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教育长时间都议论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纠葛,“减负”议题也长期存在,但一直效果甚微。而2021年7月发布的“双减”政策,却从校内外双向着手,带来一系列连锁社会反应,也给在读师范生们不少挑战。面临疫情大环境和“雙减”小背景,师范生们也必须提高警惕,早做应对之策。
关键词:“双减”政策;师范;教育
教育问题是国家每个人关注的重点,“减负”的指令也从不间断。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意见》首次将校外的培训机构纳入国家统一监管,政策力度大且牵涉范围广,与以往的“减负”政策有着本质区别。
“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培行业、各地学校以及家长和在读师范生们都产生了强烈反响。教培行业要么转型要么退出资本市场,学校也必须应教育部要求调整教学模式,师范生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一、“双减”带给教师的压力
(1)校外培训机构教师的压力
“双减”出台后,大量校外培训机构纷纷裁员甚至退出市场。对于在这些机构就业的教师来说,不少人选择离职转行。在生存面前,很多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或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无法立即进入学校教书。因此,部分培训机构教师不得不离开教书岗位,转而从事其他工作内容。
除了失业压力外,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也在再就业方面缺少一些竞争力。虽然,与部分师范生相比,这些教师存在多年教学经验。但很多学校招聘仍会选择名校高学历应届毕业生,且“双减”也使学校招聘教师时提出更多的要求,令这些机构教师很难继续走育人道路。
(2)校内教师的压力
“双减”政策使学校教学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教师也必须适应新的要求。首先,校内教师要缩减学生的作业量、减少学生的考试次数、延长在校时间、强化课后辅导。其次,校内教师必须扔掉“重压出天才”的教学理念和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评价水平,并适应更紧张的工作节奏。
校内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亟待提高,他们在课堂上要将新授内容与练习融合,方能达到“轻负高效”,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总的来说,《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给校内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标准。
二、师范生面临的挑战
部分高校师范生们至今未经历过实习实践,尚未走向社会教师岗,在“双减”的冲击下同样也迎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1)择业机会减少
以往,师范生有很多会选择去校外培训机构教书,且大多是学科类培训机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也在多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上看到,一些著名校外培训机构的摊位前总是排起一条“长龙”。
但是,“双减”出台后,校外培训机构也必须按《意见》规范自身,即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些机构要么转型,要么大量裁员减少开支、只在工作日进行教学服务,更有甚者选择彻底退出市场。与此同时,师范生们也减少了很多工作机会,不得不将目标都集中放在更少的选择上。
(2)教师招聘考试难度加大
尽管“双减”的出台会令部分同学望而却步,放弃教师职业的选择。但不可否认,2021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超900万,再加上还有一些往届的未就业毕业生也在求职。竞争之下,多持一个证就意味着多一条“出路”,且教师行业的稳定性给正处在择业焦虑期的大学生很大的安定感。种种因素都会导致不少高校学生及部分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进入“教资”和教师招聘考试大军中。
如今不仅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的人数大量增加,很多学校对教师的招聘要求也更加严格,这也无疑给未就业的师范生们带来了更艰巨的挑战。
(3)对教学能力的要求提高
“教资”考试热的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和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对于目前的师范生们来说,拥有高学历只是一块进入教育行业的敲门砖。
中小学教育现在仍有很多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未来的师范生去研究破解。唯有师范生从根本上就提高自己的教育本领,以后在教育实践中才能培养更优秀的青少年。
“双减”政策蕴含着“减负增效,提质培优”的基础教育变革转向,也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育人模式的转变。同时,也督促师范生们从现在起提升自己,思考可行的新型教学方式,以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
三、师范生的应对之策
“双减”政策对社会打出了一击重拳,但对于未毕业的学生来说,尚有一丝缓存的时间,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尽快增加自身砝码,来面对毕业的工作挑战。
(1)调整在校外培训机构的工作内容
“双减”政策颁布后,很多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确实面临一道生死难题。但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还有调整的机会,存在着少量的合适的工作机遇。
首先,师范生不一定全部从事学科类培训事业。师范生们可以转而投向体育类或艺术类培训机构,这种机构目前迅速升温,也有很多工作岗位可以选择。
除此之外,师范生们亦可以自主创业,把目光聚焦于研学旅行、成人教育、考研培训等机构。即使留守在原本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在机构不违规的情况下,师范生可以在工作日做课后服务内容或从教书岗转换为负责招生、人事、对外合作及发展规划。
(2)参与教师技能大赛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就有举办学科竞赛。具体到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而言,教学技能大赛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学生明确专业技能的标准,又能检验和评价其实践教学的质量。
且各高校普遍认可学科竞赛在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价值,对于学科竞赛普遍比较重视。甚至可以说,全国教育硕士技能大赛为相关单位的相关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测点。因此,师范生们参与这个教育硕士技能大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需主动掌握住这个机会,在比赛中有所成绩,也为以后就业增光添彩。
(3)备考编制考试
从某方面来说,“双减”政策也给教师(尤其是公立学校内部的教师)群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教师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这一政策公布后,学生又回归到学校,家长为了孩子的发展,与教师会形成合力教育,也就形成了较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和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其次,教师的经济待遇也有所增加。《意见》提出,对于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要给予经费补助,并且“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 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同时,“双减”后将实施教师流动制度,并配套绩效工资和待遇上的政策倾斜。这样一来,教师的工资收入就会增加,也便于校内教师安心从教。
因此,对于师范生而言,进入学校成为教师是个非常安稳且待遇不错的工作。另外,和教师性质及待遇类似的工作岗就是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等,也都是师范生们可以去尝试的。
(4)提升自我教学素养
师范生的未来教育任务重大,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师范生现在就必须要逐步提升自我教学素养。
第一步,师范生必须提高理论素养。师范生要围绕“双减”政策要求,学习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分钻研教材教法。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学会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
第二步,师范生必须提高评价素养。师范生们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学会“多元评价”法,尽量精准了解每个孩子,客观判断不同学生的成长,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三步,师范生必须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教育需要家校沟通,因此,师范生需要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师范生可以通过图片、活动、家访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表现,从孩子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多维度全方位给予反馈,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师范生现在就需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模式,替换以往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互动性与自主性等优秀特质表现出来。
师范生们面临如今的社会压力和新的教育政策,既迎来新的挑战又具有新的机遇。不论将来选择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还是要脚踏实地,以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为主。当足够优秀时,必斩风破浪,顶峰相见。
参考文献
【1】徐明.《“双减”中蕴藏着一盘怎样的“大棋”》[J].上海教育科研,2021,(08)
【2】马开剑 王光明 方芳 张冉 艾巧珍 李廷洲.《“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变革(笔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
【3】马陆亭 郑雪文.《“双减”:旨在重塑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15
【4】于川 杨丽乐.《“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工作负担的风险分析及其化解》[J].当代教育论坛,2021-11-09
【5】劉复兴 董昕怡.《实施“双减”政策的关键问题与需要处理好的矛盾关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12
【6】饶佩.《教育时间视角下减负的困境及破解之道》[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15
【7】游学军.《“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32)
【8】缪步华.《“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09)
【9】侯小华.《技能大赛促进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大学教育,2021年9月
【10】樊未晨 苏菁菁.《“双减”之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为何依然火爆》[N].中国青年报,2021 年11 月8 日,第 005 版
【11】周宏声.《落实“双减”工作 规范教培市场》[J].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21年第9期
【12】银昕.《“双减”之后,教培从业者何去何从》[J].法人杂志,2021年第09期
作者姓名 :严晓露 性别: 女 籍贯:湖北宜城 民族: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