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生活德育研究

2022-03-03 17:29张斌罗丽姣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

张斌 罗丽姣

摘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三全育人”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模式,是深入贯彻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生活德育作为高校德育中的重要环节,其育人作用日渐凸显,对于我们改变传统德育理念,解决当前道德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更新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校; 生活德育

生活德育是指把道德教育当作生活,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通过对生活中诸多的或大或小的事情经历中反思、感悟、总结,进行道德内省,不断成长。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强高校生活德育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三全育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生活德育的重大意义及研究现状

“三全育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但是目前大学生活德育的实施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德育目标千篇一律,在遵照社会道德准则的要求下,没有结合地域特点、学校特色、学生特征,不具本土性、人本性;重视课堂生活,忽视课外生活,学校的德育功能不具整体性;以讲坛式、灌输式的方法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活动部分较少,缺乏实践性、社会性;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化氛围淡泊,缺乏感染性等。因此,要解决现有的问题,需要加强高校生活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的探讨。

杜威关于“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和陶行知关于“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为理论依据,突破高校道德教育的困境,将生活德育引入高校,揭示了高校生活德育的重要内涵。首先,高校的道德教育要从生活出发,其次,高校的道德教育要在生活中进行,最后,高校的道德教育要再回归生活,并提出了生活德育是当代大学生群体道德内化的理想途径。

二、我国高校生活德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生活德育目标理想化

高校生活德育存在目标抽象化、理想化等问题。从现实来看,大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生活,刚刚从紧张的高考中放松下来,这时正需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制定出符合大学生实际的生活德育目标。而现实中高校生活德育目标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目标宏大但是缺乏具体实施步骤。

(二)高校生活德育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随着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升学压力增大,某些地区教育过程中开始出現德育与智育失衡的局面,中小学教育的繁重课业使得学生无暇参加德育活动,逐渐演变为重视成绩、轻视道德表现的片面化发展

局面。就会出现德育过程断裂的情况,德育的任务就落到高校教育的“肩膀上”,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德育难度。

(三)高校生活德育评价反馈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评价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但实际上出于多种现实因素的考量与影响,很多时候并不能得到科学的评价反馈。很多人给予好评仅仅是因为好人主义或是随波逐流的心态,并没有形成一种科学评价反馈的意识。

(四)对生活德育理念了解不够深入

提倡生活德育,并非全盘否定传统道德教育,并非要求教师忽略学科知识的传授;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深入学生生活当中,并非只是要求教师入住学生寝室,而忽略了与学生沟通交流;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始重视生活德育,但是由于对生活德育内涵把握不准确,导致德育生活化的工作仅流于形式

(五)高校生活德育工作缺乏联动机制

首先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由于学生科层结构的原因,各个部门都是各司其责,部门之间缺乏合力,将学生道德教育的任务压在了辅导员或者任课教师的身上,学生工作部部门孤军奋战,由此造成学校德育工作覆盖面不完整,没有关注到学生生活的全部。

其次,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缺乏沟通。道德教育要得到有效地推进,就必须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应该主动与家庭、社会进行联系,做好道德导向工作。

(六)高校生活德育环境不理想

学校部分工作人员,特别是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区域的工作人员同样存在道德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不道德现象,这些细小的方面会影响学生对学校道德环境的认可度。

三、高校生活德育实施途径探索

(一)建构高校生活德育的知性体系

1.高校德育课程的保留和改进

(1)高校德育课程是传承人类道德文化的重要方式,这些道德文化遗产一部分以风俗习惯的方式存在,但主要的能较好地保持原貌的还是以道德知识的形式存在,特别以是理论化的道德知识体系的形式存在。

(2)高校生活德育需要德育课程

高校生活德育并非完全不要德育课程。相反,德育课程的保留,能有力地促进高校生活德育的进行。

(二)发挥课程教学的育德功能。

所有的课程都有育德的功能,课程教师要努力研究发现课程及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因素,这是课程教学育德功能实现的前提;其次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必须不断更新案例素材,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来充实教育内容,并且把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敏感事件、热点事件引为案例,组织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如对身边先进人物进行采访、邀请道德模范人物作报告,组织跟道德问题有关的辩论、演讲、社会实践等。

(三)重视亲身体验和实践。

集体生活是学生社会化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应当加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增加学生及群体的交流,包括学生之间、学生与群体之间,途径主要是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课外活动、非正式团体活动来进行道德实践和体验。

(四)关注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指由所有在校园中生活的人员通过各自不同的活动,在校园中形成的精神财富、物质形态及其创造形成过程。若要想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应该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始终。

1.学习生活

它主要包括日常学习生活、课余學习生活。大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生活的最主要形态

2.社会实践生活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综合效应,特别是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情感源于生活,高于书本。高校生活德育强调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3.网络生活

人们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行思想交流,网络成为了人们互相交流的主要介质。

4.情感生活

高校学生由于长期以学校生活为主,获得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逃脱”了父母的管束,却不知道自己难以承受一个人在外生活的孤寂;多姿多彩的高校感情生活,因为种种困惑与不解造成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轻视,酿成无数悲剧的发生。

5.党团组织生活

德育工作要充分依靠党团组织,做好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工作,通过学生党团员、积极分子影响和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6.生活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向善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并独立、冷静、辩证地分析和对待种种事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教育活动。

(五)教育途径与机制的健全

还有些学者对生活德育实施的场所和途径提出了建议,要求构建以学校为主,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活德育系统。

(六)从学生实际出发,细化生活德育目标

1.生活德育目标应具有时代性。高校生活德育的目标应因时而新,目标的制定应秉持解决问题、提升教育效果、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

2.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学生作为生活德育的主体,生活德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确保高校生活德育目标的确立落到实处,而非虚无缥缈的形式主义。

3.生活德育目标应具有实践性。作为生活德育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可以定期体验学生的生活,感受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环境,以学生之思维进行思考,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为努力方向,确保目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七) 聚焦理论前沿,丰富和细化生活德育内容

生活德育理论研究的进展是影响生活德育实践开展的重要因素。生活德育内容的丰富需要以前沿理论为指导,通过前沿理论学习启发高校教师拓展生活德育内容,优化内容设置。

(八) 畅通评价渠道,充分发挥生活德育评价反馈体系作用

1.扩大评价范围。建立多层次全面的评价体系,大评价的覆盖面,覆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获得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信息。

2.丰富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既可以设置评价信箱,让学生自觉主动参加评价活动,解决以往学生不敢反馈的局面; 也可以设置生活德育学分,规定每生须达到的相应学分,主动评价反馈的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奖励,以此带动学生的评价积极性。

3.拓展评价视角。从不同视角来观察生活德育取得的效果,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在校视角,也可以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德育要求的标准为切入点来进行评价。

( 九)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生活德育教师队伍

1.选拔培养一批专门进行生活德育教育的专职教师,解决教师参与学生生活实践不足的问题,定期开展专职教师培训。同时可以选拔优秀教师加入兼职队伍,为生活德育的开展增添新的活力,提升教育效果。

2.提升教师指导生活德育实践的能力。高校生活德育实效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上,更要落实到指导学生参与实践上,只有实践才能最终检验学习成果,因此要提升教师指导生活德育实践活动的能力。

五、结语

高校生活德育不是对学生的一种外部强加,而是帮助学生体验生活意义,主动学习理解合法合理的社会契约、培养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是高校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经历。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生活德育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行之有效的生活德育工作教育。

参考文献:

[1] 粟高燕.高校生活德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6(11):85- 86.

[2] 高德胜.生活德育简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1

[3] 邵广侠.生活德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6):36.

[4]王敏.“生活德育”理念与高校德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6,04:32~35.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201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生活德育实施途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SZjy2019-06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校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