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及其路径探究

2022-03-02 16:20刘建设吴仁明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基因

刘建设 吴仁明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原兰州军区时,“红色基因”一词被首次提出。红色,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颜色,象征着希望与使命,体现着责任与担当,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的潮流中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颜色;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DNA的代指,象征着传承,体现着生命和希望。“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特征。红色基因是指我们党领导人民和人民军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孕育、积淀、淬炼形成的思想路线、理想追求、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1]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是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在思政课堂中对学生的思想品格、政治意识、道德观念进行培养。

当前,学术界对红色基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有学者就思政课堂与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进行了研究。认为,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应通过建设红色基地、开发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核等多方面展开。有学者就传承红色基因的机制建构进行了研究。认为,传承红色基因应通过导向系统建构、价值系统建构、动力系统建构、支持系统建构等多方面机制建构。有学者就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面临的问题与融入意义进行了研究。认为,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堂面临传承主体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强、传承效果不佳等问题,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堂有利于使红色基因历久弥新,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中的实效性。纵观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对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传承红色基因的机制建构、红色基因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系作了较为系统化的研究,但对红色基因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的研究仍相对欠缺。笔者结合自身在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案例,就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做一个简要的剖析,抛砖引玉,以期求教于大家,并希望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一、中小学思政课堂中加强红色基因的重要性

1.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发挥中小学思政课堂的“独特功用”

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除具有一般课程所共有的课堂教学程序、知识教育、道德教育之外,融入红色基因的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还具有其独特的功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受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不完全同步性的影响,应试教育模式一度盛行,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中小学思政课学习一度出现“只背书,死背书”的现象,中小学思政课发挥的作用也仅限于知识性作用,其意识形态教育、红色基因传承效果不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加大思政课教育力度。为改变过去红色基因传承效果不显著的现象,应突出彰显中小学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的实际功用——“价值导向功能、铸魂育人功能、凝聚激励功能、引领风尚功能、提升战斗力功能、艺术审美功能”。[1]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注重生活中的红色文化吸收。第二,更加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注重红色内容的时效性。第三,更加侧重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四,更加注重红色道德教育。第五,更加注重思想创新。概括来讲,通过中小学思政课“独特功用”的发挥,在知识教育中强调红色基因的传承性与看待事物的全面性与新颖性,进而形成具有机制化、结构化、特色化的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

2.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中小学思政课堂“回归初心”

中小学思政课堂的教学目的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与彰显中小学思政课属性的本质要求。中小学思政课堂“回归初心”是针对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现状提出的。当前,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受到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外部干扰如西方思想的侵入与冲击、快速发展变革的社会经济衍生出的负面因素、社会媒介的多元化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化、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诱惑等;内部影响如教育体制有待改革与创新、中小学学校教育中专业思政教师的缺乏、中小学思政教师教学缺乏兴趣性与实践性、中小学生对红色基因思政教育的刻板映象等,这些因素都对红色基因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小学阶段的思政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形成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时间段,如果无法避免当前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直面这样的问题和挑战,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小学思政课堂“回归初心”就是为了应对在社会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由于受到网络信息与“西化思想”的影响,导致其历史性的部分被冲淡、其基因性的部分被冲淡的现状,其突出表现为一段时间内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在中小学生思想中的横行,而采取的必要反应是思政课堂“回归初心”这一项任务,即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的知识性与红色基因属性、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扩大思政课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课程占比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小学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一直在进行,加强党史教育与红色道德教育也是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努力与强调的,这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已经得以贯彻体现。简言之,中小学思政课堂“回归初心”,促进红色基因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传播,体现思政课红色教育、道德教育等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

3.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指引”

红色基因能否有效地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实际效果与中小学生红色信念的树立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认识。在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中,系统讲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吸收红色知识,其重要性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当前中小学生对学习红色文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理解为何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小学生有关系。因此,需加强中小学生系统接受党史教育、红色文化道德教育,使红色基因逐渐在中小学生的血液中得到传承。具体表现在中小学生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二十四字价值观的含义,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上的体现,以此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理解党和政府努力奋斗的目标与初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庚续传承而奋斗。其次,中小学思政课堂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中透露着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中小学生在接受其系统的教育影响之后,对待非社会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推动其理解红色基因传承和运用红色文化,并培养传承意识,推动其进一步身体力行地加入到红色基因传播教育队伍中来。让中小学生这一特定主体充分吸收红色文化,树立民族复兴“精神指引”,将为第二个百年计划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定的“资源”基础,这一“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资源”,这是智力资源,也是可再生“资源”。红色基因来源于百年党史与千年文化传统,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获取“精神指引”,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传承人与奋斗者。

二、红色基因与中小学思政课堂的融合度探究

1.红色基因与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融合度分析

前文已指出红色基因与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通过二者的含义及相关概念比较得知,红色基因与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是相互交融、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二者有共同的知识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共同的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历史及近现代仁人志士的奋斗成果、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强调传承性,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有合格的思想品德。其对立性主要体现在,二者所波及的范围不同,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强调在红色文化氛围中,采取多种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受教育者的年龄不受限制,“基因”播种的时空不受限制,在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行为中,产生红色文化认知与爱国表现即可;而中小学思政教学则更加侧重课堂教学,利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集到的各种资源、方式方法对中小学生这一特定的主体进行红色文化影响,受教育者的年龄主要针对人的中小学时代,其教育的对象已经在幼儿或者其他基础教育中受到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已经初步具备红色基因因素,表现形式更加注重在中小学生这一受教育者主体如何系统地发展红色基因以及检测与纠正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中出现的偏差与不足。简言之,红色基因与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是相互交融的关系,是传播与被传播的关系,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是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目的与基本内容之一,而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是传承与系统化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

2.协调红色基因与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融合度

理解了红色基因与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融合度之后,对于如何协调处理红色基因与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对立统一关系,就需要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

对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内容而言,红色基因与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相交融,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展开红色文化渲染,服务于筑魂育人。百年积淀的红色文化构成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和红色基因的目标与内容具有基本一致性,其理论来源都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来源都是人民群众的不断创新与实践,所以要让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服务于筑魂育人,应不再单纯强调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以配合应试,而要更加侧重红色基因文化氛围的渲染,从而扩大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红色基因传承范围。尤其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一具有历史节点意义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其内容的选择具有红色文化的方向性,在加强红色知识传播的同时,还应加强行为上的践行与反思,以提升红色基因在中小学生血液中的实际传承度,完成时代与历史的延续。

对红色基因的传承途径而言,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充当着“基本途径”的角色,理解这一角色,从两个层次来展开。一方面,这一“基本途径”角色是被中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与教育实际、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发展特点所影响的。中小学时代作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更加容易接受教育所传达的观念,故在这个时期中小学生接受教育且主要是学校教育的情况下,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作用凸显。另一方面,这一“基本途径”角色起的作用也要仅限于“基本途径”起的作用,需要其他传承方式的配合,换言之,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虽然是作为中小学时代传承红色基因所要求的“基本途径”,但其比重不可过于扩大,达到完全“一家”,因为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而应是各种环境的综合影响,而每一个环境,其充当传承红色基因的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如家庭红色基因的传承、社会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基因在人的一生中整体性传承等,不可单方面降低与抹杀这些传承方式的地位与作用,传承过程本就应注重整个传承红色基因环境方式的协调性。

3.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实践经验总结

论述红色基因与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融合度,需要实践经验总结加以佐证。笔者在湖南省邵阳市部分中小学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实践,对红色基因与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融合度进行实践论证。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的知识成分主要由带有红色基因的知识组成,因此接续前文论述,在实际的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处理中,表现为“重知识”与“重氛围”的协调,两者不可只重一极。过于“重知识”会导致出现“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记得了知识,却不明白自己为何而学;过于“重氛围”会导致出现学生吸收思政知识、传承红色基因思政教育的空泛化,若让学生以此为主要方式,则易形成消耗时间多、见效周期长。因此应将红色基因在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中传承的知识性与氛围性协调起来,这是理论方面的因果关系。由于在实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目的是多重的,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加之其本身年龄的特殊性,教师即便做好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教学,传承红色基因,学生也难免会出现偏向一极的现象。例如笔者在实际思政课堂教学中,从学生为主体的方面看,成绩好的学生易侧重于吸收知识性以提升考试成绩,而成绩较差的同学更加侧重氛围的体验;从教师为主体的方面看,教师营造严肃的知识环境,学生易出现疲劳学习,教师过多铺垫趣味性氛围,中小学生又会仅仅投入有趣之中,从而吸收知识较少。鉴于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分析,笔者在六个月的实际教学实践中,利用四周时间,分别进行了完全趣味性与完全知识性红色文化教学,通过行为观察与知识检测,发现其对学生的影响都是片面的,故最后采取整体氛围的有趣性与严肃及时的知识性考察相结合,来探明其红色基因的掌握程度。即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在教学备课环节就应该将知识与本地文化、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采取举例论证的方式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理解知识;其次,必要的检验方式配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身边实际、结合湖南省邵阳市本土红色文化讲解知识,增加趣味性与吸引力,然后通过简单直接的知识考查与行为关注,对错误行为予以及时的纠正,以达到“当场学习,当场吸收”,实现知行合一。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的知识结构特点也是影响红色基因实际传承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反复实践中研究红色基因如何更好地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最后的实践效用展现为:学生均初步具有正确的家国观念与爱国主义意识,清楚分辨生活中的红色文化知识,明白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所在,学习成效较为显著。概括来讲,思政课堂传承红色基因的落实,归根结底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充分配合,提升学生自主感悟红色基因的能力。

三、红色基因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的推进路径

1.红色基因结合本土红色资源展开特色思政教学

“红色基因传承以红色文化体系作为记忆的主体,以一系列革命文献、革命战争遗址、文学文艺作品、革命歌曲和文物、纪念地、革命根据地、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仪式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价值理念等符号系统为载体。”[1]积极利用本土化红色资源进行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特色思政教育,将本土化的红色资源充分利用,如定期展开红色资源学习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去本地博物馆感受近代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独特的红色文化氛围;组织中小学生在特定的地点进行旅游与爬山活动,以远距离的步行辅助以红色革命中的长征精神讲解,达到“重走长征路”的实践效果,让学生更加体会先辈的艰辛革命史与感知红色基因中的思想信念;分批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看望老兵活动”,让中小学生与经过革命岁月的抗战老兵、老党员对话,直接感受红色文化的渲染等。“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突出强调在实践中利用本土化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在中小学生的血液中传承。

2.红色基因结合网络信息平台展开特色思政教学

中小学思政课堂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性需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信息化浪潮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需积极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以往的红色资源大都以文字和实物方式展现,现今可以将其变成电子形式,让文字变成图像,让实物走上荧屏,让静态变成动态,让无声变为有声,使之动起来、活起来。”[1]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将红色文化知识直观化、立体化、动态化地展现在中小学生的视野中,如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建党大业》《八佰》《亮剑》等;合唱红色歌曲——《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使中小学生更加直接地吸收红色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学校也应积极搭建校园信息共享平台,设置网络红色资源学习活动,如定期投放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学习观看,做到“家校联合”,积极投放平台红色文化讨论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思政教师负责红色文化讨论的积极引导,从而构建起“教师引导、朋辈引领、知行合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4]中小学生作为一个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特殊主体,极容易受到西方思潮思想的影响,网络信息平台作为中小学生易接触到的信息平台之一,学校教育应积极利用起来,根据本土的信息教学资源推进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堂建设,做到教师合理引导、班级集体主义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个措施,综合推进学生的红色基因传承与实践。

3.红色基因结合百年党史展开特色思政教学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5]红色基因本就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而红色文化又是百年党史沉淀所形成的,让红色基因在中小学思政课堂上得以传承,学习百年党史是其内在要求。学习党史,学的是其思想内核。百年前的中华大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国这头“东方雄狮”犹如砧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具有先进意识的仁人志士不甘于落后,立志于救亡图存。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打压,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中共一大”,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面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背叛革命,他们在南昌结成了统一队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他们在西安促成了统一战线,以血肉之躯捍卫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从泥泞的道路上走来,引领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每一次关乎中国命运的抉择,都有着他们的身影。他们将百年党史注入中小学思政课堂,化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传承他们的精神内核——伟大的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6]。学习党史,学的是其实践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之所以成功,是因其勇于实践、勇于检验、勇于总结。“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5]中小学思政课堂在讲解教材知识时,应将百年党史穿插其中,结合党的每一段艰辛奋斗史而具体展开,让中小学生做到知史以明志、知史以明理,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理解先人们的红色奋斗历史,更加理解国家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也能从实践上谱写新的红色文化,传承新的红色基因。

4.红色基因结合班级文化氛围展开特色思政教学

红色基因能否有效地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发挥红色基因的实际效用,与班级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大主体因素,对于中小学思政课堂,教育者就是思政教师,“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7]中小学思政教师在实际的中小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加大引领性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思考讨论,采用引导性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开展及时的红色基因理论知识考核,塑造红色文化氛围,加大红色基因理论知识考核分数的占比,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与增加重视程度。其次,穿插的红色文化知识应侧重红色革命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中小学生作为中小学思政课堂传承红色基因的受教育者,应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组织红色文化学习活动,如在教室角落摆放红色书籍,让中小学生自行选择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组织班级手抄报、黑板报活动,让红色文化充满课堂;组织红色文化征文比赛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提升中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一系列特色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具体开展,通过班干部与班级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形成思政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的集体氛围,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在思想上首先树立好中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与传承红色基因目的与内容的基本一致性,理解红色因素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有着“精神指引”“回归初心”等重大意义与作用,明确红色基因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中小学思政课的实效需要更大范围的突破、更高程度的提升,为一线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更加简单直接地找出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根源提供新思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践行第二个百年计划、培育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人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基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