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好生街道初级中学 滕学梅
酸碱盐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内容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对学生理解化学和生活之间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存在与酸碱盐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困扰,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本文通过分析促进化学酸碱盐教学优化的方法,为今后初中的化学酸碱盐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从目前初中学生对酸碱盐的知识学习看来,其中暴露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基础概念和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教师在要求学生如何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发生变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优先选取一定量的溶液样品放置试管中,随后通过加入少量盐酸和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之后,就能通过反应现象观察,确定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出现变质情况。这种问题实际上是对学生酸碱盐、中和反应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进行考查,学生因为对其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深刻,很容易出现解答方式片面化的问题。
初中化学中的酸碱盐知识学习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有着一定要求,但实际上有关酸碱盐的知识不能单纯依靠死记硬背,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进行记忆。因为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自身心理特征的影响出现思维定势现象,导致知识学习、应用变得呆板。例如,教师在询问学生使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过程中,如果稀硫酸溶液量不够,可以选择何种试剂进行替代,并且不会对氢气的生成量产生影响。实际上氯化钡溶液和水的加入都不会对最后氢气的生成量产生影响,但绝大部分学生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因为受长期思维定势的影响,通常只会选择水。
在酸碱盐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验是教学核心内容。学生在具体进行酸碱盐实验的过程中,存在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理解不全面的情况,导致学生对酸碱盐知识的掌握依旧不够深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酸碱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仍旧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并且使用了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足够的参与酸碱盐实验实操的机会。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对酸碱盐的知识教学要求包括如下几点。第一,要求学生能掌握最为常见的酸碱物质及其主要用途、腐蚀性。第二,学生需要在基础知识学习之后学会常见的酸碱溶液稀释操作。第三,学生需要掌握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对常见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检验。第四,知晓酸碱性物质对正常生理活动和农作物生长产生的影响,同时需要对一些较为常用的食盐、纯碱、小苏打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形成一定的了解。第五,可以凭借已经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简单判断部分置换反应,并能针对日常生活中一些较为常见的酸碱盐反应现象进行解释。部分教师,尤其是使用过之前传统教材版本的教师,认为新教材的内容编写缺乏了有关酸碱盐性质等方面的陈述,在教学过程中对酸碱盐的电离、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等内容进行补充,这些内容原本就不属于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范畴,不但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难度,同时这些知识的难度相对较高,对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信心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化学作为一门关注生活实践的学科,其中的实验教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缺乏贴近实际生活的实验教学,学生很容易对化学知识学习、应用产生错误的认知,并且无法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各种化学知识。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学生可以在学习有关酸碱盐知识之后,了解蚊虫叮咬所注入的毒液为酸性,可以使用涂抹肥皂水的方式进行酸碱中和,以此降低自己的疼痛和瘙痒感。酸碱盐的知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其特性较为复杂。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工作任务,绝大部分教师会对酸性和碱性物质之间的区别进行讲解,知识讲解与生活实际脱节,不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方式需要进行创新,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部分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旧在化学酸碱盐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知识点背诵及大量习题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海量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对这种教学形式及学习内容产生厌倦感。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忽视了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导致学生尚未真正认识到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问题之间的联系,影响到了基础酸碱盐知识的迁移应用。
初中化学教师由于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没有形成精确的把握,出现了教学内容过分补充等现象。为了进一步改善初中化学阶段酸碱盐的教学工作质量,教师需要优先针对课程标准下的酸碱盐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挖掘,在全面理解其中重难点知识的前提下,合理进行有关酸碱盐的教学。
化学反应作为微观世界中的一种物质反应,具有显著的抽象性特点,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有着较大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使用动态化的视频、音乐等多种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化学知识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全方位调动各种感官的前提下,深化对酸碱盐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酸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课本上只有对盐酸、硫酸等较为常见的酸性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讲解,教师可以使用演示归纳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设施,将酸与碱、酸和盐的反应进行提前讲解,将相关的性质进行全方位的归纳,确保学生知识学习的连贯性,而有关碱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在学生完成酸碱盐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特点,同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复习碱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何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反应现象是否明显以及如何能肉眼观察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可以自行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角度进行思考,还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这种通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思维与小组合作探究的复习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培养小组合作能力的前提下,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全方位复习及应用。
酸碱盐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基础概念和知识掌握不足及实验操作理解不到位等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方式单一、超过课标要求补充知识点的问题,对学生酸碱盐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为保障学生酸碱盐部分知识的学习成效,教师需要在全面划分教学重点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生活经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结合合作探究方式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经历完善酸碱盐基础知识框架网络的同时,逐渐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迁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