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莹
祖国医学中,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等范畴[1]。上腹隐痛、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及嗳气等症状为其临床主要表现[2]。临床治疗多采用消炎抗菌,增加营养,保护胃黏膜等药物干预,同时指导患者的饮食结构,如忌酒戒烟等。但这些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短期疗效较好,但容易出现病情的反复。中医药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效学优势已越发受到重视[3,4]。本研究通过两种不同的中药治疗手段(传统中药汤剂及中药颗粒)对收集的9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铁岭市中医医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期间收治的9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配方组及汤剂组,每组45 例。汤剂组患者中男28 例,女17 例;年龄45~63 岁,平均年龄(49.35±5.46)岁;病程3~5 年,平均病程(2.05±1.21)年。配方组患者中男29 例,女16 例;年龄44~63 岁,平均年龄(48.99±5.52)岁;病程3~5 年,平均病程(2.43±1.0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5]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脾胃虚弱证所述的胃脘隐痛或胀满、胃部喜暖喜按、乏力、大便稀溏,次症为气短、食少、懒言、呕吐清水,舌脉为舌质淡且边有齿痕、脉弦细数等病症,且经胃镜检查并通过活体组织病理确诊患者。
1.2.2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系统如肝、肾、心脑血管、免疫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者是消化系统其他气质性病变者;存在药物过敏史者;无法配合研究的精神疾病及认知能力沟通能力障碍者。
1.3 方法
1.3.1 汤剂组 给予传统胃安汤中药汤剂治疗。胃安汤组方如下:香附20 g,枳实、柴胡、石菖蒲各15 g,陈皮、丹参、茯苓、青皮各12 g,白术、佩兰、生薏苡仁、郁金各10 g,黄芩9 g,广木香、白豆蔻各6 g,甘草3 g。加水煎煮,弃渣留汁300 ml,1 剂/d,分2 次服用。30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3.2 配方组 给予胃安中药颗粒治疗。中药颗粒药物配方如下:广藿香、紫苏梗、威灵仙各20 g,枳壳、茯苓、陈皮、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 g,厚朴、预知子各12 g,三七6 g,甘草3 g。将这些颗粒配方溶于开水200 ml 中进行搅拌溶解,分2 次(早、晚)温服。30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制定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治愈:胃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黏膜无腺体萎缩,逆转为浅表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消失;显效:胃痛及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或固有腺体萎缩程度明显减轻;有效:胃痛及临床主要症状均有好转,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减轻;无效:胃痛及临床主要症状均无改善,病理复查均无好转甚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 治疗前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对患者胃脘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症状进行评分,症状显著或症状持续发生记6 分;症状较重且间断发生记4 分;症状较轻或偶发记2 分;无症状记0 分。
1.4.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个疗程的治疗费用。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配方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其中治愈10 例,显效14 例,有效18 例,无效3 例。汤剂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34/45),其中治愈6 例,显效15 例,有效13 例,无效11 例。配方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汤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414,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脘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脘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配方组患者的胃脘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评分均低于汤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汤剂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配方组治疗3 个疗程的治疗费用为(2678.75±401.13)元,高于汤剂组的(1799.57±397.2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传统中医学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脘痛”、“痞满、“胃痞”、“嘈杂”等范畴,多因脾胃遭外邪侵袭、或因机体先天不足、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耗损脾胃元气,导致患者脾胃虚弱,气机不畅,阻碍中焦,脾胃运化无力,升降失常[7]。本病虽病位在胃,但其与患者脾、肝等关系密切,且脾乃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久病则耗气伤阴,气滞络阻,血不养津[8]。故本病治疗应以健运脾胃、养阴益气、化浊行瘀为原则[9]。传统中药与中药颗粒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所用中药颗粒配方由广藿香、紫苏梗、威灵仙、枳壳、茯苓、陈皮、厚朴、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白芍、预知子、三七、甘草组成,其中广藿香、紫苏梗、枳壳可宽中理气、和中止呕、行滞消胀;三七养血活血,化瘀止痛止痛;蒲公英清热燥湿;白芍解痉止痛;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白花蛇舌草、预知子消痛散结、利尿除湿;白芍柔肝止痛、养血活血;威灵仙祛湿通络[10]。全方公用,标本兼治,可健脾和胃、养阴益气,使脾胃得健,气机通畅,从而病除。本研究中中药颗粒配方利用中药制剂浸提法、以适当的溶媒、浸出并提取中药可溶性有效成分,对其进行浓缩、干燥,按特定比例制成颗粒剂,在传统中药汤剂吸收快、安全性高的基础上,克服了汤剂煎煮耗时、服用不便且不易储存等弊端[11]。此外,相较于一般家庭煎煮中药有效成分只能达到40%~70%,中药颗粒配方可最大程度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纯度更高,减小药用资源的浪费[12]。
研究表明,配方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汤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脘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配方组患者的胃脘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评分均低于汤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中药颗粒配方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效果更好。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表明中药颗粒配方及传统中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经济花费方面,配方组治疗3 个疗程的治疗费用高于汤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为中药颗粒配方在制作过程中的多道工序增加了生产成本,导致其价格高于传统中药。
综上所述,胃安中药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的中药汤剂治疗,对中医证候的改善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