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书丽,陈 佳,史洋溢,管利荣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wborn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其致死率较高[1]。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是NRDS 的高发群体。此病患儿可出现呼吸急促、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等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发生呼吸衰竭。对此病患儿进行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其肺的通气功能,缓解其呼吸困难的症状,避免其发生呼吸衰竭[2]。目前临床上对NRDS 患儿主要是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常用的无创正压通气方案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方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方案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 方案。 这三种无创正压通气方案在操作难易程度、临床疗效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主要是比较用NCPAP、NIPPV、BIPAP 方案治疗NRDS 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2019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期间收治的120 例NRDS患儿。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NRDS 的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其家长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存在先天性呼吸系统畸形、胎粪吸入或颅内出血;出生时体重过低或胎龄过小;需要长时间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中途转院或退出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A 组、B 组、C 组,每组各有40 例患儿。在A 组患儿中,有男28 例(占70.00%),女12 例(占30.00%);其平均胎龄为(35.61±2.04)周。在B 组患儿中,有男25例(占62.5%),女15 例(占37.5%);其平均胎龄为(35.85±2.13)周。在C 组患儿中,有男24例(占60.00%),女16 例(占40.00%);其平均胎龄为(35.77±2.10)周。三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为三组患儿均使用肺表面活性剂进行治疗,并用呼吸机对其进行10 min 左右的机械通气治疗,待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对其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A 组患儿进行NCPAP 治疗,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设定如下:吸气压力峰值为15 ~25 cmH2O,呼气末正压为5 ~6 cmH2O,吸入氧浓度为40% ~50%,呼吸频率为20 ~50 次/min,氧流量为6 ~7 L/min,吸入气体的温度为37℃左右。对B 组患儿进行NIPPV 治疗,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设置如下:吸气压力峰值为15 ~25 cmH2O,呼气末正压为4 ~6 cmH2O,吸入氧浓度为40% ~50%,呼吸频率为15 ~40 次/min,氧流量为7 ~9 L/min,吸入气体的温度为37℃左右。对C 组患儿进行BIPAP 治疗,将通气模式设为压力支持/ 压力控制模式。将基础压力设为5 cmH2O,将高压设为8 cmH2O,高压持续的时间约为0.5 s,每隔30 min 调节一次压力;将吸入氧浓度设为40% ~50%,将呼吸频率设为20 ~50次/min,将氧流量设为6 ~7 L/min,将吸入气体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根据三组患儿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决定通气的时间和次数,待其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后,停止对其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改为进行常规的鼻导管吸氧。
治疗12 h、24 h 及48 h 后,比较三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 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blood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
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2 h、24 h 及48 h 后,C 组患儿的PaO2均高于A 组患儿与B 组患儿,其PaCO2均低于A 组患儿与B 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24 h 及48 h 后,A 组患儿与B 组患儿的PaO2、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儿治疗12 h、24 h 及48 h 后PaO2、PaCO2 的比较(mmHg,± s)
表1 三组患儿治疗12 h、24 h 及48 h 后PaO2、PaCO2 的比较(mmHg,± s)
PaO2PaCO2治疗12 h 后治疗24 h 后治疗48 h 后治疗12 h 后治疗24 h 后治疗48 h 后A 组(n=40)61.9±4.364.8±5.669.9±9.550.8±2.448.9±2.247.1±2.5 B 组(n=40)61.6±4.464.9±5.870.8±10.150.7±2.649.3±2.246.9±2.1 C 组(n=40)64.7±4.267.7±5.774.9±10.347.0±2.842.4±2.340.4±2.3组别t 值A 组、B 组比较0.0130.0100.0090.0430.0250.017 P 值A 组、B 组比较0.9860.9730.9640.9250.9790.971 t 值A 组、C 组比较2.1362.4152.3478.21111.88512.256 P 值A 组、C 组比较0.0370.0350.032<0.001<0.001<0.001 t 值B 组、C 组比较2.2382.3982.0518.36211.67412.349 P 值B 组、C 组比较0.0380.0320.037<0.001<0.001<0.001
研究表明,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是目前临床上治疗NRDS 最理想、最有效的方式[3-4]。NCPAP、NIPPV 是临床上早期引入的无创正压通气方案,在NRDS 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近年来随着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的发展,BIPAP 方案被逐渐应用到NRDS 的治疗中[6]。对NRDS 患儿进行NCPAP 或NIPPV 治疗时主要是通过较高的气道正压使肺泡在呼吸末继续保持一定的张力,避免肺泡塌陷,使肺保持较高的活力,进而提升肺的氧合能力。对此病患儿进行BIPAP 治疗期间,在其吸气时可保持较低的气道正压,降低气道阻力和肺弹性阻力,使肺保持较好的弹性,促进肺及气道内二氧化碳的排除;在患儿呼气时,又可保持较高的气道正压,提高肺泡的张力,改善肺的氧合功能,进而可促进患儿肺功能的早日恢复[7-8]。与对NRDS 患儿进行NCPAP 或NIPPV 治疗相比,对其进行BIPAP 治疗更符合人体心肺的运行规律,能有效减轻患儿心脏前后的负荷,改善其左心室的输血功能。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12 h、24 h 及48 h 后,C 组患儿的PaO2均高于A 组患儿与B 组患儿,其PaCO2均低于A 组患儿与B 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对NRDS 患儿进行NCPAP 或NIPPV 治疗相比,对其进行BIPAP 治疗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