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淑芳
摘 要:名著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优化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心灵,也能扩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但是目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影响了学生名著阅读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本文探析了名著阅读教学多方面的科学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增强名著阅读教学质量,助推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0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33
经典名著作品是人类文明发展积淀的精髓,蕴藏着无尽的文化元素和智慧结晶,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学鉴赏和思想探究价值。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必须加强创新和改革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才能发挥经典名著卓越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建立和发展。教师应全面整合学生的名著阅读学习与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模式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案,从而全面促进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纵观我国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教学效率提升较迟缓,现阶段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实施名著阅读教学措施时都欠缺创新思维,致使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固化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名著阅读积极性,难以保障名著阅读的教学质量。第二,名著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虽然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但是依旧尚未掌握科学的名著阅读方法。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只是将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而没有跟进指导相对应的方法,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无法科学、有效地完成自主阅读意识的提升,进而影响学生基础学习效果与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第三,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缺乏探究性质。名著阅读教学对探究具有较高要求,教师只有加强探究教学,才能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深化学生对名著内涵的领悟和理解。但是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教师鲜少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探究活动,不但降低了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会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带来不利影响。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多样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以往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够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不但无法点燃学生的名著阅读热情,甚至会引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抵触情绪,这种情况导致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效率难以得到保障。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基础素养及思维水平的发展正处于十分重要的时期和阶段,教师要想增强名著阅读基础教学效果,全面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学习的探究欲望,就必须强化学生的积极情态,使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较强的探索积极性及欲望,才能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及综合思维能力的根本目标。有效的名著阅读教学需要搭配多样化的阅读情境,才能活化名著阅读氛围,唤醒学生的多重思维感官和名著阅读动机。对此,基于新课标背景下设计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教师需要结合具体化的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加强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情境。一方面,能全面提升名著阅读教学效率,充分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实现优化和创新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显著增强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常见的名著阅读情境创设方式主要有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及问题情境,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学情特点、具体名著内容及教学需求甄别采用,从而提升阅读情境与教学需求的适应性,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名著阅读的兴趣和热情[1]。
(二)引入背景知识,扩展学生对名著内涵的了解
介绍背景知识不仅是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名著阅读质量。然而,在传统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并未重视渗透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但导致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不完整,也降低了学生的名著阅读效率。每一部名著作品都有其相应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入背景知识,不但可以丰富名著阅读教学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深化学生对经典名著中心思想的领悟和理解。基于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经典名著背景知识介绍,一方面可以妥善弥补传统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对于文章核心思想的掌握效果,全面提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阅读方法,加强学生的名著阅读理解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绝不仅是形式主义的变化,更关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名著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名著阅读,从而持续增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意识,这对教师落实指导阅读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以往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疏于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也鲜少关注学生的阅读生成状态,这种教学模式非常不科学,很难达到理想的名著阅读教学目标。面对这种不良局面,教师在新时期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重点,积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化的名著阅读方法,同时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鼓励个性化名著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思维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也适用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对于同样的名著作品,不同学生对其内容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虽然初中生接受名著阅读教学的时间比较短,名著阅讀能力也有待提升,但是他们通常思维活跃,在阅读中能产生独到的个人见解,这一思维特点对实施名著阅读教学非常有利,教师只要科学加以开发和利用,就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传统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学生这一思维特点,他们很少为学生提供发表个性化见解的机会,不但导致学生的名著阅读思维逐渐僵化,也阻碍了学生个性品质及创新精神的和谐发展。面对这一弊端,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必须发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思维特点,鼓励学生对名著进行个性化解读。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阅读思维,从而多维度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名著阅读教学[2]。
(五)重视文化元素渗透,在名著阅读中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
文化理解与传承不仅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教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培育的重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涉及的作品非常多,包括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名著,每部作品蕴藏的文化内涵各不相同,这是教师提升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质的绝佳机会。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延展教学思路,深入挖掘经典名著作品的文化内涵,重视向学生进行文化元素渗透,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名著阅读中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另一方面也能锤炼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态度,强化学生理解、借鉴不同国家、区域、民族文化的能力,从而彰显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发展。
(六)组织阅读交流活动,提升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
现阶段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阅读教学活动缺乏探究性,不但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会给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新课标主张教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化的语文课堂,为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指出了明确方向。加强名著交流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名著阅读心得形成互补,也能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互动学习和探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名著内涵的理解。基于此,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新课标的思想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名著阅读教学的互动性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迸发更丰富的思维灵感,扩展学生名著阅读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感受与同学互动学习的快乐,从而顺利培植学生的自主阅读及合作学习意识,大幅提升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3]。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名著阅读效率,也阻碍着初中语文教学体系的常态化创新与改革。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明确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强化教学的薄弱环节,从而增强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思维、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收获丰硕的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梁军.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2):8.
[2] 焦丽红.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3):75.
[3] 康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3):99.
[责任编辑 吕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