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吴芋里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520)
腹股沟疝是最为常见的腹外疝。老年人可因腹壁的肌肉出现退行性病变、存在可导致腹内压升高的疾病(如前列腺肥大、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便秘等)而引发腹股沟疝。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疝修补手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1]。近年来,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该病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降低了其术后病情的复发率[2]。研究发现,在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单纯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其进行麻醉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3]。本文以2019 年2 月至2020 年7 月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这类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7 月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一阻滞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30 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详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
纳入标准:年龄介于40 ~75 岁之间;具备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指征;无相关麻醉药物的过敏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麻醉分级为Ⅰ~Ⅱ级;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合并有恶性肿瘤;合并有精神疾病;难以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在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为其开放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其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同时协助其进行面罩吸氧,并为其静脉滴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以维持其机体中水电解质的平衡。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单一阻滞组患者进行麻醉。具体的方法为: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在M-Turbo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由美国索诺声公司生产)探头(频率为6 ~13 MHz)的引导下,对患者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间隙进行穿刺,在针尖到达腹横肌的平面且回抽穿刺针无血后,为其注射20 mL 浓度为0.4% 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636,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联合阻滞组患者进行麻醉。具体的方法为:在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与单一阻滞组患者相同)后,在其髂前上棘与脐部连线上方约3 cm 处进行穿刺,然后在超声探头的引导下,向其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的分布区域注射15 mL浓度为0.4% 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在两组患者注药完毕后,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待麻醉药液在其腹横肌的平面上扩散、完成阻滞后,对其进行后续的手术操作。
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镇痛的效果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包括血压降低、恶心、心动过缓等)的发生情况。术后2 h、4 h、6 h 及12 h,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患者麻醉镇痛的效果进行评分。该评分法的分值为0 ~10 分,患者的VAS评分越低,表示其麻醉镇痛的效果越好。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分别采用t、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阻滞组30 例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00%,单一阻滞组30 例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6.6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术后2 h、4 h、6 h 及12 h,与单一阻滞组患者相比,联合阻滞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3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对比(分,± s)
注:*与单一阻滞组相比,P <0.05。
组别术后2 h术后4 h术后6 h术后12 h联合阻滞组(n=30)3.44±1.16*4.22±1.18*2.24±0.94*0.96±0.37*单一阻滞组(n=30)4.15±1.235.93±1.203.91±1.152.08±0.98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外科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方法[4]。该手术以人工生物材料为补片对腹股沟管的后壁进行修补,减少了对患者腹腔内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故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其疼痛的程度较轻,腹部的坠胀感不明显[5]。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是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患者髂腹下- 髂腹股沟神经的表面,使该部位被药液浸润,以阻断该部位所支配区域的感觉[6]。以往临床上常用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技术对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进行麻醉镇痛。但由于髂腹下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在走行的过程中可能相互交叉,使得二者的感觉分布区域具有多变性,故单纯采用传统的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技术对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不够理想[7]。
研究发现,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可显著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联合阻滞组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单一阻滞组患者,术后2 h、4 h、6 h 及12 h,其VAS 评分均低于单一阻滞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安全有效。这一研究结果与王远彬等[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可有效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降低其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