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黄泥磅皇冠实验中学 贾永祯 谭雪娟
在移动互联时代,作为数字社会原住民,初中生信息接触渠道广,信息应用手段新,信息交流欲望强。传统意义上的初中班级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无法有效满足学生需求和教学需要。一方面,班主任工作量繁杂,管理时间紧张,管理空间不足,疲于奔命而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家长监督不到位且信息掌握不足,学生疏于管理且自觉性不够,导致学生的独立学习、自由思考、自我管理意识弱化,学习能力下降。“互联网+”时代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应当正视问题、分析原因、探索道路,紧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让学生满意的目标,立足学生新要求,明确发展新思路,发挥数字管理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和组织优势。换言之,班主任初中班级管理应该与时俱进,凭借“互联网+”的技术加持,充分发挥新技术的支撑作用和平台效用,最大程度彰显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完善班级管理与运行机制,推动班级管理水平提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围绕数字化班级建设,依托“互联网+”技术,整合电子白板、互联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资源,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设计开发智慧班级管理系统,不断提升学校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一方面,管理系统在开发之前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用户需求。既要在技术层面上对学生需求予以支持,使其应用更为方便、可接受度更高,又要在管理系统的功能设置上重视教师的需求分析,以教师追求和重视的教育教学内容展示为主,避免板块内容过于复杂造成的阅读障碍。在分析师生需求基础上,系统要以整合模块内容为抓手更新平台架构,完善寻物启事、信息墙等栏目,全面提高系统开发的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管理系统开发也要积极寻求相关专业人士的帮助,选取专业化开发工具,进行软件开发与运营。要高点定位,自我加压,对标对表,以提升整体设计的先进性。同时,要立足实际、围绕重点、聚焦应用,创新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系统开发的多样性、针对性、规范性。针对平台建设与运营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完善,不断提高平台性能,有效满足各种个性需求,积极推进平台稳步发展。要及时收集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并做好各种信息的归档整理工作。同时,将相关数据的格式、内容反馈至技术开发人员,便于第一时间推动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完善。坚持精准采集,及时更新专业人才数据库。整合社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微信群,畅通沟通渠道。
第一,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借助移动互联时代班级管理模式创新技术,搭建移动客户端的事务管理平台,从而强化班级管理信息化水平。依托移动客户端发布重要通知,确保班级群家长学生都能收到,也可以在群组浏览这里设置浏览状态反馈选项,确保信息传达到人。第二,完善活动会议签到功能。活动开始前,班主任提交相关位置信息,公布议事日程、图片内容,简要介绍人员出席情况。会议开展中,班主任实时进行图文直播,提高受众普及率。会议活动结束后,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将图文简讯上传平台,提高信息知晓率。例如,在主题队会活动中,班主任借助电子白板、班班通等基础设施,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征集好的班队会点子,鼓励学生组成互助小组。活动开展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开展在线微党课、微座谈。同时,班主任探索在抖音开设官方账号,更好地凝聚、传递、释放正能量。第三,完善请销假制度。凡属个人问题需网上请假,允许学生家长在微信移动客户端上报情况填写表格,教师依据情况酌情批准。事假病假时间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网上销假,未销假人员在客户端上将显示超期。第四,完善人员管理功能。班级卫生、安全管理可通过移动客户端实时监控。学生通讯录管理基本信息,录入班级信息,家长及时更新完善信息。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凡属节假日外出都需在微信群或移动客户端报备。对出省旅游的要及时将反馈信息报送至疫情领导小组备案。第五,完善智慧班级发展规划。教师应当在移动客户端中公布必要信息,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加快布局智慧班级系统,推动大数据建设和应用,统筹通信网、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班级服务结合,构建起三级内部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服务供给侧和需求端高效对接,提升智慧班级内部服务质量。
一是积极推进管理制度信息化。对班规班纪利用word文档有效梳理,人员名单、值日班安排、班干部名单、座次表、卫生保洁轮次表,做到定期用文档更新完善学生信息变化。借助信息化手段联系家长,促进多元化交流方式。在班级微信群定期召开意见征求会以及操行评分制度推进会议。二是认真实施班级监督管理信息化。用电子表格和文笔记录两项方式记录班级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每周操行评分表格下发至各小组,认真评定,严格登记上报。周末在班委会上,班主任将相关问题进行处理。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班主任要确保小组内评价公开公正。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会,班主任借助数字化表格进行人员评议。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及时借助微信向家长反馈。三是立足自身职责特点,充分运用集体研讨、辅导报告、调研走访、学习培训等形式,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成为教师工作的“行家里手”。落实“严真细实快”的工作要求,以干事创业为己任,以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弘扬“创新”“实干”“为民”“奉献”精神,争当“铺路型”工作人员,打造“五型”机关,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贡献才智和力量。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对数据统计和整理较多。尤其是疫情期间初中班主任需要填写报送的表格数量更多,内容更为复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范围的整理数据,继而挖掘数据的有效价值,是摆在初中班主任工作面前的一大难题。借助各种工具类平台,班主任能有效管理数据,提升管理效率。例如,班级考勤Office软件、操行分数累计软件;再如,在处理相关班级活动的图片时,班主任可以采用美摄、美拍、美图秀秀等软件,在制作小电影、微视频、微课程时,可以借助诸多在线教育软件,整合线上智能信息,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处理。
在线教育平台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互动平台、晓黑板、蓝墨云班课等都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很多帮助。对上述日常管理的助手,教师要积极采用,以便更好适应初中生的接受能力、知识储备水平和学习习惯,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不断推动翻转课堂建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班主任要完善二维码签到、日常信息推送、信息数据收集处理、班会微课、答疑讨论、在线投票等相关功能,引导学生在线上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保存数据,从而提高运作效率和水平。班主任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立体接受教学场景,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并主动纠正错误思维,完善知识技能。教师可以采取录像回放,观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增强知识掌握的程度。
初中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不可避免地要借助于微信、微博、收集客户端等多样化的学习软件。在这些软件的运用上,班主任应当巧思妙想、匠心独运,可以将微信公众号的头像设置为自己班级的头像,将头像设计、名称创意有机地与班级情况相结合。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及时将班级文化、学生情况通报到微信家长群,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班主任对公众号的运营,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要坚决杜绝一味地在微信公号中布置作业、安排课程。
一是加强对在校教师的培训,统筹教师专长,提高服务待遇。在不增加教师负担、不变相延长工作时间前提下,建立合理的服务奖励机制,完善相应的服务报酬制度,加大对教师参与服务的补贴力度。同时,学校开展相关的课后服务培训工作,根据教师的年龄、教龄、专业、能力安排其参与相关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在具体主题设置上,学校要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在区域设置上献计献策、共同开发,构建起学习共同体,增强区域活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在互联网语境下,通过区域活动地点环境和内容的设置,引导学生在自主、自由的规则下自选材料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二是提升专业水平。通过“引进来”的方式,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吸引当地的各种人才参与到课程的开展中。充分准备相关的信息及材料,在材料收集的基础上,协调学生自主进行创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当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及时进行介入和指导。
在大数据背景下,初中班级引入量化评价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和科学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领域的生动实践,旨在通过定量的、标准化的分析,有效改变传统靠人工管理的方式,既重视效率和规模的提升,也加大数据支撑背景下量化管理思想在教育信息领域渗透。在初中班级中实施量化管理,重心在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毕竟,初中班级管理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最终参与者也是学生。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提升自主管理意识。一是提升课内与课外的效果,打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以新授课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路和理念。教师要将收集到的信息第一时间借助班级微信群、公众号、QQ号等渠道及时分享给学生及家长,确保信息沟通交流的顺畅性,提升彼此之间信息传递与管理的时效性。二是强化保障延续性的教学制度。教师要加深对现代学校教育的理解,充分把握学生的需求,注重教学实践的反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要通过透明化的交流模式,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制定自我更新和完善的措施,形成学生成长进步的正向激励。
在信息传递和交流中,教师也要注意照顾到不同层面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态度要求,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鼓励其积极融入班级活动中去,参与学习互助和小组互帮活动,改进自身的薄弱环节,避免因为学习成绩差等而造成的心理问题。当然,班主任也要转变传统意义上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不能继续充当保姆和全知全能的上帝角色,而要驭繁于简提升效率。一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校园文化考核。既要建设好学校自身的文化,也要深化学校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实现学校文化的双重使命。要塑造好校园精神,强化监督考核标准的体系建设,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及一线教师为成员的考核建设小组,制定完备的校园文化的评价考核机制,深入引导各级教师在校园建设中融合精神,使得校园精神和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课程与学校文化的融合,在同一、统一、和谐、融合的理念下引导学生进入校园开展相应的活动。另一方面,完善话语诠释,突出精神传播。校园文化精神是抽象的、理性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感性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话语搭建加以塑型。对学校教学而言,要突出精神的符号特性和精神价值,利用图像符号、象征符号、语言符号等内容和媒介,实现抽象精神的具象化落实,实现精神的有机传递、完整表达,深入、切实提炼和意涵升华。
一是强化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拓展数据采集、收集、处理、反馈的层次。要针对初中生在素质拓展中积累的数据,进行有效储存和记忆、整理并归档。教师要明确量化管理的整体目标、内容体系、标准指标,树立具体的考核评价依据。二是坚持完善弹性制的考量尺度,允许弹性调整量化标准,通过征求相关人员意见,进行有效讨论和优化,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制度体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阳光评价的制度,借助微信小程序家长微信终端和电子白板等渠道发放评价问卷,回收评价内容量化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全面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手机移动客户端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评价和约束,学生和家长也可以上传自证材料,核实评价分数,并采取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班级管理减负。三是做好相关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工作。在量化管理过程中,教师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考查一定时期内相关情况的变化,分析存在困惑的原因,并及时总结相关的解决对策,及时通过张贴公告、微信推送等方式给予相应的反馈,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地展示提升效果。在此基础上,依托数据处理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和教育引导措施,将数据的分析和反馈落到实处,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化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