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现状调查与诊断分析

2022-03-02 00:58
职业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院校教材高职

易 洁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00)

0 引言

2019年12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教材〔2019〕3号),指明了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在职业教育教材管理中“指挥棒”的作用,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诊断分析。

1 调查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统计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问卷为自编“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教材情况调查问卷”“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问卷内容涉及高职院校教材选用与使用、教材建设规划、教材编写、教材开发等维度;以随机发放,现场填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对象选取H省10所三年制高职院校,学校有公立的,也有民办的;有校区位于省会城市的,也有位于地州市的,多地综合考虑,保证了样本具有代表性。

调查活动共发放学生问卷508份,其中回收有效答卷496份,回收率97.6%。有效答卷中大一学生171人,大二学生229人,大三学生96人。发放教师问卷152份,其中有效答卷150份,有效回收率98.7%,从调查统计结果看,调查覆盖10所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专业,调查结果有较强的代表性。访谈对象是参与调查问卷填写的部分教师和高职院校负责教材管理的工作人员,访谈结果作为问卷的辅助。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材管理多由教务处负责,包括教材征订、采购、发放与供应、结算、开发和建设等,少数学校的图书馆也负责教材采购、发放与教材供应。有80%的高职院校教材管理手段还局限于在计算机单机操作上,与各二级学院和外界的信息交流、沟通相当一部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效率低、准确性不高。不同专业使用的各类教材所形成的各类报表、订单、结算单的大量增加,加大了教材管理的工作量,传统的表格式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管理要求[1]。

调查显示,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出台前,由于教材管理缺乏顶层设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不完善,高职院校在教材选用、教材使用、教材内容、教材开发等方面存在着实践方面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教材选用对教材管理的影响

2.1.1 教师在教材选用时不知所措

教师依据教务处修订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期开课计划选定教材,64%的任课教师对如何辨别规划教材和普通教材不是十分清楚,通常被教材封面标识的“专业规划教材”“专业规划应用型教材”“专业精品教材”等所误导。

2.1.2 教材选用缺乏有效沟通

调查显示,80%的高职院校由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自主选择教材,存在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授课会选择不同教材的现象,由于教师在教材选用过程缺乏统筹协调,导致教材内容的知识模块重叠或者缺失。

2.1.3 优秀教材和新教材选用率降低

一方面受教材选用渠道的影响。有60%的教师选用教材是通过出版商和教研机构或其他教师推荐的教材目录,受选用教材信息渠道限制,教师无法获取全国职业教育优秀教材。另一方面,高职实训教材不足。如某高职院校“音频节目播音与主持”课程仍选用《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教材,该教材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教师选用这本教材的理由是其实训内容较多,更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2.1.4 教材选用以校内教师自编为主

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重点教材外,其他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国防教育教程”等公共课教材均由本校教师自编。教师出于对图书发行等因素的考虑,势必会增加自编教材的选用。

2.1.5 教材审定实效性不高

调查显示,一半以上高职院校成立了教材选用委员会,但由于每学期要选用教材数量有上百种,教材委员会不可能对每本教材进行审定,同时由于缺乏对教材选用的指导,包括选用原则、标准及形式要求,使得教材选用审核实效性不高。

2.2 高职院校教材使用情况对教材管理的影响

高职院校为方便上课和学生学习,要求学生统一购买必修课教材,并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发放和统一结算。

2.2.1 教材是教学主要载体

调查显示,90%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从教材中获取的知识比较多,教师以教材作为教学蓝本,94%的学生认为期末考试与教材的关联性很强,课程考试命题一半以上源自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考的一致性。

2.2.2 不同年级学生对教材内容关注点不同

2.2.3 学生使用教材频度不高

调查显示,52%的学生只有在上课或完成作业时才会翻阅教材,有3%的学生基本不翻阅教材,上课不携带教材,教材随意丢弃的现象时有出现。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部分高职学生(单独招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学生对使用教材的态度反映出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尚存不足。

2.2.4 与教材配套的数字化资源使用频率较高

调查显示,8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经常使用视频、音频、多媒体软件、动画、PPT等与教材配套资源进行课堂讲授;课堂上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学生对以项目实际工作过程、任务驱动式、纸质教材+数字化资源的教材更感兴趣,对教师教学改革充满憧憬。

2.3 高职院校教材内容对教材管理的影响

在对被调查的高职院校近三年以来教材征订书目进行分析,以及对教材管理人员的访谈时发现,教材内容对教材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教材内容的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职业技术的技术和标准更新快,然而调查发现少数高职院校的部分教材出版时间已超过五年,如“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目前市场上适合此课程并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只有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12年9月出版的《出版物市场调查》。除此之外,市面上没有其他教材是专门针对出版物市场领域的市场调查类教材。个别专业选用本科或企业培训教材,如前文所述《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教材。

二是教材内容滞后于现代高新技术发展。一方面受教学资源配置影响,如“视频编辑与制作”这门课程因为少数高职院校机房配置老化、硬件赶不上软件更新速度等原因,教材只能选用《边做边学Premiere Pro Cs4视频编辑案例教程》,而实际视频编辑软件版本已更新至Premiere CC2020,对机房硬件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编写团队专业技术水平较低。职业教育教材编写需要校企双方的参与,教师单独编写的教材是难以把工作场景、真实工作流程、行业企业标准融入教材的,所编教材知识体系陈旧、滞后于产业发展,与实际工作案例联系少[2],岗位结构不合理,立体资源单一,不够开放。

三是教材呈现形式比较单一。目前高职选用的教材以纸媒为主,出版社提供给教师的教学资源如PPT课件、教案、教学大纲、动画和视频资料、试卷和题库等,资源非常有限,教材拓展的广度和深度严重不足,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上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对于滤波,不仅要滤除噪声,还要保留信息,尽可能减少模糊,为检测提供便利条件。现结合实际的裂缝图像,分析几种不同滤波方式,同时根据平均像素偏差,对不同算法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2.4 高职院校教材开发对教材管理的影响

2.4.1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缺乏整体规划

调查显示,有56%的高职院校通过各类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教材建设。例如国家骨干校、国家普惠专业、省特色专业、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省卓越校等都会立项建设一批教材,待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教材建设也就停止了。可见职业教育教材结构缺乏内容规划,缺乏职教特色的系统设计,未形成高职院校完整的规划,没有解决职业院校要用什么教材、缺乏什么教材、开发什么教材、倡导什么教材的问题。

2.4.2 自编教材质量难以保证

调查显示,67%的教师有参加教材编写的经历,编写的教材大多以校本教材为主,参加过高职高专教材,特别是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的教师非常少,教师编写教材的水平有限。已有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现有教材不能体现职教特色,所任课程的教材不能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实际,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少数课程的教材选择空间有限。如“歌曲演唱”是音乐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使用由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编写的《中国民族声乐教程》,所选作品都是经典的、优秀的声乐作品,无论是从思政层面还是从艺术层面,或者是从作品分年级、分演唱水平层面,都是非常适合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使用的。但教材出版于2010年,时间比较久且不适用于高职层次,所以教师只能自编教材。由于自编校本教材缺少审核环节,其质量堪忧。

2.4.3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力量不足

调查显示,有68%的教师认为国内职业教育教材市场呈现教材种类多、精品少的现状。部分教材虽然在体例上采用“项目”和“任务”形式,但实际上依旧以知识体系为主线构建教学内容,只是用项目、任务替换了先前章、节、目,其内容并不是基于工作过程或任务导向进行的项目设计。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学校相关激励措施不到位,编写者投入大量精力编书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校企“双元”开发教材机制还没有建立;三是在教材编写审核环节缺乏有效管控,加上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限制,教材质量难以保障。

2.4.4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缺乏参考标准

高职院校教材以纸质为主,因此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开发成为职业院校建设的重点。职业院校专业类课程种类众多,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耗资巨大,需要资金和技术投入[3]。少数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已在试行“1+X”证书制度,然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如新型活页式教材面临不知如何编写、如何使用的困境。基于“1+X”证书制度的活页教材没有形成相对规范的样式。

3 基于《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思考及举措

高职院校要深刻领会上级部门教材管理文件要义,教材管理的每个环节要用制度进行约束,严格执行教材的编、审、用管理流程,积极贯彻落实教材建设规划和《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教材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对学院教材的编写、征订与使用指导与管理工作。

3.1 按照需求征订,强化教材计划管理

通过教材信息系统收集各大出版社教材建设的动态信息,建立优秀教材最新样书展示厅,及时提供出版目录等方式,拓宽教师了解和选用教材信息渠道。细化教材选用办法,严格落实教学方案,按开课计划提出开设课程书目,坚持凡选必审的原则,在教材征订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关。

3.1.1 制定教材选用原则

制定《教材管理制度》,明确教材选用四原则:一是适用性原则,即选用与课程内容匹配的教材;二是更新性原则,即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三是优秀性原则,即优先选用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四是价格优先原则,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定价偏低的教材。

3.1.2 严格教材选用计划申报

主讲教师依据教材选用原则提出教材使用版本,详细填写“教材报定单”,经教研室(系)主任主持集体讨论认定后,由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签字上报所在二级学院(系部)汇总。各二级学院(系部)汇总本单位教材征订单,由教学副院长(副主任)主持召开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会议,集体讨论确定最优教材选用方案,方案经单位主管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交教务处教务科汇总。学校鼓励教师自编教材,但各二级学院(教学部)教研室主任、院长(主任)在进行征订教材前要仔细审核新编教材是否具备出版单位和书号,对主编还在修改,尚不能正式出版的教材在征订前就应明确予以删除。教务处不受理个人的教材申报计划。教务科在汇总各二级学院(系部)的教材选用计划后,根据教材库存和学生人数编制全校教材订购计划,报教务处分管副处长、处长审批。

3.1.3 一门课程只征订一本教材

同一门课程不同的任课教师在征订教材前,应加强沟通,共同征订一本教材;为减轻学生压力,除了教材以外,不可随意增订教辅、教参等教学用书,不可征订通识活动课程教材,不可征订上课时根本不使用的教材,不可重复征订教材。

3.1.4 优先选用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教师选用教材前要能识别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标识图案及使用要求。国家级规划教材标识图案由书籍和手的变形体有机组合而成,通过手形动态变化形成书籍基本形态。标识标准颜色为蓝色和绿色,标识图案寓意“做中学、做中教”,突出强调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见图1)。标识仅限用于教育部公布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标识与“‘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字样一同使用。标识与字样印制于教材封面和内封,书脊也可单独印制标识,标大小原则上为直径15~20mm。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Java程序设计基础》样书(见图2)。

图1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标识

图2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Java程序设计基础》样书

3.1.5 教材变更应履行相关手续

教材一旦确定,不可随意改动。如果教材采购部门提出教材无货需更换的建议,征订部门须及时填报“教材征订变更申请表”,并按流程办理相关手续。

3.2 引进管理系统,实现教材现代化管理

随着高职百万扩招和《职业院校管理办法》的出台,对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制度、管理队伍、信息化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根据本校现有管理模式,在校园网环境下,开发或采购一套教材管理系统,对接教材出版部门教材信息数据库,形成信息共享的教材管理平台,对教材的选用、征订、发行、财务汇总等事务进行统一管理。任课教师用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录网站,上传自己教材选用信息,学生用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录网站,查询要学习的课程和教材信息。把教材从选用到结算过程网络化、公开化,使教材管理人员摆脱手工管理操作繁杂、业务量大、信息查询不便、统计难的困境,实现教材管理的无纸化和网络化,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教材管理人员要走出去,到管理经验丰富的学校学习取经,并外出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和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以提升本校教材管理和服务水平。

3.3 进行招标采购,实现教材供应社会化管理

教材供应社会模式可概括为:高等学校的教材供应和服务职能交由图书发行公司/出版社负责,学校教师和学生自主选购所需教材品种和数量,学校只负责提供教材使用信息和订购计划,不介入教材征订、采购、发放和款项的收取等工作的一种高等学校教材供应模式。[4]为推动职业院校教材供应全面社会化,高职院校可本着信誉好、服务好、价格低等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从众多教材供应商中择优选择中标单位,剥离出教材的采购供应、保管、发放、结算等职能,交由中标方负责。中标方在服务质量上做出承诺,如每学期教材征订前一个月无偿提供各大出版社及新华书店教材征订目录,及教材出版信息、发行资料等,及时提供教材出版发行的新政策,并能协助学校教材负责人做好自编教材的联系出版等等。实行教材的公开招标,有利于提高教材供应质量,降低教材库存,又能使教材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教材需求计划、教材选用质量的监控和教材供应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5]。

3.4 实施校院二级制度,强化教材建设管理

用文件形式明确校院二级权责,使高职学院教材由过程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学校教务处制订教材管理制度、教材中长期发展规划,设定年度工作目标,并根据各二级学院的特点和基础,向二级学院分解工作任务。教务处做好平台建设,开展教材和教学改革研究建设,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负责优秀教材的评选,指导全校性教材建设研究。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本院教材选用、教材发放,并根据学院自身学科专业特点落实本院教材建设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负责开展和安排教材编写的日常工作。针对学生上课不带教材的情况,各二级学院、任课教师都应该重视并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引导。同时,学校设立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二级学院设立教材建设委员会分会,教材建设委员会由学校聘请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热心教材建设工作的专家任委员,任期3年。加强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教材选用、教材评价、教材评优、教材评估等职能的建设,通过健全教材管理机构,为教材建设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3.5 开展校企合作,加大教材编审管理

教材建设是高职学院内涵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编写队伍采用学校教师+企业教师双师结构。要求学校教师为一线岗位工作的专业教师,熟悉专业所面向的就业岗位及专业课程,并且有行业工作背景或者专业实践经验;企业教师为一线岗位工作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企业教育资源。教材主编应是专业带头人,或者讲授该课程3年以上的教授或副教授,对教材编写质量负责。坚持凡编必审,编审分离。编著者完成书稿(手写稿、打印稿或软盘)后,将书稿和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一并交给出版社,并请两名专家(其中一名必须是讲授过该课程的教师)对书稿的内容质量进行审查,经审定达到出版要求后签订出版合同。教材出版经过两届(含两届)以上的学生使用,可申报省级优秀教材奖或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材质量评估及出版物的评奖工作。

3.6 加快制度建设,落实教材激励管理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教材排查为契机,为促进教材建设工作的开展,制定《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以及一些具体激励举措:把院内教师编写出版教材列入职称评聘的基本依据,如主编两本国家规划教材可直接评教授,主编一本国家规划教材可直接评副教授;对获得教材优秀奖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如省级优秀教材奖励现金2万元,国家规划教材奖励现金6万元;设立教材建设与研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编制体现学校优势和特色、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新兴学科的教材,落实各级纳入规划和立项的教材优惠政策,并提供配套资金。另一方面,利用市场换取支持。高职院校的教材采购可跳过供应商,直接与出版社进行对接。每学期的教材选用和征订仅限与本校开设专业相关的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并要求这些出版社在教材出版方面给予教师大力支持和帮助。

3.7 加强理论学习,厘清“课证”活页式教材内涵与特征

活页式教材通常以单个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以活页的形式将任务贯穿起来,强调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基础上的实践和应用。[6]“课证”活页式教材是指,通过梳理“1+X”证书制度模块及标准,制定实训任务和技能项目,从而开发编制具备实际指导意义的实训指导书,将其以活页的形式体现出来。[7]“课证”活页式教材有如下特征:

第一,形式新颖,活页可增可减。首先,在内容设计上,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技术、不同技能需求、不同受众人群合理进行内容编排[7]。其次,在装帧方式上,活页式教材开本一般小于16K,纸张较厚,用螺丝钉装订,或是类似台历装订。活页化教材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在每一个项目后面备有5%左右的空白页,供学生记录、补充、拓展等用途;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教材内页抽出或加入新书页;教师可加学情分析、课后总结、随堂测试,学生可加企业新闻、招聘信息、行业标准等。

第二,标准规范,培养职业意识。活页式教材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有机融入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特点,按照工作手册式结构编写教材微观结构、内容和学习成果测评标准;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教材的体例结构。每个模块/项目结束后设计一个代表本模块/项目综合水平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包括成果名称、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三,模式创新,实现理实一体化。在教材内容编排上,采取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战演练+在线课堂的结构框架,突出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很好地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以学生为主,教材转变为学材。充分发挥活页式教材的特点,结合课程平台、学习平台、二维码、视频、微课、三维图、测试题、企业培训视频(企业工作规范、工作原理)、网站、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形成专业化的教学资源池。任务导向教材一步一图,相关详细解析、拓展、微课、图像、仿真都以项目的形式呈现,学生“按图索骥”,获取知识点的能力极大提升,通过二维码与信息化教学资源链接,教材立刻变学材,学生更容易理解。

4 结语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教材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教材管理体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实现教材管理网络化;加强教材建设研究,推进新形态教材开发与应用。

猜你喜欢
院校教材高职
教材精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