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堂·延读: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2022-03-02 21:23邵路燕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邵路燕

[摘要] 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以考试为导向,过分强调背诵、默写、刷题的环节。课标的理念与考试评价并非背道而驰,而是可以找到平衡点的。笔者探讨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三大教学策略,即以“活动”为突破点,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延读”为补充点。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目前,古诗词课堂教学呈现了以讲授答题技巧为主的现象,出现此現象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以作答的成绩为评价。但是,课标的理念与考试评价是可以找到平衡点的。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探究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可以为一线语文教师解决些许疑惑。

一、以“活动”为突破点,激发学生古诗词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没有兴趣,学生就缺少主动性。初中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正处于发展期,与高中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之古诗词距离初中生年代久远,学生与文本之间容易产生隔膜。初中生经常被动地背诵、默写,把古诗词的积累当作负担,提不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是学好的关键。在班主任管理和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乐于参与多种多样的古诗词活动。于是,笔者以“活动”为突破点,激发学生古诗词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自己创办新颖的古诗词活动,也可以借鉴古诗词相关的电视节目。小型的古诗词活动可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环节,通过开展小活动,达到某一方面的教学目标。诵读比赛可以作为教授古诗词初学环节的一个小步骤。如教授《行路难》一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选拔,各组选出优秀代表在班内展示。既然比赛,有仪式感才有积极性,要设评委组,为参与者评分、点评,这样做可以活跃古诗词课堂的气氛。

长期采用诵读比赛,也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兴趣,有时不妨变换形式,让学生总能感受到新鲜感。如可以播放吟诵作品,请学生一起跟着音频,学诗词吟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峨眉山月歌》吟诵起来,唇齿生香。很多古诗词,已经被改编为现代歌曲,唱起来悦耳动听。《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成为大街小巷传唱的作品。课堂上,师生和着节奏唱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在美好的艺术殿堂里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适合歌唱的作品还有《诗经》,《诗经》复沓的章法、双声叠韵的特点,唱起来优美动听。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不妨让这些新鲜的元素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教师也可借鉴电视节目,在教学任务宽松的时候,设计大型的诗词活动,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这样的活动,需要确定活动方案,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当然,活动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要注意不同程度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的准备中,学生准备活动的过程就是学习古诗词的过程。所以,开展活动时要保证时间,课时少了则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会扫了学生的兴致;如果开展诗词活动,不能少于两个课时。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

课堂是古诗词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率,通过古诗词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贯彻课程标准理念,主要以“诵读表达”“单篇鉴赏”“群文阅读”突破“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以上教学策略只是重点突破其中的某一方面,并非将其分割。

(一)诵读表达

学习古诗词,诵读是关键,诵读古诗词可以积累语言材料,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语感,属于信息输入;表达是将自己的观点和体悟,通过言语将信息传递给他人,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属于信息输出。所以,通过“诵读表达”突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是可行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汲取经验,总结出以下诵读环节的注意事项:(1)诵读形式多样化。多样化的诵读形式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中的乐趣,充满新鲜感,有尝试诵读的意愿。诵读的形式可参照上文举例的小型诵读活动开展。(2)诵读设计要有梯度。每次诵读的要求不一样,学生每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第一遍诵读可以仅要求把诗词读准、读熟。第二遍诵读可在语气、节奏上予以指导。第三遍诵读可有感情地朗读诗词。(3)以任务驱动诵读。带着任务去诵读,使目的更明确,也可避免学生不动脑筋地死记硬背。第一遍诵读一般要求读准字音,教师可在幻灯片上展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如《春望》中的“烽、抵、搔、簪”。第二遍诵读通过设置小问题指导学生把握语气、节奏、重读。如《春望》中哪些字词要重读?有一个问题作为目标来引领,学生在朗读时就不会漫无目的。第三遍诵读可初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如有感情地朗读《春望》,读完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单篇鉴赏”

入选教材的古诗词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教材课内古诗词,在概括诗词内容、描绘诗词意境中,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在炼字、品词、赏句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片段:

师:想象“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画面,并描绘出来。

生:左手牵着打猎的黄狗,右手擎着苍鹰,头上戴锦帽,身穿貂皮衣,成群的马风驰电掣般席卷而过,追赶猎物,扬起漫天尘土。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打猎画面,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学生描绘画面,是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言语表达出来,学生构建语言的过程是用脑的过程。因此,描绘画面也是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的过程。

《望岳》教学片段:

师:从炼字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生1:“钟”字意为“集中、汇聚”,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有情致,泰山汇聚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秀丽。

生2:“割”意为“割断”,此处感觉是将泰山比喻成了刀剑之类的,将天色切割成一昏一晓。

师:体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呢?

生3:“割”字体现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峻的特点。

[设计意圖]在“炼字”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出作者用字的精妙,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三)“群文阅读”

在古诗词教学时,一定要考虑“群文阅读”。可以将相同题材不同作者的、相似写法不同作者的、相同作者不同风格的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阅读欣赏。如以下教学片段:

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中都有流传千古的名句,请大家找出来。

生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这两句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2: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请同学们谈谈对这两句有何共同特点。

生3:这两句都没有感觉到特别的感伤。

生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像邻居一样,时空是无法阻隔的,表现了作者的乐观豁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慰藉中蕴含着信心和力量,也是一种乐观昂扬的精神状态。

[设计意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中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将相同题材的两首诗词一起鉴赏,能够在鉴赏比较中锻炼和提升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积累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且加深学生对古人“送别”文化的理解。

此外,古诗词“群文阅读”还可以将相似写法不同作者的、相同作者不同风格的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阅读欣赏。例如,《峨眉山月歌》和《江南逢李龟年》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可比较鉴赏其中的名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和“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作者都是苏轼,但是风格迥异,一是豪放风格,一是婉约风格。两首词的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区分豪放风格和婉约风格词的特点,还能让学生全面认识苏轼的作品。

三、以“延读”为补充点,拓展学生古诗词阅读宽度

课上的古诗词学习是有限的,需要教师设计“延读”,以“延读”作为补充点,拓展学生古诗词阅读的宽度。课外的“延读”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外“延读”的效率,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

首先,教师可以以“阅读任务单”引领学生阅读。例如,课上学习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后可延读《和子由渑池怀旧》。这两首词都是写给苏辙的,且都蕴含一定的哲理。由于是课外延读,“阅读任务单”的设计要注意梯度,同时要考虑学情,难易适中。

其次,课外的延读要注意分层布置。有的学生阅读水平高、能力强,可布置整本书的阅读;有的学生阅读水平低,在阅读篇目上,就以单篇阅读为主,在阅读任务上,以浅层次的读为主。以《行路难》为例,《行路难》共三首,课外延读可如此布置:

第一层次,读《行路难·其一》;第二层次,读《行路难·其二》和《行路难·其三》;第三层次,读整本书,并试着读一读青少年版的《李白传》。

综上所述,笔者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在采用“活动”“课堂”“延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活动”为突破点,可激发学生古诗词阅读兴趣,奠定持续学习的基础;以“课堂”为主阵地,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以“延读”为补充点,拓展学生古诗词阅读宽度,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