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晓光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呈阶梯状上升的趋势,据结石成分的差异可分为不同类型结石,如尿酸结石、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等。泌尿系结石可在泌尿系的任何部位存在,如肾脏、尿道、输尿管、膀胱等,尤为常见的为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目前,对于此类型患者,临床多运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临床疗效显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微创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腔镜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几率较高,然而,此手术治疗之后,患者会出现重症感染的现象,虽然重症感染发生率较低,但其病情较为严重,会增加患者的生命安全风险,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基于此,本文为探析有效的方式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腔镜碎石术后出现的重症感染,选取本院42 例泌尿系结石腔镜碎石术后重症感染患者实施相关研究,现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9 年2 月~2020 年10 月期间42 例泌尿系结石腔镜碎石术后重症感染患者,以回顾性分析法实施相关研究,男22 例,女20 例;年龄最大76 岁,最小46 岁,平均年龄(61.00±5.74)岁;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1 例,合并高血压患者9 例,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28 例;硬镜治疗患者24 例,软镜治疗患者18 例。术前予以患者进行中段尿培养处理、尿常规检查,白细胞水平为较高状态12 例,于4 d 后恢复正常;中段尿培养干预中出现大肠埃希菌7 例,及时更换敏感药物抗感染治疗,经过治疗5 d 后处于正常状态。手术过程中,4 例患者因结石较硬、较大,导致增加碎石难度,引起手术时间较长,并发生尿液外漏。本文参与研究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抗感染)。
1.2 方法 对于已确诊患者,及时采集其血和中段尿标本,并实施相关培养、药敏的检测,迅速给予患者广谱抗炎及补液治疗。为了保持患者血压处于正常水平,予以患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未获得患者相关培养结果之前,予以其抗感染治疗,并注射第三代广谱抗生素,对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98),3 g/次,2 次/d;结合其实际情况,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291),100 ml/次,2 次/d。
对于存在神经方面问题(烦躁、神志淡漠等)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于嗜睡等病症缓解后停止治疗。高热不退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治疗;代谢性酸中毒者使用碳酸氢钠对其酸碱紊乱现象予以纠正,并平衡电解质;肾造瘘管引流不畅者,在其肾造瘘管中低压注入稀释过的亚甲蓝液,对其临床表现、导管引流尿液颜色等进行详细观察,确保造瘘管在位后,实施相关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临床相关指标(体温、C 反应蛋白、心率)。参照数字分级法疼痛评分标准评估疼痛程度,分值区间为0~10 分,10 分代表剧痛,0 分代表无痛,主要分为轻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分数与疼痛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分析 42 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补液、退热、抗炎)后,停止补液时间为(16.67±4.59)h,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为(4.25±1.30)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02±0.54)h,住院时间为(9.66±3.69)d,留置双J 管者拔管时间为(25.14±3.31)d。术后72 h 对患者实施腹部平片复测,结石残余9 例,不需二次手术;随访发现,输尿管及膀胱结石者未发生复发,9 例结石残余患者中,自主排出8 例,未排出1 例。经腔镜术治疗后,患者结石清除率为78.57%(33/42)。
2.2 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42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42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3 治疗前后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体温、C 反应蛋白、心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42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表2 42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泌尿系结石患者受结石差异及位置影响,产生的临床症状不同,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者临床症状主要为疼痛、血尿等,出现疼痛感之前未有明显自觉症状,若进行剧烈运动、憋尿后,腰部会产生剧烈疼痛,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引起呕吐、恶心等症状[2]。随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引起医疗器械呈微创化、高分子化,促进了临床手术治疗中,所用方法的进步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损伤,减轻生理痛苦。现阶段,微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疾病,最为常见的微创治疗方法为腔镜碎石术[3]。腔镜碎石术主要分为两种手术形式,如输尿管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其可对泌尿系不同部位的结石实施有效治疗,然而,术中具有风险,极易导致其发生并发症,特别是会发生重症感染[4]。
引起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后发生重症感染的主要原因为:①术前患者伴有泌尿系感染未取得有效的控制;②患者因年龄较大,机体各项机能处于退化状态,相对青年人体质较差,具有较低的抵抗能力,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所导致;③术中患者液体灌注压力处于较高状态,导致发生反流性感染;④术中患者机体受到损伤,引发尿液外渗,术后引流不通畅导致尿路梗阻[5-7]。本研究中,42 例患者均伴有肾造瘘管、导尿管引流不畅现象,3 例患者术前泌尿系感染未获得有效控制,4 例患者因结石较硬、较大,导致增加碎石难度,引起手术所需时间较长,并发生尿液外漏;4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术中,灌注压力处于较高的状态,引起液体外流。术后若发现患者发生重症感染并发症,及时采集其血和中段尿标本,并实施相关培养、药敏的检测,并迅速对患者以广谱抗炎及补液治疗。为了保持患者血压处于正常水平,予以患者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确定患者出现感染后实施对症抗感染治疗。代谢性酸中毒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碱紊乱。相关学者研究显示,对于泌尿系结石腔镜碎石术后重症感染患者临床诊治中,早期对其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于嗜睡等病症缓解后快速撤离。对支持性方面的治疗进行强化,利于对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产生保护作用。同时,术后观察期间,若发现出现感染先兆后,及时予以明确诊断,并详细了解感染实际情况,及时采用广谱类药物实施治疗[8,9]。相关学者认为,患者实施泌尿系结石碎石手术之前,需分析其感染风险状况,术后多注意检出患者感染症状,并及时予以相关治疗,有利于降低重症感染发生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42 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停止补液时间为(16.67±4.59)h,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为(4.25±1.30)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02±0.54)h,住院时间为(9.66±3.69)d,留置双J 管者拔管时间为(25.14±3.31)d。治疗后,患者结石清除率为78.57%(33/42)。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 分(2.25±0.53) 分低于治疗前的(7.40±1.30)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治疗后的体温(36.01±1.22)℃、C 反应蛋白(90.30±8.31)mg/L、心率(95.10±2.01)次/min 均低于治疗前的(38.50±1.47)℃、(113.20±15.29)mg/L、(109.01±5.01)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积极有效的治疗及预后干预,可有效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予以泌尿系结石腔镜碎石术后重症感染患者针对性治疗措施及预后干预,可有效控制感染,减轻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