,及时整理总结家访内容,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一次好的家访,不仅增进师生感情,还能改善亲子关系。
3.设立家长开放日。学校通过每月设定一天为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走进课堂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利用一天时间,让家长亲身体验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压力,更多地去理解学生。
4.开展“家庭经典诵读集粹”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家庭诵读活动,邀请很多家庭成员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和孩子要彼此协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任务,并争取获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参加此类活动,大大地改善了亲子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5.建立校园通。手机成为现代人联系的重要方式,人人离不开手机、依赖手机,学校可以通过电话、视频、微信群等方式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络。这样既可以节省家长的时间成本,还让沟通更便捷、方便。
6.举办亲子活动。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加集体活动。比如,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邀请家长参加特长班,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参加演出等等。在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肯定和鼓励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1.引导学生经典诵读行为
经典诵读可以加深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提升小学生的民族情感。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弘扬传统文化和建设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和家长要承担起作小学生经典诵读的陪伴者和引导者的责任,保证小学生的阅读时长,启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小学生思考的深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每天坚持诵读《声律启蒙》,每周重复诵读一小节或者两小节,在熟读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做一做属对的游戏,老师说“云”,学生就对“雨”,家长说“来鸿”,孩子就对“去雁”……孩子在重复诵读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感受到语言的精美。又比如在诵读《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的同时,可以穿插给学生讲一讲和这些经典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重复是学习之母”,这个方法用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再也合适不过了,只要老师和家长每天陪伴孩子大声、反复诵读这些经典,孩子在重复中渐渐熟悉着经典,在熟悉中自然会慢慢亲近经典。
2.教师应与家长多沟通
家校合作的关键人物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彼此间的有效沟通是推进家校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家长和教师要进行经常性地交流,互通消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学生的异常表现给予密切关注,及时找出问题的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不惧外面的风吹雨打,因为有教师和家长爱的陪伴。在这样的家校合作环境下,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升华小学生的情感。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宣示着家庭教育不再是“家事”,已经上升到“国事”的高度。家长需要正视教育本质,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做孩子成长的旁观者。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和教师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方面,教师利用在校时间去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难处等,在课下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家的情况和教师进行沟通,可以是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通过家长和教师的互通消息,可以更加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让孩子可以快乐学习。同时,家长在陪伴小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升化民族情感,为学生的传统经典诵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诵读传统经典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为小学生经典诵度习惯的形成提供了保障条件,在学校有教师的孜孜不倦地指导,在家里有父母的陪伴和良好的诵读经典的环境。教师与家长沟通可以培养小学生诵读习惯,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增加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之情。
3.教师态度端正
家校合作的模式需要的是家长和教师的协作,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或者家长其中一方的力量,强调的是共同发力,教师作为诵读经典教学的主力,家长起辅助作用。因此,教师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端正自己的态度,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部分教师存在着对传统经典诵读教学认识不足,不重视对传统经典文化的积累。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注意在课后给小学生布置关于传统经典诵读的作业,但不会去关注小学生的兴趣,更不会关注小学生后期的完成情况,错误地解读了经典诵读教学,将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形式化。教师这种消极的教学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热情。同时,部分教师忽视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把经典诵读直接理解为大声朗读。完全不重视其韵律、节奏以及情感体验,这是极其不利于经典诵读教学健康发展。
5.1 体现阅读教学理念
语文是开展其他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学习语文将会让小学生受益终身。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小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协作能力等。学习语文知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的有效途径,所以,小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让小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角,教师作为教学的辅助者,让小学生与文章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让小学生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沟通,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5.2 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能够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操。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十几年里除了在学校待的时间比较长,在家的时间是最多的,学校想单方面从学校氛围和活动来提高经典诵读活动有效性的效果是有限的。 因此,教师要不忘联系学生家长,有意在家中培养一种阅读经典的良好氛围。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 教师和家长只是在家长会或是其他特殊场合才有接触,但现在是社交媒体时代,教师可以建立微信家长群,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家长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名家经典著作,适时监督和带领学生一块学习。 在家中营造一个较好的经典阅读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有所提升,教师要充分与学生家长互动、沟通,更好地开展学生经典诵读的活动。
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家长的协助,但是学生家长在平常工作日很难挤出时间陪伴自家小孩进行国学经典的研读,为了更能熏陶学生学习经典,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找到乐趣,学校可以选择在休息日组织户外的班级经典诵读活动,并诚恳邀请学生家长一块参与。 户外诵读经典的方式可以减轻学生在教室里的约束感, 在新鲜的空气和秀丽的户外环境下与家人、同学一块轻松互动,给予学生诵读经典美丽的体验。在传统教学中,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比较稀疏,借助家校结合帮助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有效开展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家长和教师取得较一致的教育观,协助学生共同健康成长。 此外,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户外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家长看到自家孩子的努力与进步,会十分欣慰,孩子在得到家长的赞赏后会更加有动力学习,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不少家长可能会对经典诵读活动产生抵触心理,因为本身学生学习负担重,在校外又参加了一些辅导班,他们担心小孩的身体吃不消,因而轻视经典诵读的意义,认为平常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就可以了, 何必又大费周章去参加那么多的经典诵读类活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 经典诵读的活动开展的效果并不能一时显现,但是,教师可以给家长做示范,在平日里对自我的经典诵读要求提高,进行全方位的阅读,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情趣。 在所有与学生家长接触的地方体现出自身的修养,把自身经典诵读的经验和成果无声展示给学生家长看,学生家长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经典诵读的意义所在,就会转变旧有的对经典诵读活动的看法,转而十分积极、主动要求孩子参与到经典诵读中,平时也会注重孩子对经典名著阅读量的增加。
结语:用家校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是一个十分漫长、艰苦的过程,且这是顺应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展开的崭新教学活动,对教师来说,既要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更要自己在教学探索过程中及时吸取经验,借鉴更多优秀的做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学生文学修养、自身气质的提升,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教学活动的优势,并积极邀请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活动, 以更好地达到经典诵读的教学成效, 为国家输送拥有较高文学修养和较高审美情趣的优秀人才。但是,在用家校结合方式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一个做法:每天坚持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