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电 江苏省盐城市新都路小学
为使“双减”政策落地有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减量、保质、增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江苏省盐城市新都路小学着力打造“小新星课程”。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独立的种子,扎根课程的土壤,自由生长;每个新都学生都是宇宙中一颗运转的小星星,树立志向,未来可期。
“艺术与审美”是课程五大板块之一,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创意表达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及个人品位能力。在此基础上创设“艺术+”特色作业体系,减负增融,着眼于儿童艺术素养的提高及美育的延伸。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在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同时,作为创造者和被欣赏者,不断投身于艺术的精神表达和自主创作中,慢慢成长。创造力的培养是美育的灵魂,其特性强调了学习者不是在一种中立的环境中被动吸收知识,而是通过在多层面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并获得知识。
“艺术+”课程以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保留自己的艺术天性,培养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思维。通过螺旋式、阶段性的不同主题的课程设计,循序渐进地进行艺术知识的渗透。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还要让学生领略到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综合性任务,勾画一幅知识全景图。
“艺术+”作业吸收国外优秀儿童课程理念,结合艺术核心素养要求,尊重儿童思维和情感的发展规律,探索研究儿童艺术作业设计。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目标(见表1)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情感去创造艺术表现,最终使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的态度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并伴随其一生。
表1 盐城市新都路小学“艺术+”作业设计目标
“艺术+”作业依据学生自身阶段化发展特性进行螺旋式教学内容设计,将艺术欣赏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注重艺术元素、设计原则和情感思维能力的统一。通过多种方法和丰富的材料,给学生最适合、最全面的艺术培养,丰富学生艺术想象力,避免艺术思维的单一性,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大胆的想象力和艺术综合创作能力。
三个评价领域:艺术知识、艺术欣赏、艺术创作
两条练习主线:以艺术元素和设计原则为练习线索
“艺术+”特色作业不同于传统的分科作业,它采用跨学科模式来设计作业内容,触发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关联,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见表2)。这一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使他们通过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链接,完成经验和知识的统整。不同学科的老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研讨交流,设计特色作业,促进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化和学生思维的多样化,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鉴赏、思考和创作能力,还丰富了其内心世界,提升了人文素养。
表2 盐城市新都路小学年度作业计划表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的国粹“国画”一直以来沿袭着诗画相配的原则,用文字和画面两种形式完整地表达画者的心声。
3 月是自然地理主题:植物世界板块作业。学生绘画“梅兰竹菊”,配上相应的古诗。清晰的画面,可以使抽象的诗歌语言更具形象性,既有利于创设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和灵感迸发。优美的语言与画面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2.指尖旋律,勾画斑斓
通过点、线、面等图画和不同的符号,把音乐作品中的形象、音符、旋律走向、力度强弱、节奏变化等抽象艺术要素以视觉感知的方式形象化地表达。
5 月自然地理主题:地理气候板块作业。学生在欣赏音乐《森林中的雨》的同时,用波点、直线、虚线等表现出大自然的雨声。用图形谱把形象直观的视觉与抽象的听觉结合起来,通过色块、形状、线条等视觉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音乐,合理运用图形谱,可提高音乐的趣味性,让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之美。
3.低吟浅唱,诵读经典
10 月人文历史主题:人文体验板块作业。学生在古琴悠悠中,感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自然之美和抑扬顿挫的声律之美;在和乐低吟间领略由“乐”入“悲”的文学顿挫之美和深沉凝练的哲学之美;在婉转浅唱里,欣赏王羲之“飘若浮云、娇如游龙”的书法艺术之美,理解“天下第一行书”的真正意义。将经典诵读与古典音乐相结合,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陶冶,生发了学习民族文化的原动力。
以听觉为主的音乐学科,以视觉为主的美术学科,以触觉为主的体育学科,以感知语言为主的语文学科,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的数学学科等,当它们在“融”字下进行串联,其中渗透的理趣、情怀、意志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主题式“艺术+”课程,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多元化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开放且具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以人文历史11月主题(见表3):“艺术表现”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艺”为例。“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围绕“陶艺”主题,学生可全方位了解陶艺。
表3 人文历史11月主题:艺术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艺”
多学科融合的主题“艺术+”特色作业,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多元化学习空间,提供更开放和具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教师将足够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自己扮演好特色课程指导者的角色。同一主题下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在参与、尝试、探索、享受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升其核心素养。
为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素养,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艺术+”特色作业鼓励学生开启探究性小课题研究。学生选取不同领域的知识,如自然地理、科普探索、人文历史、多元文化等,针对当月主题,如植物世界、动物视野、地理气候、生物起源、科学探索、科技世界、生活认知、人文体验、艺术表现、民俗传承、异域风情、城邦兴盛等确定课题。在选定课题组成员及指导教师后,组织开题报告会。在研究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借助网络和学校图书馆资源进行学习和探究,不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以多元文化12 月主题:民俗传承为例。学生可分组确立不同的选题,如“冬至的起源与现代传承”等,结合不同学科知识,体验探索的乐趣,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利用语文知识探索冬至的传说和民俗;可利用地理知识探索冬至的气候变化;可利用烘焙教室制作冬至的美食“水饺”;可利用美术知识描绘冬至的水墨雅韵;可利用数学知识探索冬至的昼夜时长;可利用音乐知识探索冬至喜庆的民间旋律。“小课题”项目的申报和研究,能够拓展学生学习思路、开拓视野,在合作中交流、在研究中成长,透过小课题,领略大“视”界。
艺术的光亮闪耀在历史长河和岁月情怀中,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内涵,彰显了文化自信与魅力。国画,是流淌于指尖的千古情愫;雕刻,是篆刻在古铜的祥瑞风雅;戏曲,是沉浸在耳畔的经典国粹;陶艺,是煅烧于火焰的明净秀美;书法,是泼墨在宣纸的飘逸隽秀;茶道,是缭绕于舌尖的馨香清冽……这些艺术不仅彰显了高雅的美学情趣,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文化育人作用,传达着积极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为让儿童的自然本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享受艺术所带来的快乐和自由,新都路小学为学生搭建了艺术展示的平台,举办“小新星才艺展示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科技创想大赛”等活动,学生以自信优雅的姿态绽放在舞台之上。为让学生在艺术的世界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在纸上变为现实,学校对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每周展览,利用“左海电名师工作室”微信平台,推送《上新啦!新都·美图秀秀》。为了让学生们留下童年最美的声音,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朗读者,学校倡导让更多的学生感受朗读力量,勇敢发声,利用“左海电名师工作室”微信平台,推送《上新啦!新都·朗读亭》。
当艺术的灵感和智慧在特色作业中摇曳出文明与创新的火花,正是学生对艺术世界的解读与创造。正像一片丰厚的沃土,孕育出新的生命,展现最美的姿态。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是回归教学的本真,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并提供足够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完成艺术创作过程,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美的历程,也是美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