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 王佳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从而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二框“参与民主生活”,是在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有了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在我国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理解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引导学生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本课主要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目标是:“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课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及交流访谈,教师了解到,随着当前信息媒介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内容更加多样,加上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对民主大多已有自己的初步认识,但是这些认识缺乏系统性。有的是停留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碎片化印象,有的是只能单纯罗列出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感觉民主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而且也不能将生活中所涉及的民主活动和以往所学建立联系,更说不清楚应该如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因此,为了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民主,教师需要选取生活中的情境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中认识到如何有序行使民主权利,增强民主意识。
2021年8月19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旧小区改造规划》的通知,提到注重引导居民参与,根据居民意愿和小区实际开展改造、整治。本课选取学生身边事例,从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出发,按照情境问题的逻辑,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小区停车是难事”“行使权利有途径”和“负责任的参与者”。
“小区停车是难事”环节,呈现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新闻报道,引入情境;继而通过讨论中学生晓鹏家所住老旧小区存在的停车问题,认识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
“行使权利有途径”环节,通过讨论政府如何制定合理的停车方案,如何选出满意的居民代表以及如何确保方案有效落实,认识到公民可以通过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负责任的参与者”环节,针对居民的一些议论,分析、讨论公民如何更好参与民主生活,懂得增强民主意识,提升民主参与能力,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
(1)在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过程中,认识参与民主生活与自身的密切关系,积极主动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
(2)能理性、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并且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创造性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3)了解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认识到民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共同努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让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过程中,理解民主选举的形式、民主决策的制度保证和民主监督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解决问题,走出对民主参与的认识误区,提升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增强民主意识。
第一环节:老旧小区停车是难事
教师活动:呈现近些年新闻中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报道,引入课题。结合身边的事例,创设情境:中学生晓鹏家住老旧小区,面对停车难带来的安全隐患,对是否需要向有关部门反映,晓鹏父母的意见存在分歧。组织学生思考:如果是你,管还是不管?为什么?
学生活动: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之前所学的知识,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活动:认真听取学生分享的观点,及时给予评价。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分别从公民个人和国家社会两个角度分析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
公民参与的意义可以从公民个人和国家社会两个角度来看,对公民个人来说是行使政治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
教师活动:继续提出问题——给晓鹏及其父母出出主意,对此可以向哪些部门反映?通过哪些渠道反映?
学生活动:结合自身经验,分享对参与民主生活的认识,感受身边的民主。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热点话题切入,认识参与民主生活与自身的密切关系,理解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
第二环节:行使权利有途径
【制定合理的方案】
教师活动:呈现情境——“停车难”的问题反映到了政府,政府准备依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停车规划方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让方案更加合理,可以征求谁的意见?(2)为了更好地征集民意,政府还需要做哪些工作?(3)怎样让公民知道政府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决策?(4)政府怎么才能畅通地了解大家的意见和想法?
学生活动: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到为了让方案更加合理,需要充分征集各方意见,广泛集中民智。为了更好地征集民意,对一些重大的决策,政府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公示,以便公民能参与民主决策;开通多种渠道了解民意,确保民意能畅通,方便决策。
教师总结:在这里,政府为了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需要广泛征集民意,这是民主决策的体现。对民主决策,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为了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我们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究竟选谁代表我】
教师活动:组织讨论——为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找居民代表协商交流,选谁当代表呢?居民有以下建议,对此你怎么看?
建议1:每户一票,全员参与,多好!
建议2:那么多户呢,让居委会工作人员代表我们参加吧!
建议3:可以先确定几名候选人,再从中择优选出最终代表。
建议4:确定出候选人名单,大家直接投票表决是否同意就行。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呈现出的情境,分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不同民主选举形式的特点,认识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选举方式。
教师总结:民主选举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选举的形式有多种,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有效落实是关键】
教师活动:呈现情境——最终,政府经过多方沟通协商,制定出满意的停车改造方案,但居民们还有些许疑虑……怎样才能让居民打消疑虑?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居民1:方案能尽快落实吗?不会拖很久吧?
居民2:政府投入的经费能被有效利用吗?
学生活动:结合已有认知,认识到停车改造方案的有效落实需要民主监督,能从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对公民自身两个角度认识民主监督的意义。
教师总结: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制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参与整个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的过程中,理解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都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认识民主决策的要求和途径、民主选举的方式以及民主监督的意义。
第三环节:负责任的参与者
教师活动:呈现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参与过程中,小区的居民有以下一些言论……对此,你如何看待?
居民1:我没车,选谁不选谁,怎么决定都和我无关。
居民2:这事我不懂啊,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居民3:要维护自己利益,和我意见不同就不行。
居民4:我也能参与决策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学生活动:根据情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理解如何参与民主生活。
教师总结: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参与;以理性、客观、公正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参与中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不断积累民主知识;自觉遵守宪法法律,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情境问题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公民应该如何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提升民主参与能力。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习的评价”应当具有目标的一致性。教师要围绕明确目标,依据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预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以确保教学的实效性。
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民主意识,提升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基于课前对学情的调查了解,笔者在备课时思考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增强对民主参与的理解和认同,并且提升民主参与的意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生活”。“回归生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学依托学生生活,并且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因而,笔者选取了备受关注的社会民生热点话题——“老旧小区停车难”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民在民主参与中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同时增强民主参与的能力和意识。
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逻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教材中本课关于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重点强调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三个方面。但是从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这一问题的实际过程来看,如果按照先民主选举,再民主决策,最后民主监督的顺序进行设计,会不符合实际逻辑。因而笔者根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对此进行了调整:面对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居民积极反映,对此政府准备出面解决问题,通过探讨如何制定合理的方案,了解民主决策的要求和途径;之后,为制定出满意的方案,小区居民要选派代表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如何选出代表及负责人,了解民主选举的方式;最后,带领学生分析如何确保方案的有效落实,理解民主监督的意义。关注学生的学情,从学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实现了“学”与“教”之间的动态平衡。
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学习评价”,侧重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笔者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有机融入学习评价,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做针对性的调整。例如,在“负责任的参与者”环节中,针对“我没车,选谁不选谁,怎么决定都和我无关”这一观点进行讨论时,在学生回答不同意后,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同意?”“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实际上是对环节一中所讲过的“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的回顾,教师通过追问了解学生对前面知识掌握的情况。再如,对“要维护自己利益,和我意见不同就不行”这一观点,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面对不同的意见你会怎样?”在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知识和价值观教育成效的检测。这样结合学生的思考反馈,实现教、学、评三者之间的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