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姣 湖北省鄂州市教育局
“双减”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双减”落实落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鄂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决策部署,回应人民群众期待,解决教育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五优”路径实践,着力打造优质课堂、优化作业设计、构建优良教育生态,做好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的“加法”,让学生减负,让家长解忧,让教育回归本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落实“双减”的根本就是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作用,做到应教尽教、学足学好。一是教研发力。制定出台加强学科教研工作方案,紧扣课堂主阵地,改革育人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做到引导到位、点拨到位、训练到位、提升到位。各学校以“智慧环境下数据支持的精准教学行动研究”为课题,围绕因材施教开展精准教学实践研究,倡导大规模分层教学,让孩子们在40 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学有所获。落实常态校本教研,校领导每周下沉年级组,深入课堂评课巡课,15 个学科教研组每周分时段开展教学研究,以集体智慧形成优质备课教案,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二是管理发力。落实“五育并举”,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打破“满堂讲+课后练”模式,建立“课堂精讲+随堂练习”课堂结构,向课堂40 分钟要质量。要求常规课程讲授时间控制在25 分钟,保证10~15 分钟的随堂练习,力争作业当堂清。增加师生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教研,使教学互动既有力度、密度又有坡度,让课堂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智,发展学生的能。三是改革发力。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完善教师教学“备、教、批、辅、考”五个环节考评细则,建立“第一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评价方案。加强教学过程监管,建立学科学习过程性评价体系,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情,有的放矢开展“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补齐学习短板,拓展学习特长,激发学习兴趣,开发课程资源,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围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目标,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辅导,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业是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诊断、巩固、学情分析、提高学习效果等功能,要通过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实现“减负担、提质量,减压力、提素质”的成效。一是基于减总量设计。压减学科作业总量,建立学校作业管理和校内公示制度,推行作业“当堂清、当日毕、不离校”。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制定各学科作业清单,按周制定作业调控表,按日公布学科家庭作业时长。明确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不带疑难作业回家、时长不超过60 分钟;七至九年级作业时长不超过90 分钟;政治、历史、地理学生不留书面作业。丰富非书写作业内容和形式,增加阅读、观察、参观、访谈、实验等作业,让学生参与做家务劳动、做农活等实践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探究性和生活气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实践技能。二是基于分层次设计。明确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探索在“双减”示范点学校设计校本分层作业习题集,推进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坚持作业全批全改、面批讲解,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力求优等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中等生“吃好吃饱”,学困生“刚巧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内“学足学好”。三是基于标准化设计。着力提升作业设计质量,落实“三减三增”,即:减少学科作业量、减少教辅材料、减少重复机械性作业;增加教师作业设计教研、增加作业的开放与选择性、增加学生高效作业习惯养成。明确作业布置要做到“双限”“四精”“四必”“六不”。“双限”——限时、限量;“四精”——精选、精编、精批、精讲;“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六不”——难度不超过课标要求、不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通过手机向学生布置作业、不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不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四是基于关爱性设计。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加强作业评价及成果运用,书面作业全面实行等级“双评”“双讲”制度,“双评”即一评作业的正确率,二评作业的态度与习惯;“双讲”即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单独讲,注重正面评价、适时鼓励。基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定期为学生“把脉问诊”、分析学情,找到改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点”,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方法,使作业成为检测、提升学习效果的法宝。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做好教师专业技能的“加法”。一是“学”培。大力实施“强师计划”,积极推进鄂州市“名校、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建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机制。落实“三学”,即新进教师“跟师傅学”,优秀教师“跟名师学”,骨干教师到名校“跟岗学”,每年培养一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教学名师,目前已建成19 个“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全市万名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二是“讲”培。2021 年搭建“鄂州教育大讲堂”,推选优秀教师展示优质课,培养鄂州名师培养对象830名,举办教育改革专题讲座7期,参与听课评课教师达5000 余人次。全面开展“4 个100”教改教研活动,公开评选100节优质课、100篇优秀教学案例、100篇优秀教学论文、100 个优秀教学课件,全市中小学教师参与率达到100%。开展“三讲三评一测”,提高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比”培。积极开展“素养大赛”“教学比武”“鄂州好课堂”评选,全面开展万名教师“全员1+1 优质课”竞赛(公开展示1 节、推门随听1节),积极探索“空中课堂”“专递课堂”“双师课堂”融合建设。如鄂州市实验小学开展的“四个一”好课评选活动,即:新教师1节过关课、青年教师1节展示课、中年教师1 节示范课、骨干教师1 节精品课,点燃教研热情,激发思维碰撞,提升教学水平。四是“考”培。改革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制定《鄂州市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鄂州市中小学教师从事违规补课等行为处理办法》,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制度。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双减”工作的初衷和落脚点。一是点单服务多样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全覆盖,全市289所中小学结合“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创建特色,制定“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为12 万余名中小学生提供“点单式”服务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全面开展“必修+选修”结合式社团活动,将合唱、体测训练、语言表达训练列为必修项目,选修项目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象棋、围棋等体育类,书法、绘画、舞蹈、戏曲、剪纸等美育类项目,引导学生掌握和拥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实行“弹性管理制度”,根据学生家长要求,可延长课后服务时间。推行“5+2”模式,即义务教育学校每周一到周五都要提供课后服务,每天不少于2 小时,结束时间为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延迟半小时。二是社会资源多样化。充分盘活师资资源和社会资源,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推行体育、音乐、美术教师“跨校走教”,解决课后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加强学生研学实践,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免费向学生开放少年宫、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学校文体场馆等教育资源。梁子湖区金海希望小学将乡村田园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课后服务紧密结合,将教室前的闲置土地进行改造划分,开辟出若干实践基地,打造学生们课后服务的“开心乐园”,每个班级根据班级人数和学生年龄分得自己的“保洁区”“育苗区”“口粮地”,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农场里开阔视野,发展兴趣,提高身体素质。三是参与力量多样化。发布学校课后服务收费标准,落实购买课后服务资源经费,确定校外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组成校长、教师、家长代表团参与遴选校外供餐企业,为课后托管期间在校就餐的学生集中供餐。开展中小学食堂服务保障不到位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聚焦校外配餐、大宗物资招标采购、教职工与学生餐同质不同价、学校在食堂违规接待问题、克扣挪用截留贪污学生伙食费以及违规在食堂账目中列支教职工奖金、福利、津补贴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制止发生侵害学生利益的行为。
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切实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让教育理性回归本质,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营造良好的教育“绿色生态”。一是严格审批,加强源头管控。实行校外培训最严管控令,实现审批、收费、教师、学生、课程“五个严管”。印发《鄂州市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负面清单,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属地管理职责、设置标准和审批流程。发布《鄂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严令禁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进行重新审核,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无证机构动态清零。二是严格整治,规范培训行为。召开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出台《鄂州市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方案》,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配备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暑期,联合市场监管、公安、城管、消防、综治等部门对主城区96 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执法检查,关停无证经营机构10家,下达整改通知书78份,清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店招及户外广告127处,拆除违规广告面积5695平方米,发放宣传资料278 份。三是严格监管,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校外培训违规行为发现机制、常态化风险监测机制和联动执法惩戒机制。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用好“双随机检查”“黑白名单”和第三方评价制度,依托12345 市民服务热线,畅通监督举报途径,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同时深化校外培训广告管理。
鄂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要求全市上下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实现“减作业负担、减校外培训机构负担,提升作业管理水平、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鄂州市政府发布《鄂州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制定《鄂州市“双减”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将“双减”效果纳入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和年度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建立督查通报和追责问责机制,切实保障“双减”落地见效。
推动“双减”政策落地,需要凝聚“政、校、家、社”四方力量,形成协同发力、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围绕抓“双减”、严“五管”、破“五唯”等系列教育改革政策,全市统一印制“双减”文件汇编和政策解读、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规定等,印发给每一个部门、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位家长,通过部门联席会、教师研讨会、家长座谈会等形式,确保学习宣传到位,熟知“双减”政策,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抓“双减”的良好氛围。
全面实行清单化管理,推动“双减”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实施“学生作业管理清单”,建立作业审查、公示、检查、评比制度,构建特色校本作业资源库,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质量上做加法,在数量上做减法;实施“学校课后服务清单”,明确课后服务内容、要求、标准及保障,落实课后服务全覆盖;实施“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清单”,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科学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施“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清单”,强化常态化运营监管,为学科类培训降温,为家长教育焦虑减压;实施“家校协同管理清单”,办好“家长学校”,落实“孩子入校,家长入班”双报到机制,提高家庭科学育人水平,让家长教育观念理性回归,从唯分数、唯升学转向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落实“双减”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稳妥推进,确保社会稳定和教育健康和谐发展。鄂州市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的思路,开展“双减”示范点学校创建活动,选取15 所学校作为首批示范点,积极探索“双减”工作新模式,扩大“双减”影响力。召开推进“双减”工作报告会、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编制“双减”经验交流材料在全市推广,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在《鄂州日报》《鄂州教育》开通“双减”专栏,线上线下多平台宣传推介各地各校新做法、新经验、新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