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远华,郭 敬,王 颖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医护理以其简、便、效、廉的优势,在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为推动护理学科及中医护理的发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于2018年4月成立了中医适宜技术门诊,运行3年以来,以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为原则,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中医护理服务,并在实践中探索制定出一套护理服务体系。本研究主要就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进行初步的小结,期望可以为全国中医护理门诊的发展提供借鉴,促进中医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人员组成:组长由分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护理部主任、医务处处长、门诊办公室主任担任,组员由护理部副主任、人事处处长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组成。职责:负责对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及监督。
人员组成: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员由护理部副主任及多名护士长组成。职责:确定具体工作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是单独设置的护理单元,为分管院长-护理部-护士长三级管理,采用独立核算的绩效方式[2]。
2.2.1 诊室硬件设施设备配置:中医适宜技术门诊设置于门诊部,划分为预检分诊区、诊疗区、治疗区等功能区域;预检分诊区配备候诊椅、自助收费机、中医健康宣教手册等;诊疗区配备电脑、打印机、特定电磁治疗仪、电针等;治疗区配置治疗床、治疗车、中医护理操作器具(如温灸器、艾灸烟雾净化器、火罐、刮痧板等)等。
2.2.2 诊室的环境建设: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让就诊患者从“五感”上体会中医文化。从视觉上,在等待区及治疗室内,张贴有中医韵味的中医护理技术图片,展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粘贴人体十二经脉图谱及重点穴位取穴方法、作用;从味觉上,按照不同节气,护士为就诊患者提供免费中药茶饮;从嗅觉上,整个门诊弥漫着中药茶及艾灸香气;从听觉上,定时播放健身气功八段锦的音乐;从触觉上,患者可以直接体会中医技术带来的舒适体验,如艾灸的温热渗透感、按压穴位的酸胀感。“五感”环境建设让患者从视、味、嗅、听、触,多维度体验和认识中医,营造了中医药氛围。
2.3.1 人员确定: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护士长,负责管理工作。由护理部及护理质量委员会制定考核标准,从全院临床科室选拔出符合要求的护士,共遴选出12名护士,组成中医适宜技术门诊的后备人才库,分成6组,每组2人,轮流在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工作;根据就诊患者疗效评价及满意度调查,优中选优,挑选2名护士作为固定科室人员,其余8人作为备选人员。随着工作量的增加,现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护理人员已增至5名,年龄34~45岁,工作年限11~17年,职称均为主管护师;由于就诊患者多为肌肉骨骼疼痛,故配置1名骨科专科护士,2名刮痧治疗师。
2.3.2 人员管理: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护士的资质要求:护师及以上职称,临床科室工作10年及以上;有较好的辨证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中医护理实践水平;通过院内中医基础知识、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及考核;具有刮痧治疗师等相关中医技术培训证书者优先。中医适宜技术门诊由护士长负责门诊科研、质量控制、管理等工作。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护士的工作职责:负责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日常工作;负责预检分诊、建立档案;提供症状评估、中医技术、健康宣教等服务;保证患者就诊安全,保护隐私。
2.4.1 建立中医健康管理档案:通过中医望、闻、问、切,收集和记录病因、病变、病情、疗效等相关资料。
2.4.2 中医适宜技术:开诊初期,开展耳穴贴压、拔罐、刮痧、艾灸、雷火灸、穴位贴敷、中药塌渍,共7项中医操作项目。随着合作科室及疾病种类的增多,中医操作项目种类增至13项,扩展项目:药罐、经穴推拿、皮内针、耳尖放血、平衡火罐、中药熏蒸。
2.4.3 健康宣教:利用中、西医护理知识,根据患者情况,开展饮食、运动、康复、生活起居、情志护理等健康指导。
2.5.1 制度建设:制定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工作制度、护理规范、工作流程、操作流程、人员培训及考核方法。
2.5.2 质量监控内容及考核方法:中医适宜技术门诊的就诊资料须规范、完整、并妥善保存。护理质量委员会每月不定期检查,检查内容为:就诊信息录入规范、感控、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及改进措施,记录和研讨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保证护理质量安全。护理部每月对中医适宜技术门诊进行评价及考核,评价指标包含:实施中医适宜技术项目、例次、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等。
2.5.3 安全管理:中医适宜技术门诊需妥善保管患者就诊资料,还应备有跌倒、烫伤、突发病情变化等应急处理流程,确保患者安全。
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成立初期未设置出诊医生,且门诊护士无处方权[3-6],依靠全院出诊医生开具治疗处方,存在患者来源不稳定、业务量不稳定的局面,不利于专科的发展。经过与医院沟通协作,从整体构架上,梳理就诊流程,调研门诊患者需求,重新搭建人员组成,设立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出诊医生,经医务处统一招募、筛选并协调安排出诊时间,出诊医师由疼痛科副主任医师担任。在医院鼓励非药物外治疗法的大环境下,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及护理疗效的体现,合作科室由疼痛科扩展到骨科、国际医疗、干保科、妇科、针灸科、预防保健科等,出诊医生由1名增至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
3.1.1 院内护士培养:医院整体护士中医辨证能力及中医技术能力提升。中医适宜技术门诊以护士为主体,锻炼了门诊护士运用中医理论知识能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力,以及面对突发情况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反思能力和沟通能力。护理部定期选派其他临床科室护士到中医适宜技术门诊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情境实践能力培训,提升了中医护理技术临床疗效,促进了全院护理人员提升专业能力[7]。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扩展了护理服务范围,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职业自豪感。
3.1.2 院外护士培养: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服务自开展以来,已接收多名外省护士进修学习,负责医院护理实习生、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项目、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带教工作。
自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建立至2021年9月,共护理患者近11万例次,日均约210例次。进行耳穴贴压2 545例次,刮痧9 088例次,拔罐12 820例次,灸法31 110例次,中药塌渍41 568例次。就诊患者以肩颈、腰背疼痛、脾胃不适、便秘、失眠、头晕头痛、月经不调、调整偏颇体质为主。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的中医技术操作,出院后可在中医适宜技术门诊继续接受治疗。中医适宜技术门诊不仅仅提供适宜的中医护理技术,还通过中医辨证给予中医膳食、康复锻炼、情志调适等中医健康宣教,让患者得到切实可行的护理指导,满足诸多患者的延续性护理需求[8]。因此,中医适宜技术门诊为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提供了可能。自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建立至2021年9月,已为近1 000名患者提供了出院后的中医技术延续护理。
参照文献[9]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护士服务水平进行评价,采用Likert5级评分,评分越高,患者体验和评价越好。利用便利抽样法对2020年6月—12月就诊的386例中医护理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8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7份,回收率为92.49%。从操作体验、治疗效果、沟通宣教3个维度,8个条目对中医护理门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3个维度得分均在4分以上,其中部位准确、技术熟练、症状改善3个条目评分均在4.8分以上,见表1,说明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门诊的总体服务水平认可度较高,其中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及临床疗效认可度最高。
表1 患者满意度调查(n=357)
随着“绿色健康、养生保健”等观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中医方法。中医适宜技术门诊的设立,不仅为护理人员扩展了服务范围,为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平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门诊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让门诊患者得到专业护士给予的中医技术及有关疾病的起居、饮食、锻炼等日常保健知识,个体化中医护理,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防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本院根据医院工作特点,从管理模式、诊室硬件设施设备配置及环境建设、护理人员配置、服务项目、质量监控、合作科室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建立了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护理的服务体系,已获得一定效果,培养了中医护理人才,为门诊患者提供所需中医护理技术,满足了出院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延续护理的需求,提升了中医适宜技术门诊就诊患者的满意度。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服务体系尚处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来可进一步拓宽中医护理门诊服务对象范围及服务项目种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特色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