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2022-03-02 02:24毛辉杨菲顾伟国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业园区职业教育

毛辉 杨菲 顾伟国

[摘要]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历史演变是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内涵的转变。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性优势明显,为产教融合创造了优越的产业条件。文章基于产业园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产业园区、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多主体精准对接、系统融合的模式,探索多方主体共责、共融、共建、共研、共创、共利、共评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产业园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

[作者简介]毛辉(1981- ),男,四川仁寿人,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硕士。(江苏 苏州  215123)杨菲(1982- ),女,四川仁寿人,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江苏  苏州  215104)顾伟国(1971- ),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副教授。(江苏  苏州  215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第四期职业教育改革课题“对接产业园区的产教融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YB285,项目主持人:毛辉、杨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得到了2021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4-0040-06

产教融合,“产”指产业、行业,“教”指教育。产教融合这一概念源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的一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欧美国家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多种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近几年,我国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多项产教融合政策,意图快速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构建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促进教育与产业紧密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一、产教融合的现实需求

第一,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国际上以5G、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掀起了新时代的革命,新技术革命促使经济的运行模式与组织形态重构,不适应新技术革命的组织与产业将被淘汰。第二,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产业结构由基础制造集群向创新产业集群转变,传统社会生产向全要素集约型生产转变,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当前的人力资源结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不适应产业需要。因此,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第三,随着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模式从之前的粗放型向高质量、专业化、个性化发展,产业链对接教育链的产教融合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趋势,特别是基于产业园区的产教融合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

二、基于产业园区的产教融合模式的理论基础

1.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由斯坦福大学研究所于1963年提出,明确定义“利益相关者是这样一个团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不可能生存”。此后几十年,很多西方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系统理论,如弗里曼、米切尔、克拉克、伍德等学者。最为知名的学者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任何一个能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受公司目标实现影响的团体和个人。企业利益相关者研究通常涉及三个逻辑步骤:首先,“甄别”利益相关者;其次,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各自需求与兴趣;最后,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关系。米切尔和伍德提出的属性分类法,从合法性、权威性和紧迫性三个属性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评分,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种紧密程度: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预期型利益相关者、潜在的利益相关者。

许多学者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教育学领域,利用此理论解释产教融合中相关方之间的关系,试图构建产教融合机制,推进产教融合进一步发展。吴一鸣、赵向军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一文中认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可以粗略划分为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学生等五种类型。焦磊在《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进路》一文中认为,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的逻辑起点,应該利用分类法将学校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唐克、侯嘉茵认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博弈关系,建立机制平衡各方的利益具有现实意义。

2.基于产业园区的产教融合理论模型。依据紧密程度可以将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一般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三个层级,它们在利益结构中形成了相互博弈的关系。核心利益相关者指的是在产业园区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受益人,如职业院校、企业、学生。企业在产业园区产教融合过程中获得了职业院校提供的科研成果转化带来的效益,得到了职业院校提供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享受了职业院校提供的员工培训服务,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产品创新力等,所以企业是产教融合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产业园区代表政府利益,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具有支持教育的义务,通过政策支持、指导工作等行为间接促进了产教融合的落实,属于一般利益相关者。行业协会作为产业园区的重要中间桥梁,在产业园区产教融合过程中代表的是政府的行为,在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产教融合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产教融合的参与方,最终仍然是获益方,属于一般利益相关者。还有其他关系不太密切的间接利益相关者,如学生家庭、校友、媒体、第三方评价组织等,它们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产业园区产教融合的过程。

当前产业园区产教融合各方是基于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参与产教融合,期望值在现实收益、合作方博弈等因素中游离,导致投入资源、合作力度、合作方式不够彻底。通过构建产业园区产教融合理论模型,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激发相关各方积极性,有利于推进产教融合。在产业园区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产业园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理论模型:(1)构建由产业园区、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构成的产教融合联合体(见下页图1),承担产教融合的具体职责。(2)通过协调产业园区、企业、学校等多方会谈,制定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评价体系,并制定实施文件,由产教融合联合体协调落实。(3)产教融合联合体协调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在专业目标、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行业标准、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对接合作(见下页图2)。(4)构建多维度的产教融合评价机制,多方参与产教融合的内部过程性评价,以及第三方综合性评价。

三、基于产业园区的产教融合模式的特点

波特(Porter)认为,产业园区的本质是生产要素与产业资源在特定空间内聚集。同类型的相关企业在特定空间内聚集会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汇聚大量产业链相关企业、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形成聚集优势,实现产业集聚效益。人才作为生产要素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产业园区产教融合不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简单校企合作模式,而是构建教育与产业生态圈,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对接。

1.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与聚集性。人才向产业园区聚集不仅能够使本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根植于产业园区,也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产业园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产业相关的企业群分工协作,每个企业专注自身最有优势的生产环节,形成相互补充和衔接,形成生产链、技术链和人才链,对人才的需求既明确又多样。在产业园区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专业培养目标指向性明确,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生产链、技术链高效对接。

2.产教融合的精准性。产教融合的成效取决于企业与学校的精准融合。教学链与生产链形成了产教融合的双螺旋结构,构建机制可以准确地将在不同节点的因子和接纳因子实现对接。产业园区高度集中的企业分布于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比较清晰的产业内部分工协作、资源分配,非常有利于梳理产业链条与教育链条中对接的因子,从而达到紧密的、精准的产教融合。

3.产教融合的系统性。产业园区是围绕某一个产业的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生产各要素的聚集地,是无形的市场经济机制调节的结果,具有系统性经济结构特征。基于产业园区的产教融合能够促进学校与产业园区内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课程、师资等方面的多维度合作,具有资金、人才、产业需求的针对性、持续性、稳定性、完整性,能够构建产业与教育的系统性生态。

四、基于产业园区的产教融合模式的构建原则

1.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在产业园区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应该根据产业结构变化,分析产业链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目标、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模式,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产教融合作过程中,职业院校会形成产业结构变化、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天然的敏感性,进而可以根据产业需求的变化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产教融合的理想状态离不开组织层面的一体化,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围绕共同的知识、生产任务形成目标上的一致、结构上的互补、文化上的交融。在此过程中,要素资源成为组织之间彼此联结的重要纽带。产教融合的本质就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资源交换,产业园区产教融合是以产业链形成的资源集群与学校资源的交换。产业园区产教融合过程中,行业、学校、产业园区、政府等多元利益组织的要素资源流通具有多重阻力,保证资源共享畅通是产教融合的基础和难点。

3.以共享收益为动力。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所影响的任何个体和群体,都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且他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追逐收益是其本质属性和特征,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获取利益的程度是影响其参与产教融合的主要动力因素。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学生等多方均是收益方,只是收益的角度和方式不一样。产教融合过程就是利益攸关方收益的再分配,应该以共享收益为主要原则,确保产教融合各方保持动力。

4.以协同合作为核心。在产业园区产教融合模式下,应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和机制,协同构建多方主体参与的产教融合联合体,形成“共建、共管、共享”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职业院校、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多方主体间的协同育人,理清各方参与产教融合的责任和权利,促进各方在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创业、顶岗实习、教科研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

5.以精准对接为关键。随着产业升级,大量高知识、高技术聚集的产业集群大量出现,原有校办厂、厂办校、订单班等面向劳動密集型的校企合作模式逐步向高技能密集型、产业紧密型的产教融合模式转变。原有的校企合作强调人才工作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匹配,产教融合强调产业运行与办学模式的匹配。产业园区是产业聚集高地,产业链具有闭环特征。职业院校应该联合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促进产业运行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对接,在办学机制、专业建设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点对点的对接。

五、基于产业园区的产教融合模式的实践路径

1.多方定责,构建融合机制。产业园区、企业与学校处于相对独立的运行空间,都有自己的资源与运行管理机制。产教融合要求双方让出自己的部分资源和改变部分运行规则,形成基于多方主体的人才培养空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并未强制规定产业园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明确责任与义务,此种情况下,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尊重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正当获利行为,同时划定好企业权力与责任边界。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适当收缩办学权力,放权给学校,引入产业园区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去,引入行业组织作为企业与学校的桥梁,让产业园区、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日常的运行与管理,提高产教融合的紧密度。

2.多方共融,构建产教融合联合体。构建教育实体是推动职业院校、协会、企业、产业园区四方产教融合的重要措施。例如,产教融合型企业、产业学院、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实体的建立,必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本着“融合”的原则,构建合作联合体——产业园区产教融合联合体。产教融合联合体实施理事会制度,理事会成员由主导产业园区政府管委会、行业协会负责人、领头企业负责人、行业高级技术专家等组成。产教融合联合体设立主席、副主席、执行主任。主席由学校校级领导担任。副主席由产业园区相关行业主管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学校专业主任、企业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领导工作。执行主任、副主任由学校教师和行业协会工作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协调产教融合对接的具体事务。产教融合联合体由职业院校、3~6家产业园区内的旗舰企业、8~12家合作企业和产业协会组成。

产教融合联合体的主要职能包括:第一,定期召开例会,建立企业、学校、行业学会交流的机制。第二,发挥行业协会优势,调研产业发展动态,发布企业人才、技术需求情况和毕业生信息,根据产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前景进行预测分析,指导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第三,制订各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方案,并推动方案的落实。第四,多方联合开发教学标准、课程内容、创新创业项目、科研攻关项目,共享人员培训、实训基地、师资等内容。第五,组织各方制订可量化的校企合作考核方案。

3.多方共建,人才培养一体化。积极开发各主体间的教学合作项目,根据产业发展现状,企业、学校的需求拟定合作项目、运作机制、实施方案,协调各主体落实项目的开发。第一,共同确定专业办学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办学条件、产业园区产业结构,确定专业办学定位。基于产业园区产业链的相关企业的需求,设定专业办学方向,实施生产链对接教育链,将企业生产流程与学校教学流程对接,将企业典型岗位工作内容对接到课程。第二,共建师资库、课程研发团队。组织统筹各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构建师资库。面向企业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员工培训课程,面向学校教师开展实践技能提升课程,面向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岗前培训等课程。贯通学校与企业师资,企业派遣优秀员工到学校指导实训,学校派遣优秀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第三,共同开发教材。行业协会组织产业园区相关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在课程编排上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践技能相融合。第四,共建实训基地。职业院校、企业、产业园联合共建实训基地,既可以满足企业部分生产需要,又可以满足学校实践教学需要。第五,积极开发生产性教学项目。根据企业生产特点,结合实践教学情景需要,安排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团队,通过生产性的工作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或者安排企业部分工作团队入校实施生产性教学。

4.多方共研,教科研一体化。职业院校、企业、产业园多方产教融合主体共享教科研资源。第一,产业园区(代表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出资建立科研基金,为科研活动和转化项目提供经费保障。产教融合联合体统筹行业、校、企多方主体实验室、設备、科研人员资源,根据项目需要有效匹配、调度资源,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第二,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共同遴选潜力大、前景好、效益高的科技项目,多方协同研发,推进科研成果在产业园区对口企业转化应用。第三,学校通过激励机制建立成果转化入股、股权奖励、股份期权、成果收益等激励策略。产业园区通过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向科研项目投入资金、设备等资源,如依据成果转化项目绩效对企业实施房租优惠、税收优惠、评优评先等鼓励措施。

5.多方共创,创新创业一体化。创新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本质,也是大学的核心价值,知识与技术的创新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产业园区是一个聚集产业、企业、科研、管理、服务等一系列关联机构的特定区域,由专业人才、创新技术、企业孵化、市场信息等优势要素构成,为职业院校师生创新创业及孵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一,利用多方主体,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发挥产教融合联合体的组织作用,为职业院校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培育平台,根据产业园区特点选取对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指导课程,组织产业园区企业骨干力量、科技人才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第二,利用多方主体,共同培育创新项目。构建职业院校、产业园、企业在文化、资源、契约、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机制,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结合,利用产业园区优质资源平台,推进培育创新项目。第三,利用多方主体,孵化创业项目。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利用产业园区资源,发挥产业园区孵化功能的优势,在政策、税收、资源等方面帮助职业院校创业项目走向市场,既可以丰富产业园区的产业链,又可以创造就业,形成产教的闭环。

6.多方共利,创新经费机制。王玲玲在《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构建及实施途径》一文中指出,校企共同创造价值的利益驱动是产教融合的长效保障机制。产业园区作为一个企业集群的管理与服务方,为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是义务,也是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职业院校、产业园区、企业联合育人必然会产生成本与收益。产业园区产教融合多方主体共同投资、共享收益是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长效保障机制。第一,产教融合资金来源。职业院校可以在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产教融合运营等方面投入资金,企业可以在运营、奖学金、奖教金、设备、实训等方面投入资金,产业园区的资金投入可以体现在政策、购买服务、租金、税收等方面,行业组织提供的资金可以用于信息交流、职业标准等方面。第二,产教融合收益分配。在产业园区产教融合过程中,为产业园区定向培养大量优质人力资源,可以作为产业园区获得的收益。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获取优质毕业生,降低其在人力资源上的试错成本,形成较大的收益。通过产教融合联合体的运营,各方在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获得收益,另外再协商签订产教融合成本、收益、支出的协议,约定权益与责任边界,确保收益分配的公平性,促进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

7.多维评价,考核多样化。产业园区产教融合评价是推动产教融合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产教融合评价主要分为产教融合组织评价和参与者评价。产业园区产教融合过程中,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学校、产教融合联合体是组织机构,教师、学生、企业员工是具体的参与者。他们的积极性是决定产教融合成败的关键,对他们进行评价与考核对提升产教融合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产业园区产教融合组织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对产教融合总体成效进行阶段性评价,对产业园区、企业、学校、行业组织发挥的作用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第三方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各方组织机构及时调整产教融合策略,进一步优化具体的实施方案,推进产业园区产教融合质量的提高。第二,产业园区产教融合参与者评价。构建企业、学校、行业学会三方联合考核机制,将教师参与产业园区产教融合的实训、创新、创业、科研、技术服务作为考核内容,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把学生在产教融合项目中的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指标。企业主导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校主导校内基础学习的考核;行业协会主导职业标准制定与考核。学校可以实施购买服务,吸引企业人员参与到教学中去,参照教师标准给予相应的工资性收入。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人员的考核可以分为两部分来进行:一是企业对员工进行考核;二是学校的考核。

[参考文献]

[1]焦磊.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进路[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8(4):1-8+103.

[2]吴一鸣,赵向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J].职教论坛,2014(25):9-14.

[3]王玲玲.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构建及实施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5(8):160-164.

[4]石伟平,郝天聪.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思维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9(1):1-9.

[5]毛辉.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职校校企深度合作研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4):20-24.

[6]胡家秀,郭琳.我国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20):29-30.

猜你喜欢
产业园区职业教育
以产业园区提质促进长沙转型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园区产业的投融资规划测算
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探讨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