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 邹全胜
文本细读源于二十世纪的西方语义学,本是基于语义分析的文学批评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基于课程教学语义下的文本细读,则是对文本的多元化、深层次阅读理解,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这符合当前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小说是高中语文的一个重要阅读体裁,由于小说具有篇幅较长、情节复杂、人物关系纷繁、内涵深刻等特征,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度较低。以文本细读为手段进行高中小说阅读教学,能实现对小说的深度阅读与整体感知,更有利于达成小说阅读教学目标,提高小说阅读教学效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的《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代表性小说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小说的深刻性让其阅读难以触及其内核与灵魂,学生很难读懂、读透。教师在教学本小说时可以通过文本细读策略来引导学生深入作品内核,实现对小说的深度阅读、深度理解。以下就以本篇小说的文本细读为例,举一反三地探究高中小说文本细读的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小说(包括节选)的篇幅都比较长,字数大都在数千字以上,这样对有限的课时而言无法做到全篇的精读细读。在注重阅读速度的同时,应将阅读重点放在小说的重要语段上。教师要准确识别、合理取舍主次内容,略读铺垫、过渡语段,细读精彩、重要语段。
小说尤其是中长篇小说内容情节相对松散,其中部分情节内容只是发挥过渡性、铺垫性作用,对于这些段落可以采用略读。如小说《祝福》的开篇第1~2 段,写“我”回到鲁镇,与鲁四爷话不投机的照面,以及描写众人杀鸡宰鹅迎接福神的情节部分,虽然在小说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相对其他内容而言则略显次要,可用3 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阅读。
而对于关乎小说内容情节之衔接、中心人物形象之表现、内涵主题之凸显的部分,则应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来进行深度阅读。在《祝福》这篇小说中,有如下几个情节需要重点细读:
一是祥林嫂向“我”请教人死后有无魂灵的片段。细读与祥林嫂的对话,如“‘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一句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品读其中的关键词句——“忽然发光”用在这里有什么意义?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到,死后有无魂灵这件事给祥林嫂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她相信人死后有魂灵,但同时也害怕人死后有魂灵,见到“我”这个有见识的出门人有很强的期待,因此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祥林嫂为什么会如此在意死后有无魂灵这件事情?让学生前后关联,理解其是担心死后会被锯成两半分给两个亡夫,体现了其封建愚昧,凸显封建礼教对人心灵的迫害。
二是闻到祥林嫂死讯后鲁四爷反应的片段。鲁四爷在小说中扮演着极其负面的角色,他是封建礼制的坚定拥护者,是反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也是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迫害者,以他为代表的人制造了祥林嫂的悲剧。细读鲁四爷“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个谬种!”“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等语段,感受鲁四爷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而这恰恰是造成祥林嫂之死(而不是穷)的一个重要原因。让学生在细读中感受鲁四爷(代表导致祥林嫂之死的众多间接“杀手”)的冷酷,从而更好地理解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三是祥林嫂被迫改嫁及其后续遭遇的片段。细读祥林嫂拼命反抗改嫁(被婆家卖),仍然没有挣脱,被迫与贺老六成亲并生子,以及孩子被狼叼走夭折的片段,感受祥林嫂的悲惨境遇。从包括四叔、卫婆子、男家人、众“听众”、柳妈等直接或间接造成祥林嫂的悲惨境遇的人,进一步感受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小说都具有篇幅较长、情节丰富的特点,无法逐句逐段地一一深度阅读,要去粗取精,在整体把握小说的前提之下,准确定位小说的重要部分、精彩段落开展文本细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阅读,走进小说。
小说的阅读有其规律可循,小说中人物、情节与环境是三个基本的要素,深入小说就要从这三个基本要素着手,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深入探究小说主次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读懂小说的情节与内容结构,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对凸显主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读准小说的目标。
小说中人物是中心要素,小说都是围绕人物故事而展开,透过小说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最终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小说《祝福》中出现的人物有十来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身份与地位,通过作者的匠心独运或明或暗地和祥林嫂建立起某种联系。教师让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类,并尝试分析各个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对小说人物进行初步的分类,并分别进行分析:
祥林嫂:安分、善良、有反抗意识、命运不幸;
鲁四爷:顽固迂腐、自私伪善、麻木无情;
鲁四太太:当家主妇、封建迷信;
婆婆:人贩子、冷血无情、贪财;
柳妈:封建迷信、小人物、长舌妇;
卫老婆子:人贩子、唯利是图、利欲熏心;
众人:麻木不仁、冷漠无情。
通过对小说《祝福》人物的细读,通过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具体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内容,来透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了解各各个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而深入思考这些人与祥林嫂悲惨命运直接的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认识到这些人都是祥林嫂的幕后杀手,进而体会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以鲁四爷这个人物为例,小说中多次通过语言描写的方式来表现这一人物,如四叔且走而且高声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鲁四爷的一开场,就以极其冷血无情恶毒的咒骂开始,足见其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后文中,得知祥林嫂婆家来要人,鲁四爷说:“既然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我有什么话说呢。”得知祥林嫂被婆家人绑着拖到船上,鲁四爷说:“可恶!然而……”以及本情节中后文多次重复出现的“可恶!”“然而……”表现了他伪善的性情,其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是封建反动势力的代言人,是导致祥林嫂之死的主要人物。
小说的情节设置集中表现了小说的构思与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内容,通过文本细读来抓住小说的情节线索,实现对小说内容的整体把握。小说《祝福》的情节设计很有特点,其不是平铺直述地讲述故事,而是采用倒叙的构思技巧,从序幕的拉开,到小说的结局,再回到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与尾声,时空转换大,耐人寻味。作者运用了“三层式”的构思手法, 即引出故事——描叙故事——议论抒情。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过度段,再根据课文的有意识提示(不同情节间段落空格),来制作小说情节的思维导图,实现对小说情节的整体把控。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在整体感知情节与小说故事发展线索的基础上,对小说别具匠心的情节设置手法有更好的学习,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小说中环境主要起到衬托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深意,需要学生通过文本的细读来体会与感受。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环境描写的语言基础之上,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在小说《祝福》中有几处自然环境描写。
如小说的开头这样描写:“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教师设问:“这句环境描写的关键词有哪几个,给人以什么感觉?”学生找出“阴暗”“乱成一团”这两个关键词,认识到小说一开始就营造出沉闷、晦涩的气氛,这个“乱”不是准备过年时的忙碌,而是“我”内心的烦闷,是一种心烦意乱。这就为整篇小说奠定了灰暗的情感基调。又如后文中“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感得更加沉寂。”同样也是通过“夜色”“笼罩”“沉寂”等灰暗的字眼来衬托文章的悲伤情感。再如,文章几处“祝福”的社会环境的描写,教师让学生谈谈“祝福”的深意。学生通过细读,通过联想和对比,感受到新年的“祝福”与祥林嫂的悲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小说以讽刺、批判的笔触来对封建旧社会的无情批判。需要指出的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大都是隐晦的,但又具有别样的用意,对小说主题的表现十分重要,要以环境描写的阅读赏析为小说阅读教学的“议题”,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描写对小说主题所起的衬托作用。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人文精神在于反映社会生活,所以小说的阅读教学最终要落到挖掘小说的人文主题这个目标上来,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文本细读来挖掘小说的主题深意。小说阅读教学,离不开引导学生透过小说的外壳,深入小说的精神内核,理解小说的深层意义,而文本细读无疑是帮助学生细读小说人文主题的桥梁。
小说《祝福》人文主题是以探讨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为桥梁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来进行三方面解读:
一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成为压在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底层劳动妇女身上,这四座“大山”导致其想抗争却又不知如何抗争,想抗争又害怕抗争,即便抗争也抗争不过。通过引导学生细读祥林嫂向“我”询问死后魂灵之事、被婆家出卖、拼死抗争仍被逼迫成亲、担心死后被锯而捐门槛等小说情节内容,来理解封建伦理道德对祥林嫂的迫害。
二是对国民劣根性的讽刺。鲁迅笔下的封建社会的国民大致可分为做稳了奴隶的人以及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其小说无不以辛辣的笔触嘲讽了国民劣根。小说《祝福》中的人,包括鲁四爷、鲁四太太、卫老婆子、柳妈、婆婆,以及鲁镇听祥林嫂“讲故事”的众人,都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祥林嫂的悲剧,且不说直接迫害祥林嫂的鲁四爷、卫老婆子、婆家人等人是多么泯灭人性、麻木不仁,就是以听祥林嫂悲惨故事为乐的众人,也假仁假义、冷木麻痹。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毒害祥林嫂的“凶手”,这些人也代表了旧社会无知麻木的国民。
三是对底层劳苦群众生存权利的“呐喊”。《祝福》蕴含着浓厚的人道主义同情心理,聚焦于中国社会底层劳苦群众的生存权利。教师引导学生细读并思考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祝福”,思考以“祝福”作为小说标题的深意——富人的“福”与底层百姓的苦相对照,讽刺祥林嫂在新年的“祝福”中死去。因此“祝福”也是为底层劳苦群众的生存权利而“呐喊”,这是小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
总之,文本细读是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有力于帮助学生深入小说阅读,提高对小说的整体阅读与把握能力。需要强调的是,首先文本细读不等同于文本慢读,而是精细化阅读,有目的、有选择性地精读,其以深层次理解小说的语文要素为目标;其次,不能把文本细读沦为过度解读,既不要过度拓展与延伸,又不要超出小说阅读的人文情感与语文要素两条主线,还不能超越文本加入过多的主观臆想,需立足文本、忠于小说。可以说,文本细读,为高中小说深度阅读打开了一扇窗,指明了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