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晓洁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口语交际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更需要的是日积月累,长期坚持训练。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重视程度在逐年提升。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更真实的置身于交际氛围中并且有目的的学习与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快速提升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语言水平。本文将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所需,进一步探讨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巧妙且合理地应用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例以期顺利实现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目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用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生存与学习的必需,当然,也会有人质疑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必要性,这部分人始终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何必要多此一举,专门针对口语交际进行教学呢?实则不然,一方面由于中国人普遍含蓄,不善表达,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并没有具备扎实的口语交际技能。另一方面“能说话”与“会说话”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何使得我们成为一个成功的表达者,滔滔不绝、语言流畅、观点鲜明且态度自然地与其他人交谈交际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重点的教学目标,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心。
一、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针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其教学目标应集中于让学生乐于参与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为了顺利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语文教师首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这时候情境教学法就是最好的辅助教学手段,一方面通过各种趣味性、游戏化等情境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欲望,很好的唤醒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与相似情境,降低语言表述的难度。即便面对较难的口语交际主题,他们也能很好的缓解畏难情绪,并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步建立与人交往的信心,增加学生交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板块的设计涉及的范围较广,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在理解与表达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一定难度。而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将复杂主题简单化、形象化,更易于学生理解,降低口语交际的难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通常来说,小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7-13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世界的认知可谓是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并且由于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人、事、物的情感体验都极为浅薄。在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表达情感的方式也较为单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小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极易脱离生活实际,很多时候难以找到与口语交际主题相契合的切入点,导致口语交际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巧妙地将口语交际主题与情境教学法完美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搭建与主题更为契合的学习情境,将学生真正带入到现实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为学生提供思维上的情感来源。
(三)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更直接的抒发情感,更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无法通过语文教师简单的几句交际技巧或者通用的交际模板来实现,它需要借助多样化真实情境的创设来使得学生熟练掌握口语交际技巧,提升口语交际技能。另外,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与广泛深入实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课堂时间往往是有限的,如何采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又能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与效率,是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索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情境教学法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与推崇,其凭借路径多元化、情境趣味化等显著优势逐步进入到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乃至更多学科的日常教学課堂中,使得口语交际教学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一味地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一言不发或者形不成与教师的良好互动,那么不仅课堂氛围压抑,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将得不到有效锻炼与提升。因此,要想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互动氛围,必然需要寻找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或者事件作为互动的背景。这时候,情境教学法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一互动需求,它将教师与学生更紧密的串联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更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多元化情境,引入交际话题
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最常用到的几种情境教学方法,不管是哪一类情境的创设,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尽可能形象,更具趣味性地引入交际话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与原有体验与既有知识的直接联系,最终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例,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课堂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创设生活情境更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说的重要教学手段。可以这么说,选择一个好的交际话题,能够促使学生由“不开口”到“我想说”发产生根本性的心理转变。在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课本中涉及口语交际《安慰》一课,学生可能对这一主题并不陌生,但是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促使安慰的效果最大化,这是这节口语交际课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展现情境,如“小丽在运动会的接力赛中不小心摔倒了,导致班级在接力赛中没有取得很好的名次,小丽非常自责,哭了起来。这时候我们怎么安慰她呢”。将学生顺利代入到与教学重点相契合的情境中,引入交际话题,切实营造学生有话说的氛围。
(二)进入交际情境,激发表达兴趣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辅助课堂教学并服务于教学内容,在学生进入到真实交际情境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结合表情、手势或者语气的变化来增加情境的可信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实物进一步帮助学生融入规定的口语交际情境当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梳理与主题相关的语言顺序,挖掘与主题相关的既有经验与知识,进而顺利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
还是以口语交际课《安慰》为例,通过生活情境的导入,学生基本已经掌握这节课口语交际的主题,并迅速在脑海中搜索与安慰相关的语言话术,如“小丽,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们都不责怪你”“小丽,如果换作是我的话,也有可能摔倒,你不要伤心了。你摔到哪里了,还疼不疼呢”“小丽,不要伤心了,如果还能重来的话,我相信你能做到更好”等等,都是我们常用的安慰话语。学生想要表达的兴趣大涨,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起来。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小强是怎么安慰小丽的。如小强看到后急忙跑过去,首先问小丽摔到哪里了,有没有受伤,并扶起小丽,拿出纸巾递给小丽,轻轻拍拍小丽的背,安慰她“你已经很棒了,这次没有拿名次不重要,相信下次你能做到更好”。通过小强的话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安慰别人应语言与行动巧妙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知识面,促使学生对安慰这一主题有更深刻的认知。
(三)借助真实情境,开展小组交流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与质量,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借助真实情境,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针对教学主题再一次进行深入探讨并交换想法。毋庸置疑,小组间互相交流也能够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中并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进而感受表达的魅力与其带来的无穷乐趣。这一环节同时也直接践行了新课改提出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与机会,督促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勇敢表达出来,并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汲取他们语言中的养分,逐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表达的艺术性。另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认真聆听每一位同学的故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让每一位同学都获得发言的机会。这时,恰好借助于真实情境,学生在小组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尽情表达,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语文素养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还是以《安慰》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小强的安慰方式,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并且总结常用的安慰话术”。有的同学说“小强在安慰小丽的时候轻轻拍了拍小丽的背,就像妈妈每次安慰我一样,很有安全感,也非常温暖”。还有同学这样认为“小强在安慰小丽的时候,递给小丽一张纸巾,让小丽感觉到這就是来自朋友的关心”。在同学们发表完看法之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总结“是啊。在我们安慰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语气温和且看着他们的眼睛说出一些鼓励的话语,并结合相应的具体动作,例如拥抱、递纸巾、拍肩膀等,都将使得我们的安慰更能起到良效”。最后教师可以将安慰的语言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学生更能深刻地感受情境教学法的魅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学生对语文学习还处于一个较为懵懂的状态,这时候,更需要语文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特别是针对口语交际教学,更应立足于学生实际,以学生身心与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寻找到更易于学生接受并能起到较好效果的教学方法。在真实且极具趣味性、生活化的多元化情境中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廖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三年级口语交际中的运用[J].语文课内外,2019(22):263.
[2]张艳娥.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三年级口语交际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20(11):233.
[3]陈曦.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54,60.
[4]林青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9(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