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少年篮球学训结合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2022-09-01 13:53才官印钟思明马荣蕊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竞技篮球运动员

才官印,钟思明,王 超,马荣蕊

(1.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陕西西安 710068;2.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一、美国青少年篮球学训结合模式的发展进程

青少年篮球学训结合,顾名思义就是指青少年在进行篮球训练的同时,也要把文化课的学习融入其中,使两者得到兼顾,共同促进青少年在这一阶段的综合发展。美国的篮球文化浓郁,极其重视青少年篮球的发展,已经将树立自我形象、实现个人潜能、个性发展作为教育和管理的核心[1]。

(一)美国青少年篮球学训结合模式的形成

美国篮球学训结合模式的形成主要在小学、中学、大学这三个阶段。在美国,从孩子读小学时就已经开始培养他们的项目兴趣了,一些学校在这一阶段开展了篮球兴趣班和篮球俱乐部,会进行学校之间的友谊赛和对抗赛,也会定期组织学生们交流最近的篮球心得。这一阶段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篮球热情,也培养了孩子的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中学时期,美国青少年慢慢地进入到学训结合模式的重点培养期,并将学校的学习教育、竞技技能培训与俱乐部的竞技赛事相结合[2]。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篮球竞技能力,通过篮球俱乐部接受比较系统的篮球训练和竞赛,慢慢地对篮球深入了解,其篮球技能在这一时期开始有所突破。而随着进入高中,俱乐部的训练时间更加严格,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了效率,为美国青少年营造了良好的篮球氛围。在大学阶段将学习与训练进行深度融合,大学生们既要提升自身的体育能力也要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大学毕业后一部分学生可进入到职业篮球队,更多的大学生们毕业后从事着自身专业。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他们已经具备强健的体魄与专业的篮球知识和技能。

(二)美国青少年篮球学训结合模式的演变

“学训结合”是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3],美国青少年篮球学训结合模式也是在美国体教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演变的。这种演变是受美国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早期的美洲大陆长期受欧洲国家殖民,形成了各种文化风格,具备文化的包容性,不断地学习和沿用欧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美国的“自由结社模式影响下”创办了各种形式的篮球俱乐部,为美国青少年提供了参加篮球运动的社会条件。

美国青少年篮球在开展学训结合的初期也存在很大的弊端,许多学校为提高知名度,大肆培养学生运动员参与篮球竞赛,忽略了学训结合的“学”,过于看重“训”,把学生篮球运动员当成比赛获胜的工具。为缓解这一现象,美国建立了学生篮球运动员学训结合的“管理者”,即美国州立高中运动协会联盟 (NFHS)和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 (NCAA)。美国州立高中运动协会联盟通过制定竞赛规章等方式,使得学生篮球运动员必须通过学习和考核才能参加竞赛。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通过制定严格的规定,促使学校要全面发展教育,不能把学生运动员当成提高学校口碑的工具,要求先是学生再是运动员。这两个“管理者”的加入丰富了该学训结合模式,使得这种模式在美国青少年篮球教育中更具有约束力。

二、美国青少年篮球学训结合模式的内容探析

(一)美国青少年篮球学训结合模式特点

1.注重青少年文化教育与专项训练的合理时间分配

美国极其重视两者在时间上的合理分配,有着严格的时间管理要求。不同竞技项目的训练时间跨度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而篮球项目常常是以赛季的形式或周期性比赛的形式出现。无论是以赛季的形式还是周期的比赛形式,竞赛方都很注重将比赛的时间放在周五下午到周末或者安排在寒暑假,尽量避免出现因比赛而影响文化课学习的情况。同时,学校有专门负责记录学生缺课情况的专职人员,会记录因比赛而导致缺课的人员名单,还会按时进行学业考核。

根据美国州立高中运动协会联盟的要求,各州的体育联盟依据自身地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业标准来对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考核,这些标准包括平均成绩点数(GPA)、当前学期的课程通过量、前一年的课程通过量、最小周期数量内的平均日常考勤、6周考评期间保持班级的前70%等[4]。学业考核与参赛资格挂钩,也就是说一旦考核不合格将无法参加比赛。因此,学校与美国青少年在对待学业和训练的时间分配上极其重视,学校也会出台一些校规来进行约束,迫使学生们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防止出现因学业考核未通过而影响参赛资格的情况。

2.重视“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制定学训计划

美国青少年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教育规律中不可避免的。针对不同学生,美国的教育系统会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训计划,也会采用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

在学业方面,学校会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计划,尤其是专门的学生篮球运动员,会在文化课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依据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课程,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业学习计划。在专项训练方面,美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会主动与教练员说明自身情况,教练员也会观察和评测相关数据指数,并依据对学生的科学评估,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来提升不同水平学生的运动成绩,以备参赛之需。

无论是在专项训练还是文化课学习,都会对青少年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与美国的学校教育相契合。

3.学校与俱乐部协同构建学训结合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学校的自身环境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不能完全将学训结合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于是学校与形式多样的篮球俱乐部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青少年篮球的学训结合模式。

美国的篮球俱乐部致力于促进青少年参与篮球项目的基数,并为有志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或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青少年们提供机会,使得青少年们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多元化。一些篮球俱乐部在此项目上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这种体系包括竞赛体系和训练体系,同时还与大学生体育协会及学校运动部进行衔接,做到了学校篮球的补充。由于美国篮球俱乐部发展较早,对于教练员的资质要求较为严格,使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普遍较高,不用担心篮球师资的问题。俱乐部的训练对于青少年升学和校园竞争都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帮助学生增加拿到学校奖学金的机会。

受美国篮球文化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在小时候便在俱乐部受训,尤其是上学以后,大部分家长会在假期将孩子送到俱乐部进行训练,即使在上学期间,俱乐部也会把训练时间安排在放学后,不与正常上学时间发生冲突。在经过大量时间训练后,其训练理念已经把学习的自主性投入到内心当中,主动性外加充裕的训练时间使得青少年的篮球学习之路渐入佳境。参加篮球俱乐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青少年学习篮球的动力,并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减轻了学校培养后备人才的压力,形成学校和篮球俱乐部共同构建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二)美国青少年篮球学训模式内容

1.学校家庭协同的篮球身体素质训练队

家庭教育是美国青少年受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长想使青少年提高篮球技能,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有学校的科学训练,也要有家庭积极支持。

众所周知,篮球是一项复杂的运动,要求运动员既要有出色的篮球技能,也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好坏影响着青少年篮球运动生涯的长短,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一直是美国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因此,家长十分支持通过训练来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美国为了使青少年能够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制定出科学的训练计划,并组建专门的身体素质训练队,这种训练队可以由不同项目的青少年组成,目的是共同通过训练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满足自身项目的需要。同时,家长也会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训练情况和最近的表现,学校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沟通后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计划,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练习篮球的身体运动能力。

2.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制定文化课学习标准

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The National College Athletic Association,NCAA)是美国影响力最高的大学体育管理机构。美国高中学生运动员在申请进入大学时要先通过NCAA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审查通过才能申请进入某个大学。NCAA在审查时要求高中学生运动员需在高中修完一定数量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并且成绩达标后方可进入。因此,在进入大学时,学生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课学习能力,为大学文化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教育核心理念始终是把学习放在首位的,在学生成为篮球运动员或从事篮球项目活动时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学生。美国的大学对于从事运动的学生有着严格的学习要求,在大学期间必须修够足够的学分、GPA和课程数量,在确保满足学业要求才能参加篮球比赛。在NCAA篮球一级联赛中,高校运动员必须在大二之前完成本专业40%的课程,大三的时候完成60%的课程,到大四完成80%的课程[5]。各个高校在每学期也要求学生运动员最少修够6个学分才能进入到下一个学期的学习,同时一些高校根据NCAA的指导还设有“学业进步率”(APR),作为学生运动员必须要达到这些学校所设立的APR要求,以此确定运动员是否有参加学校篮球训练的资格。一旦学生运动员在大学的学业成绩不达标,高校可以向NCAA提出申请并审核,运动员将无限制的无缘训练和比赛。

3.学校教育、竞技技能培训与竞技赛事相结合

在美国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十分重视篮球竞技技能的培训,通过开展篮球俱乐部和各种体育协会、组织来培养青少年的篮球竞技能力。

青少年篮球的竞技技能不断地通过各种竞赛来检验,美国青少年的校外篮球竞赛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地方组织的篮球赛事、大区级篮球赛事和国家级篮球赛事。地方协会赛事主要包括邀请赛、对抗赛和地区赛等;大区级篮球赛事主要是大区协会之间的比赛,竞争性较大;国家级篮球赛包括冠军赛和全国青奥会等。而校内的比赛主要分为季前赛、地区赛和锦标赛等。赛事等级越高,对于青少年的竞技技能的要求就越高。

学校利用校园教育优势与校外的篮球俱乐部展开合作,协同培养青少年的竞技能力来参加篮球的竞技赛事,这对于青少年来说,调动了他们训练的积极性。青少年们想要参加更高级别的竞赛,就必须在学校及俱乐部努力提升篮球技能,以得到更多的比赛机会,学校教育、篮球技能和赛事的结合保证了青少年篮球的良性循环。

4.高校系统结合竞技体育与学校文化教育协调发展

美国的高校是NBA篮球人才的输送地,高校的竞技篮球与学校文化教育协调发展一直是美国大学教育的初衷,也是美国学训结合模式的内涵。

美国高校的竞技体育主要通过美国专科学校体育联合会(NJCAA)、美国校际运动联合会(NAIA)及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来开展(图1),每一个协会都具有自己的社团和联盟,每个社团和联盟对于运动员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社团和联盟培育的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良好的竞赛成绩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国高校一般都是私立的,知名度的提升可以增加对学校的投资。而想要参加竞赛的前提必须是通过学校和相应体育协会的学业标准,高校的篮球训练和文化教育相辅相成,也体现了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青少年篮球的学训结合模式要求学生必须“两条腿”走路,避免青少年运动员因急功近利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

图1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开展渠道

因此我们会发现,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大多数都具备较高的学历和文化知识,这与我国的业余体校培养后备人才相比,美国高校的竞技体育与文化教育协调发展所带来的优势更大。

三、我国青少年篮球学训结合模式的路径探索

(一)加快推进体教融合模式,树立学龄阶段篮球运动思想

为推动我国青少年篮球,发展学生身体健康和特色体育项目,应向美国学训结合模式吸取经验。我国正开展的体教融合不应仅仅只是把体育与教育简单相加,更应是一种理念的变革。体教融合理念早已在国家教育和体育部门的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出,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未能构建符合两者结合的竞赛、训练体系,彻底解决“学训矛盾”[6]。学校要贯彻“体育回归教育”的理念,使学生的文化学习和篮球训练相兼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和校领导,应使学龄阶段的儿童树立起篮球运动思想,在幼儿园时就应设置篮球兴趣课,教授一些简单的篮球技术,并养成与同学在学习篮球中互相帮助的习惯,既要在运动中学习,也要在学习中运动。通过这一阶段让学生体验篮球这项运动,发现篮球运动的乐趣,并在此期间得到身体的锻炼和兴趣的培养。同时家长也要支持鼓励孩子们的课外篮球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社团活动及儿童篮球俱乐部,为进入下一阶段打下坚实的篮球基础,进一步加快推进体教融合模式,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二)制定科学训练计划,拓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道路

科学的训练计划可使青少年在篮球训练中少走“弯路”,而科学的训练计划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国的篮球教练员主要来自于两个渠道,一是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二是专业篮球队退役的运动员。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大学时实践机会较少,导致在对待篮球教学与训练时缺乏经验,往往会出现“有力使不出”的局面。专业篮球队退役的运动员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常常会以自身训练的经验而教学,理论知识没有随着时代而革新。

为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必须要使教练员明确青少年的培养目标,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既要加强教练员的实践能力,也要积极学习篮球理论知识。要对学生的文化课及训练成绩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同时还要认真贯彻国家体育总局的训练方针,以全面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技术、战术水平,为更高一级的运动队培养和输送后备力量,推动竞技篮球的发展,也为学校培养篮球骨干,从而推动学校篮球的开展,从多角度拓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道路。

(三)构建学校教育、技能训练及竞技赛事协同培养模式

我国学校应利用校内的教育资源,做到校园篮球社团与篮球俱乐部的协同配合。首先,要统筹安排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考试、篮球训练、比赛的时间,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努力做到“学训兼修”。其次,不应仅仅为了培养兴趣而忽视篮球技能的训练,要以实战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性别、自身条件、篮球技术和战术运用基础,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使学生在比赛中能够将篮球技术运用自如。同时依据各个年龄阶段开展竞技比赛,各地的篮球协会要积极组织。更重要的是,在学校与俱乐部的共同合作下,能够为学生的篮球训练提供水平更高、专业性更强的训练设备和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大型篮球赛事的机会,不仅能创新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能促进我国高水平篮球赛事的普及与发展。

(四)行政部门规定统一高校篮球运动员选拔制度

行政部门建设高校篮球运动员选拔信息平台,以体教结合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高校对篮球运动员的综合需要和篮球运动员对高校篮球运动训练的总体需求进行匹配;建设高校篮球运动员选拔监管机制,学生篮球运动员的选拔要依据学生的文化课水平、篮球专业基础、个人兴趣等方面进行筛选,同时要明确制定出学生篮球运动员参训后的文化课评价和篮球技术评价的标准,并将其量化;行政部门要对高校、篮球运动员和选拔流程进行监督,及时进行问题反馈,保证高校篮球运动员选拔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我国篮球运动学训结合的良性循环。

结语

研究表明,将美国青少年篮球学训结合模式应用于我国青少年篮球的教学和训练,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与我国目前学校教育中体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十分契合。在日后的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发展道路上,我国要更加重视对学龄阶段篮球运动意识的培养;加快学校体教融合的发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计划;学校与相关机构、单位共同携手,构建学校教育、技能训练及竞技赛事的协同培养模式,完善篮球运动员选拔制度,以期优化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学训模式、推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竞技篮球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竞技精神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