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培智学校综合课程实施探究

2022-03-02 02:44:54许家靓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培智评价过程

许家靓

一、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培智学校综合课程实施的可行性

培智学校学生在智力、理解力、注意力、情绪控制、肢体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难以将一节课上分散的知识进行类化和泛化,因而综合课程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知识整合,并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生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也明确规定,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实践性、综合性课程。因此,推进培智学校综合课程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及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项目式学习本身具有综合课程的特点,因此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培智学校综合课程能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更好地掌握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实现能力的提升。

二、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培智学校综合课程实施的特点

(一)项目思维的课程设计

项目思维是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特点。其一,从学生来看,它要求学生对整体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效的把握,这样才能使整个项目有条不紊地运行[1]。包括整体的探究计划、小组如何分工合作、需要调动哪些学科知识、怎样一步一步去实施、最终要做出一个什么形式的产品等。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培智学校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通过模拟、实施科学研究的方式,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养成严谨求真、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和做事方法[2]。其二,从课程整体来看,项目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包含一系列开展科学规划的过程,即设计驱动问题、规划项目评价和管理项目过程,具有整体性、科学性、项目性的课程设计特点。因此,在培智学校“大拼盘”形式的综合课程中,项目式学习的项目思维、科学思维能够提升综合课程的有序化、协调化、系统化。

(二)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

培智学校综合性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由于综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师会按照不同的标准组织小组合作,并设计多样的环节让学生对综合性的课程内容保持学习动机,更好地适应整个教学过程。鉴于培智学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的实际,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如何最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培智综合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模式,是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它在强调合作学习重要性的同时,更加强调操作化、动手做的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于实践中提高多种能力[3]。培智学校学生迁移能力以及学习动机不足,更加需要真实情境下的实操性练习,从而形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实现全方面综合发展。

(三)目标驱动的多元评价

培智学校的综合课程评价应具备灵活性,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习的过程。项目式学习在评价方面也始终注重“以评促改”,不局限于传统的评价方式,旨在完整地表现整个学习过程,强调目标任务驱动的多元化评价。这种多元化分为两个方面。其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自我、同伴以及教师。在不同主体的多方面多角度反馈中,评价与教学的过程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其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学习者在整个作品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过程中能力的增长,即过程性评价,也关注最终呈现的项目作品成果,即终结性评价。它强调将技能、策略、计划、实施、监控和评价联系起来[4]。最终,学生要将各种主题概念综合起来,并将认知、情感和自我调控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项目式学习能够促进培智学校综合课程评价方式的有效变革,进一步提升其评价力度和效度。

三、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培智学校综合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以学生能力为前提,注意课程综合的适度性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培智学校中的项目式学习在不同班级的适用程度不尽相同。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设计利于培智学校学生理解的驱动性问题。大部分培智学校学生理解能力存在缺陷,对复杂问题的解码存在困难,因此设计的问题需要符合其现阶段的能力水平。第二,注意调动培智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培智学校中,尤其是低年级,许多学生学习能动性不足,缺乏社交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应关注和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进而在设计课程时融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项目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基本身心状况。项目式学习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类型较多,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与障碍类别对项目内容进行差异化的设计。

在确保学生能够接受项目式学习方式后,教师应当把好课程综合的“度”。首先,人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物质生活,也有精神生活;既有个人生活,也有家庭生活、集体生活。这些不同的部分相互渗透,构成一个综合性的整体[5]。相应地,培智学校学生也不应仅仅只是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还需要获得更多思想情感及价值观上的发展。教学应当依托于学生生活且高于学生生活,应对教学的材料内容进行美化与加工,不能仅停留于原始生活经验的再现。其次,在培智项目式学习中,无论是跨学科的教学还是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综合课程都应当把握好主次。虽然项目式学习是一个具有课程综合化特点的学习模式,但是如果偏离了原本的分科教学,或者让所有的学科都成了学生的第二门生活适应课,那么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就会失去系统性和条理性,也不利于其对学习内容的建构与内化。

(二)以人格培养为核心,重视教学情境的创造性

培智学校学生往往在认知与情感方面存在缺陷,这会阻碍他们人生观和完整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课标》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建构知识的认识体系[6]。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有更多的亲身体验和参与的机会,也更容易被培养出丰富的社会情感,形成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友好、和谐、自然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感知项目式学习所产生的情感过程。项目式学习提供多种情境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培智综合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里增进情感认知,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以小组合作为手段,关注项目学习的参与性

项目式学习强调的是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真实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和较长时间的探索,才能有效地完成项目,产出高质量的项目学习成果[7],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目前许多培智学校尝试运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改革教学,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能力进行分组教学成为常用的策略[8]。这种做法往往无法取得最佳成效。应探索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学习成绩等不同要素进行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任务,提供特别支持,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如下三种特别支持。第一,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即障碍程度较轻的学生指导和帮助障碍程度较重的学生学习,以实现互相帮助、互助共进[9]。第二,教师的课堂辅助。即教师在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其具体学习情况给予恰当的支持。第三,家长的课后辅助。培智项目式学习的问题设计具有综合性、生活化特点,使得家长的参与作用突显。家庭所提供的后续支持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泛化,让他们在自然的情境当中探究、解决问题。

此外,可采取轮流做“小组发言人”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学习讨论。在进行学习评价时,教师也应注意对小组集体成绩的肯定,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产生集体荣誉感[10]。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综合化,提升培智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培智评价过程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青年心理(2021年28期)2021-05-23 13:21:10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8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1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
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04: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