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旋旋
芬兰有着世界首屈一指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位居世界首列。自2001年以来,芬兰多次在全球竞争力国家榜单上名列前茅,现已被公认为世界上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之一。[1]根据《芬兰宪法》,每一个芬兰人都有权维护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母语教学旨在支持学生积极地进行多语种学习,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语言的兴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芬兰开始进行系统的国家课程改革,不断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芬兰政府颁布的《2019年高中课程标准》提出,“芬兰语言与文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包括学生互动、文字解译、文字制作、语言与文化意识的培养”。[2]以芬兰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为切入口,深入分析其实施与评价理念,讨论其对我国语文课程在实施与评价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探讨的芬兰高中语文课程是以芬兰语为例进行研究。
芬兰是一个高纬度国家,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都比较特殊。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曾一度遭外部势力入侵。因此,在特殊地理历史环境中夹缝生存的芬兰人发愤图强、奋勇拼搏,逐渐形成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性格以及社会文化。从历史发展来看,芬兰长期隶属于瑞典,因而瑞典语一度在芬兰占据主导地位。为平衡芬兰国家内部的族群矛盾,芬兰大力发展教育,推广芬兰语教育。与此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尽管芬兰希望通过语言和教育的独立来构建国家,却并未因此在瑞典人和芬兰人间埋下民族隔阂排斥的祸根,两个族群虽然语言有别,但在其他社会文化方面是极其包容的。”[3]因而,芬兰人“崇教尊师”“公平优先”的历史传统沿袭至今。
透视芬兰《2019年高中课程标准》,可以发现芬兰高中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的兴趣。其中,尤其注重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了解多样的文化遗产,加深学生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将民族文化学习内容贯穿在必修、选修课程当中。同时,语文课程鼓励学生具备国际视野,从多方面认识和处理道德问题、社会矛盾,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逐渐养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鼓励学生为更公平、更持久和更尊重人权的社会和世界做出贡献。
为了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2018年芬兰教育文化部起草了一份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新法案的政府提案。提案指出,此次改革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获得广泛的知识,并为完成普通高中教育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在芬兰,每位学生需明确自身作为学习化社会的个体的定位。任何人只要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就可以申请普通高中教育。与中国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不同的是,芬兰普通高中的学生采取“无固定班级授课制”,这样一来,学生享有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芬兰各高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设置课程,安排多样学习内容,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在学校开设的10-12年级语文课程中自行选择课程学习,如芬兰著名的罗苏高中将语文课程细化为阅读课、写作课、文法课、文学课等供学生选择。
此外,芬兰高中语文课程的开设非常注重加强与图书馆的合作,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广泛阅读各种图书,同时还充分利用剧院、博物馆、档案馆和其他文化机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广泛学习创造条件。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芬兰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支持继续学习的能力,更加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芬兰高中语文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互动能力以及多项技能,将语言、文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借助多种形式的文本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以及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2019年高中课程标准》得知,芬兰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语言、文本与互动;文本的结构与意义;文学的策略与解释;语篇及其影响力;语篇、语篇和语境;语言、文学与文化特征。选修课程包括高级口语交流技能;高级语篇技能;写作与现代文化。中芬两国都非常重视高中学生阅读的数量以及质量,中国提倡学生们能够进行整本书阅读,芬兰强调学生“阅读全文”,中芬两国均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形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本,从而走向深度学习。
“芬兰有61%的学生保持每天读报纸的习惯,85%的学生每月经常读报纸,近一半的学生将阅读作为日常休闲。”[4]深究其中的原因,这与芬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大量的、优质的阅读课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芬兰的高中每周都额外开设一课时供学生自由、自主阅读,阅读课在专门的阅读教室中进行,教师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接受老师的阅读方法指导后依次进行自主阅读、组内合作阅读,最后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对于阅读引导,芬兰教师有比较大的教学自主权。他们可以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阅读方法的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学形式。”[5]在课堂上,芬兰教师还会通过演讲、辩论赛等方式丰富高中学生的阅读经验,同时社区举办的周年庆典、传统节日活动等也是芬兰教师眼中的优质的阅读教学资源。
为推进《2019年高中课程标准》的实施,芬兰教育文化部研发了“高中语文Lops2021支持材料”,为芬兰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为学生的语文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科学的学习材料。其中,与写作课程相关的支持材料包括“体验性阅读与写作”“自我写作”“基于材料的写作”三个专题,每个专题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等。通过分析“高中语文Lops2021支持材料”可知,“体验性阅读与写作”的目的和功能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思考文本中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度阅读,从而提高自身创造力,更好地进行写作。“自我写作”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写作任务,广大师生可以在芬兰教育文化部官方网站上学习芬兰著名语文教师Johanna Pentis研发的关于“如何在写作过程中逐步提高自我写作能力”的材料,该材料系统地阐述了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使用的技巧。“基于材料的写作”为学生提供了“阅读-起草-编辑-完成”完整的写作模型。与此同时,这份支持学习的材料指出在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并提供了评价可借鉴的指标。“高中语文Lops2021支持材料”作为课程标准的延伸和拓展,对提高芬兰学生写作能力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芬兰促进高中语文教育公平的举措体现在语文课程的实施更加考虑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不同起点,芬兰高中语文教师努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为不同语言背景以及发展要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教学方式。所有学生在入学伊始,都会在老师、辅导员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该计划将确定他们的语文学习、入学考试以及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同时该学习计划会定期更新。
其次,芬兰努力做到让每一位高中学生都能免费获取优质的语文教育资源。正如前文所述,为推进《2019年高中课程标准》的实施,芬兰教育文化部制定了“高中语文Lops2021支持材料”,该材料向所有学生免费提供。芬兰课程标准中规定,芬兰的高中有义务与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合作承办各项学习活动,使所有学生在接受高中教育的同时熟悉高等教育。以芬兰著名的罗苏高中为例,罗苏高中与芬兰的多所大学建立着密切的联系,学校还出资购买芬兰多所大学的课程,请大学教师给学生上课。[6]所有学生在高中阶段,便有机会了解高等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了高中语文教育公平。
芬兰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信任与合作。芬兰很少开展国家统一的标准化测试,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避免“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教学”的出现。这背后的推动力即深植于芬兰文化中的信任合作理念。芬兰人坚信,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是最好的教学实践专家,他们会在课堂中尽自身最大努力对学生进行教学。正是基于信任合作的理念,芬兰在教师培养上花费了大量时间、金钱,芬兰教师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芬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评价的主要任务为“支持和指导学习”以及“实现学习和技能目标”,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评价方式上,芬兰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采取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而不仅仅通过一次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学生将有更多的信心学习语文课程。正如芬兰语文教师蒂莫西·D·沃尔克在《芬兰教育现场》“印证所学”一章节中指出,“自2016年芬兰开始实施最新的国家核心课程大纲后,学校在期末开始用描述性的反馈代替分数,更多地使用形成性评价”。[7]芬兰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选拔,而是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总之,芬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环节,不仅重视对于所学知识的评价,更加重视对能力养成的评价,旨在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高考作为高中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在芬兰学生的高中生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芬兰,所有高中生必须参加全国毕业考试,以获取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资格,母语是大学入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考试首先由高级中学教师进行评估,然后再由入学考试委员会成员进行评估。在试题命制方面,中国高考语文试题常常引导学生避开那些潜在的、有偏见的、有争议的话题,但是芬兰恰恰相反,芬兰的学生们经常被要求展示他们对变革、失业、暴力、战争、道德等问题的处理能力。如“媒体为了获得更多读者或观众展开竞争——会有什么后果?”“读书还是看电影?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材料和智能建筑等智能技术,带给人们什么机会和挑战?”这些问题跨越不同学科,极大程度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
总之,芬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我国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语文课程理念上,要明确语文课程的定位是为培养现代公民做准备,鼓励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获取广博的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构建人类文明社会做出贡献。第二,在语文课程内容上,继续积极落实18 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工作,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增强高中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在语文课程资源上,要增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积极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第四,在语文教学方式上,要更加考虑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为不同语言背景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后,在语文课程评价上,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支持、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应多采用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多用描述性的反馈代替冰冷的分数,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