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课下管理精准度研究

2022-03-02 05:23熊萌之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精准度管理者管理工作

熊萌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字化社会与地方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南昌 330103)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想推进政府管理、教育管理、社会治理模式的全面创新,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需求,充分利用好大数据这个现代科技手段,为各项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创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提高管理的精准度、有效性。尤其是对于课下管理而言,教师不像课堂管理那样就在现场,与学生并不直接接触,学生离开了教师和管理者的视线,对学生的约束成了软性。要想使管理更加精准有效,就必须依托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言行进行实时的数据、信息记录,并经过专业人士的整理、分析,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和手段[1]。

最近几年来,我国都在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尤其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大爆发以来,很多学校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而采取了封闭管理措施。然而根据媒体的报道,封闭式管理过程中,仅对学生进行封闭,而没有封闭学生之外的群体,因此被很多网友贴上“形式主义”的标签。虽然类似这样的很多管理矛盾问题,目前已经得到平息,但这充分暴露出我国高校管理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类似问题,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精准度,利用大数据技术无疑是一条可行之道。

一、相对老师在场的课堂管理,课下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难点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场所,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高校管理而言,它不仅包括课堂之上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还包括课下的学生言行,如思想、行为、习惯的管理。在课堂之上,由于学生们一般都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所以管理起来相对容易。而一旦到了课下,学生就脱离了教师和管理者的视线,因为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的不同,每个人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所以很难摸清他们在课下的各个时段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即使他们有不良的思想行为倾向,老师和管理者也难以觉察,并及时地给予管理干预,这就成为高校管理的棘手难题。尤其在如今信息交流十分通畅的今天,各种思潮相继涌现,其中有很多不良的信息难免会对学生的身心、思想、精神造成污染,从而诱发学生片面、过激的行为,并由此形成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然而,信息科技给高校课下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年轻学生课下生活的越来越网络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信息记录、挖掘、分析功能,来实时分析掌握学生在课下的思想、行为动态,从而为高校的课下管理提供依据。另外,对于大数据技术而言,它具备交互性的特征,这就保证了高校老师、管理者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双向的沟通交流,让高校的学生课下管理工作不受时间、空间因素的限制,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二、大数据技术是提升高校课下管理精准度的有效工具

(一)可以为高校课下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

传统时期,高校的课下管理工作过程中,如果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只能依靠沟通交流、日常观察等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所得到的信息较为笼统、模糊。加上高校的学生众多,学生一旦从课堂走到课下,也就让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对学生的行为无法准确把控,难以精准施策。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精确掌控,并对他们在互联网生活平台中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进行数据化的记录,从而让管理者在进行课下管理时更加有针对性[2]。加之大数据技术可以随时记录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征,因此可以帮助高校的管理者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这就让管理者容易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大大提升高校课下管理的精准度[3]。

(二)可加强对学生课下学习、生活习惯的了解

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课下的活动范围要比在课堂上更广,活动频次更多,这些活动轨迹涉及学习、生活、感情、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分布于早中晚各个时间段。他们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会无形地留下一些数据信息或者文字记录。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记录进行捕捉和分析,就能判断他们在课下的学习状态、生活习惯,一旦发现他们的活动行为区域出现不稳定、超常规的情况,通过大数据系统的设定,就会向管理者反馈预警提示,根据这个提示,管理者便可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和信息跟踪,从而可以确保防患于未然。

(三)可快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

行为是思想的直接反映,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行为的记录、挖掘、分析、判断,便可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情况。在传统时期,高校对于学生思想、心理的把握,是十分困难的。但是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这些很多看起来传统时期无法实现的管理难题就能轻而易举地被破解。例如: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期间,难免会遭遇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如考试失败、就业不顺、学习竞争、恋爱遇挫等都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定影响。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就可以非常便捷地对学生的心理、思想进行了解,从而及时发现问题,通过适当的管理手段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释放压力,让他们健康成长,再次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课下管理精准度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管理者信息素养低下,对大数据技术的利用意识不高

尽管大数据技术对于提升高校课下管理的精准度,具有很大的助益作用,但是由于大数据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技,需要管理者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而纵观我国目前的很多高校,都缺乏专门的大数据技术开发、应用人才,再加上高校的管理者一般年龄较大,缺乏强烈的大数据技术利用意识,这就直接导致大数据技术无法充分地应用在高校课下管理过程当中。另外,即使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对大数据技术有一定的利用意识,但由于他们的认知不全、思维局限,不能将大数据技术和学校的各个管理环节有效对接,导致大数据学生管理无法真正地贯彻落实[4]。

(二)高校大数据信息挖掘、分析技术平台落后,影响管理质量

要想使得大数据技术在高校课下管理中发挥出理想的效力,一个完善的大数据应用系统和信息挖掘、分析、收集平台必不可少,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囿于资金的缺乏、人才力量的不足,很多大数据技术平台建设还非常落后,导致信息数据捕捉不灵、挖掘不全、分析不准,再加上大数据安全维护设施不够健全,很容易出现泄漏学校和学生隐私的情况,从而给课下管理带来一定的阻碍。再者,在创建大数据技术应用分析平台时,各个高校都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行建设的,而没有使用统一的数据字段,形成标准、一致的数据格式要求,这就会导致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信息延迟、数据不兼容的情况,大大影响了高校课下管理的质量。

(三)高校管理的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信息数据相对分散

高校的课下管理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难以依靠某一个部门单独完成,否则就无法形成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高校虽然也运用了大数据技术进行课下管理,但是各个部门分别采集、分析数据信息,而没有创建起各个部门相互交流、共享的管理工作机制,从而导致大数据课下管理效率低下、精确性不高,甚至因为数据信息的遗漏,导致课下管理工作的错乱。高校课下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相对独立,还使得学生数据信息相对分散,而形成信息孤岛情况。由于数据信息的分割独立,无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掌握,自然也无法做到管理工作的个性化,也不利于提升课下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5]。

四、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课下管理精准度的策略

(一)转变过去的管理思维,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和应用

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各类员工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应用水平低下,鉴于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补救:首先,高校的管理者必须改变过去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在深入研究、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特征、优势的认知,加强对大数据技术在高校课下管理中的重视,从思想上抓起,从源头上做起,将大数据技术推广、应用到高校课下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高校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管理的精准度,杜绝过去高校课下管理“一刀切”、粗放模糊的现象。其次,高校的管理者还要放大自己的管理格局,在落实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施课下管理时,不能只是将大数据技术和课下管理做简单的加法,而是要促成二者形成一个全面、整体的管理工作系统,做到“思想先进、方法合理、分工明确”。高校引入了大数据技术,在对学生的行为轨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时,管理者不能还是沿用过去管理模式的思路,太过于追求数据和现象的因果关系,而是要从大数据认知事物的角度出发,探究数据信息和事件的相关关系,从而发现管理规律,为学校的各项课下管理工作提供方案、决策支撑[6]。

(二)更新大数据技术的平台设备,培养专业的数据管理人才

大数据技术能否在高校课下管理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除了要提高管理者大数据的意识和管理水平,过硬的硬件、软件平台设备也极其重要。它是高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展开学生课下管理的基础,没有这个坚实的基础作为保证,就无法确保大数据技术的信息抓取、处理、分析能力维持在一个高度,从而降低管理的效果。因此,首先,高校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者借助政府、企业的力量,不断完善校园的大数据技术平台设施,并构建起庞大的管理信息数据库,对和学生管理有关的信息数据进行快速、精准地收集、整理、储存。其次,还要安排专人专员负责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专业的数据分析,借以实现对数据的精确解读、全面呈现。如果学校的大数据技术人才不足,还要投入一定的管理培训资金,培养出一支阶梯型的大数据技术管理人才,让他们能够有充足的能力胜任各项复杂的管理工作。再次,还要为大数据技术人才制定一套完善的晋升制度和福利制度,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从而导致管理工作数据的断层或遗漏。另外,为了便于学生行为大数据的收集,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创建针对学生的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并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系统,让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都能在大数据的“监察”下,360度地反馈给管理者,从而减小课下管理的盲区,推动校园管理模式的智能化、现代化升级创新[7]。

(三)对各部门的管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打破数据孤岛现象

对高校而言,相对于日常的课堂管理,课下管理的内容和范围涉及更广,除了要进行学校招生、学工信息建设、人事管理,还要处理毕业生的就业事宜等。然而,由于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和外部之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各自为战情况,虽然有的高校已经建立了大数据技术管理应用系统,但是学校部门与部门、高校和高校没有开展深入的互动、交流、沟通,导致各种信息数据无法实现实时的共享互通,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情况。为了打破这个尴尬的局面,高校的各个管理部门在应用大数据技术创建管理系统平台时,需要全盘设计、统一规划,确保各个系统、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能够畅通地输入、导出,并能准确地进行信息对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另外,除了在校园网范围内构建大数据技术管理系统平台,还要加强高校外网数据系统的建设,从而实现高校和外部世界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这种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夯实数据信息的处理基础,强化数据信息整合功能,还有利于高校和高校之间相互学习大数据管理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使得大数据管理系统平台的精准度更强,覆盖范围更广。

(四)提高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

根据上文的叙述,我们知道由于我国高校在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学生管理过程中,没有构建起完善、全面的大数据应用规范,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大数据收集、应用、管理制度,所以导致数据信息失真、不兼容、延迟、错漏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在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指导指引下,统一数据管理应用标准,建立一个完善系统的大数据应用管理制度,从而提高数据信息传输的精准度,也有助于降低数据在转换过程中的运营管理成本,为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另外,大数据技术虽然为高校的课下管理带来了便捷,但是高校在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课下管理时,也会造成学生隐私的曝光,从而威胁学生的人身安全,并给学生及其家人带来一定的财产损失。最近几年来,因为学生隐私泄露,从而引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为了减少并杜绝这一类事件的再次发生,高校必须重视网络大数据的信息安全管理,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收集、整理的各项数据信息加强安全防护,定期检查大数据应用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一旦发现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并作系统平台升级加固。另外,国家还要在大数据信息安全方面,制定更加严格、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杜绝别有用心之人通过窃取数据信息,危害学生的信息安全。

总之,管理事无大小,精准有效是关键。面对比课堂管理更为棘手的课下管理问题,我国高校应该紧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创新以往的管理格局和手段,确保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为了让大数据技术真正能够在提升高校课下管理精准度方面发挥出切实的作用,高校的管理者必须转变过去的传统思维观念,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高度重视,树立起高度敏锐的大数据意识,并将这种观念和意识传递给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通过团体的力量进一步夯实大数据技术应用平台的基础,同时升级更新大数据技术设备、大力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促进高校内外部之间的交流沟通、数据共享,加强对大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并维护好数据信息安全,从而让大数据技术在高校课下管理中真正有用武之地,实现高校管理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精准度管理者管理工作
“(今年财政重点支出)提高支出精准度,不撒‘胡椒面’”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让党建活动更加有“味”——礼泉县增强“两新”党建精准度
基于高精度差分法的线性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研究
论提高不动产产权保护精准度的若干问题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