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践

2022-03-02 07:23徐汉东
现代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区域素养评价

■ 徐汉东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新时代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 年3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 (教基〔2021〕3 号)。该指南着力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以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新要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既是服务党和国家教育大局的迫切需要,是坚持立德树人办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在需要。

一、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梳理文献和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管理机制亟待完善。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协调好市、县(区)、学校各方是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开展的重要基础。但目前还存在市级层面“唱独角戏”、县(区)为了排名恶意竞争、学校敷衍了事等问题,因此,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管理机制亟待完善。

第二,符合“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要求的评价体系有待构建。受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评价即考试”的错误评价理念还存在。一方面,由于评价理念偏差导致学业水平的评价还建立在考试的基础上,评价者应转变观念,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应依据《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符合“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要求的评价体系。

第三,评价人员队伍还不够专业。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实施需要很强的专业性、科学性,但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在评估队伍中,还存在教研员兼职评价工作、非专职教育人员评价相关专业人员等问题。这就要求针对现有人员建立专业队伍培养机制。

第四,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还不够完善。学校作为教育教学发生的第一场所,是评价结果运用的主体,也是真正发挥评价诊断作用的主体。但在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往往止步于发布评价报告,后期结果的运用效果、整改效果等没有进一步跟进,“最后一公里”没有走完。

因此,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尚未有更多的、较为完备的经验,还存在很多关键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济南市尝试有效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意义重大,能为改善全市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扭转教育质量评价的“五唯”倾向,有效促进全市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与全面提升。

二、济南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总体设计

(一)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内涵

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国内外有很多研究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式、评价意义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和国内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开展能够及时发现教育管理、教师教学、学生身心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可充分发挥诊断功能,有效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升。

根据有关理论研究和国家对于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监测的有关政策,结合济南市已经开展的实际监测与评价工作,把“综合素质评价”界定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义务教育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改进和提高义务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多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研制与开发评价工具,探索开展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二)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思路

为破解上述问题,探索解决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转变陈旧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念,转变“唯分数”“唯升学”等单一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济南市发布《关于开展济南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监测机构,全面启动了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

(三)创新评价方式

要做好综合评价,就要学会借鉴全国经验,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完善细化评价指标,我以尝试研究、探讨如何体现济南地域特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方法,从而推动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的实证分析,既是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又是准确把握济南市义务教育质量状况、提高教育质量评价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在评价过程中,我以把专题评价作为补充,重点推进区域教育质量的增值评价。筹划成立了市级工作领导小组,做好了评价工作的组织保障,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评价人员专题培训,建设一支优秀的评价骨干队伍,从而积累重要的人力资源。

三、济南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践路径

(一)明确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流程

要做好评价,就要有一定的工作流程,才能使评价的过程更加严谨和规范,才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全市明确了工作流程。

(二)形成市、县(区)、校三级评价管理机制

为了让每个层级、每个人明确分工与职责,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成立了由市教研院领导任组长的市级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县(区)、学校三级评价机构,分设不同机构负责人等,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要保证评价工作顺利开展,还要争取政策、经费和人员的有效支撑。

(三)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一方面,依据教育部和山东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要素,我以确立以学生素养为重点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既关注学生发展,又注重学生成长环境;既关注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既强调定量评价,又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的学业质量评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评价工作流程,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质量要求,考查学生相关学科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1.课业负担监测。结合全市中小学课业任务、课业压力、学习能力、教学支持和身心反应等情况,明确了全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指标与监测点,进行了细致、翔实的研究和监测。

2.学业增值评价。借鉴国内外先进增值评价理论,尝试构建具有本土化、易操作的增值评价体系。2019 年,以长清区和南山区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三年的追踪监测研究。在丰富完善增值评价内容和指标基础上,可以了解两个区域初中阶段学生学业质量增值状况及身心发展情况,发现学生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探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策略,促进教育质量科学发展。

(四)组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专家库,建立专业队伍培养机制

要构建完善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就要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增强教育评估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为此,全市采取个人申请和单位遴选相结合的方式,遴选首期市级评估专家338名,主要参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理论的研究,探索评价和监测科学实施的流程,共同参与各级基础教育质量重大问题的调研和教育教学专项评估等,在探索实践中促进评价队伍的专业成长。

(五)强化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运用

报告反馈是宣传教育质量评价意义和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区域、学校和教师内涵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先,我以积极探索评价报告反馈改进机制,尝试“发布+解读”“反馈+改进”“专项+培训”等多种反馈方式,满足了区域和学校对监测数据解读的个性化需求,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助推作用。其次,我以还积极构建区域自主挖掘、反思和改进研究机制。将评价数据下发至各区域,指导区域和学校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经验,基于数据开展过程性诊断并实现自主成长。区域进行数据挖掘,对学校精准诊断、合理归因,助力学校科学施策、靶向改进。最后,我以还建立了跟踪督导评估机制。反馈结果以后,组建学科专家团队对各区域在评价过程中的问题整改进行督导,对改进结果进行跟踪,对改进效果及时评价,促进决策管理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实现品牌示范、特色建设、内涵发展等方面的跨越。

猜你喜欢
区域素养评价
分割区域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区域发展篇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区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