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伏彬,董建梅,柳晓娜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下文简称《认证办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启动。《认证办法》对我国中学、小学和学前教育等各阶段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标准。其中明确规定教师教育课程学分不少于14学分。教师教育课程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的课程组合,其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范生的从教理念和从教技能。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师教育课程,仍然是以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老三门”为主打课程,外加师德法规、书法、口语和现代教育技术等辅助课程的体系架构,没有从根本上改观,这依然是穿着专业认证的新衣,走着“老三门”的旧路。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谈谈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对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认证办法》在中学教育专业二级、三级认证标准中,提出了毕业要求应涵盖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等四个方面,即一践行三学会,并要求认证专业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应该说,这四个方面内容的落实,教师教育课程对接紧密,功不可没,尤其是《教育学》课程,如课程中的教师、教学、课程、德育、班主任工作、教育研究方法等章节都能与之对应,形成高支撑。但是多年来,系统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发挥出好的教学效果,抽象、枯燥的教育学理论学科体系和知识内容并没有引起师范生的学习兴趣,早已被学生普遍视为最枯燥乏味的课程,屡遭学者的批判和“炮轰”[1-2]。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师教育课程及其教材内容体系多少年如一日岿然不动,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新人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我们广大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深刻反思,为之变革,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和推手,促使教师教育课程与教材进行调整和变革,为培养具备先进教育理念和较强职业技能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做出努力。
任何教育改革工作都需要正确的理论作先导,为帮助师范生学了教师教育理论后在实习中仍然不会教的现实,摆脱以往的岗位适应期,达到上岗就能上手的目的,我们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论为指导,对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我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研究员系统总结出的一套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论,该理论打破了以往学科体系的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工作典型任务,按照“咨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一普遍的工作流程,设置三个及以上课程情境,将学科体系的知识要素进行解构,再根据工作流程内在逻辑,将大部分知识点进行重新排序,即重构,从而实现教学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对《教育学》等相关教师教育课程,按照先解构再重构的思路,将抽象、枯燥的教育理论学科体系的知识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首先,将教育概论、课程论、教学论和德育论等抽象的概念、原理、原则、方法等内容重新整合成《教育学原理》课程。然后根据教师职业实践中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师范专业认证提出的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即三学会的要求,将教学章节中的教学基本环节内容、教育研究方法章节中的相关研究步骤、以及班主任工作章节中的相关班级管理流程等具体可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抽取出来,遵循“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一普遍的工作流程,重新构建出基于教师实际工作典型任务的行动知识体系,生成一门新的介于纯理论和纯实践之间的应用型课程,我们暂将其取名为《教师工作实务指导》,通过这门课程的授课和教材编写,形成教学工作、研究工作和班级工作三个模块。《教育学原理》侧重理论,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教师工作实务指导》侧重应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两者相辅相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范生既能践行师德、学懂原理,又能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从而实现教师教育课程与教材编写结构的根本改造。
众所周知,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最小,也是最为核心的单元,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托或载体之一就是教材,课程与教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有什么样的课程必然就有什么样的教材与之相辅相承。在课程分类上,人们一般根据传递知识内容的不同,将课程划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前者强调知识本位,侧重传递人类的间接经验,强调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后者强调儿童本位,侧重让儿童获得直接经验,强调儿童的心理逻辑。上述两类课程的特点,反映在教材编写上,就大致体现为学科导向的教材体系和行动导向的教材体系,后者因为主要与实践结合紧密,往往其应用性较强。应该说,两大体系的教材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侧重点不同,学科导向的教材主要内容是前人总结、提炼、整理的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当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教材形式,编写体例相对统一,关注的主要是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3]。行动导向的教材编写目前仍处于探索中,还没有成熟的编写体例,关注的是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4]。当前我国很多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高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的中学教育工作者,而教师的培养既离不开学科体系的课程与教材,也离不开行动体系的课程或教材,两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
《教育学原理》教材依然保持着学科体系的编排结构,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谈谈《教师工作实务指导》这门课程与教材的创新与编写。根据对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理解,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这三个面要求其实与教师普遍承担的三个最经常的角色——授课者、管理者、研究者,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即学会教学主要对应着教师的教学工作,学会育人主要对应着班主任工作,学会发展则对应着教学研究工作。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对上述三个教学模块按照“咨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工作流程进行了教学内容分解,形成教学工作模块,主要内容包括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辅导与答疑、学生成绩评定五个环节;班级管理模块,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学生、班级计划与目标、班级工作实施、学生操行评定、班级工作总结五个环节;教学研究模块,主要内容包括选择课题、申报课题、课题实施、课题检验、课题鉴定五个环节,每个环节设为一章,形成三个模块或教学情境、十五章的课程内容或教材框架结构(表1),从而对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实现高支撑,提高师范生的从教技能。
表1 教师工作实务指导教学模块对应表
通过对教师教育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教师工作实务指导》已经作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列入我校2018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限选课程模块,经过四轮次的教学实践,笔者以所授课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四次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的认同度非常高,平均达97.05%(表2)。2020年该课程教学因教学效果好,创新性强,荣获校级第四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表2 近四年《教师工作实务指导》课程实用性调查
除了结课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同学们对该课程内容学习的反馈,同时,我们还及时跟踪同学们在教育实习和实际参加工作过程中的感受,现将部分学生的书面反馈总结如下。
1.《教师工作实务指导》让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信心倍增
《教师工作实务指导》因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而开发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让学生明白和掌握教师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班级工作的流程和从教技能,故而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整体印象就很深刻,正像2016级生物科学专业齐永恒同学所说,“在学校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因为上过教师工作实务指导课程,再给学生上课时没有太过慌张,可以从容书写教案。”2018英语接本1班庞蕊同学也认为,“我觉得教师工作实务指导这个课对我实习以来有挺大的帮助的,让我知道了该如何完整地写一份教案,完整的备课,应该怎么备,课前准备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在上课时进行的试讲操练也使我能够在实习的时候能够不紧张,从容的讲课,觉得上这门课还是很有必要的,为实习能够顺利地讲课等做了许多准备。”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吴贞兰同学在反馈中说道,“《教师工作实务指导》这门课上了一学期后,对这学期的实习帮助挺大的,在上这门课时因为练习了如何撰写一篇合格的教案,让我这学期一开始要写教案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已经从事教学工作的2015级思政专业梁诚静同学说,“每当备课、授课时,我都会回想起大三在这门课(教师工作实务指导)上所学的各种指导、实践、理论,都会让我在工作中倍感轻松。”
2.《教师工作实务指导》成为学生实习和工作良师益友
《教师工作实务指导》不仅让学生知道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基本程序,而且将各程序的具体环节如何操作都进行了说明,让学生掌握了从教的基本技能。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王丽萍同学说,“教育实习的整个过程,将教师工作实务指导课程所学的一系列教学环节知识应用在实习中,使得我的课堂知识点讲解思路清晰,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2016级英语专业龚新月同学说道,“在实习过程中,我把上《教师工作实务指导》课做过的笔记,整理好的笔记本带上,有任何不懂的地方,翻开笔记本一查找,疑难问题就都迎刃而解。在它的指引下,我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教学评价工作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教学也有一定的成效,我与同学们相处愉快,如果没有这门课,我在实习中会是一团糟。”2016级生物科学专业张佳佩同学反馈说,“由于在校期间上过教师工作实务指导等这样的课,学习过了如何写好教案,如何备课,给学生上课,如何当好班主任,如何教育学生等。所以,在本次实习中能够自己应对很多事情,把所学到的东西都一一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3.《教师工作实务指导》点燃了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情
知之深,爱之切。《教师工作实务指导》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实习和工作的信心以及从教技能,同时,也深深地让学生们爱上了教师工作。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陈晓亚同学通过手机短信说,“我以前很排斥教师这个职业,自从跟着您上了一学期的教师工作实务指导,发现其实做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2016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冯婷婷说,“在这门课中,我收获颇多,对于教育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要进行的教育实习也充满了信心,争取做一名好老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质量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题,无论是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还是实施公费师范生政策,都离不开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改革与教材的开发。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中,《教师工作实务指导》课程与教材的开发是对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其不仅适应了当前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也为应用型教材编写提供了重要借鉴作用。其实,我国课程论奠基人陈侠先生早在1981年就专门论述了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究竟采用理论体系还是工作体系的观点,并将前者称之为教育学,后者称之为教育术[5]。这与我们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教育学原理》与《教师工作实务指导》有着较强的一致性,从而克服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多年来只有“学”,没有“术”的困境。我们认为,在教师教育备受关注的当今,只有紧紧抓住课程这个牛鼻子,开发编写出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术”型教材,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才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