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2 16:07:14闫晓娟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工程队自学

闫晓娟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一小学〈兰炼一小〉,甘肃 兰州)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和自学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引入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由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提出的,该教学法的核心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做好角色互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宰,有着绝对的权威,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永远是教学的主角。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厚,最终影响了教学效率。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好“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率。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要树立生本意识,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以便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陪伴者,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只有培养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最终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为了明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让学生先观察图形,寻找规律,结合四边之间的对应平行关系,学生进行总结,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设想和质疑,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内化,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枯燥的,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有效情境,培养自学意识

小学数学内容庞杂,知识点很多,覆盖面广,而小学生年龄小,理性思维还不成熟,面对这些知识,往往感觉抽象难学,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因此,数学老师要把“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引入课堂中来,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知识形象化,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培养起自觉学习的意识,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工程问题”时,老师可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以下的情境:学校正在进行工程建设,有两个工程队竞标项目,如果A工程队独立承建完成需要m天,B工程队独立承建要比A工程队多n天,假如让A、B两个工程队合作承建,则需要多少天?

这一问题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也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自主思考,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运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力的培养,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向高阶发展。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为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提供了空间,促进了数学知识的迁移与内化,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位置”时,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感觉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单纯进行概念学习,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时老师可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他们自己寻找和描述位置关系,以便获得直观的感受,然后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立足教改前沿,学习“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同时要做好角色的互换,指导学生进行自觉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习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自学·议论·引导工程队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穿越时空的工程队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6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46
临时工棚里的年味
工友(2019年2期)2019-02-19 03:51:56
机器人工程队
学习“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深层激趣,深入践行“自学·议论·引导”
建构“自学·议论·引导”模式,提升学生化学素养
文理导航(2017年5期)2017-03-29 14: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