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US指导的静脉桥血管PCI1例

2022-03-01 09:52:12刘东升刘娜李彬刘斌张天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抗栓球囊远端

刘东升,刘娜,李彬,刘斌,张天昊

1 病例

患者女性,72岁,主因“间断性胸痛10年,复发1年,加重6 h”,于2021-5-18晚22:30急诊入院。患者于10年前劳累后出现胸痛,含服“速效救心丸”数分钟后缓解,因“急性心肌梗死”于外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好转出院。1年前患者再次出现胸痛,多于快步行走后发作,持续数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无颈部紧缩感。患者6 h前无明显诱因再发胸痛,性质同前,程度较前加重,伴大汗,含服“速效救心丸”后0.5 h症状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最高达180/90 mmHg(1 mmHg=0.133kPa),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后,控制良好。无烟酒嗜好,婚育史及家族史无异常。入科体检:T 36.2℃,P 68 次/min,R 18 次/min,BP 172/70 mmHg,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叩诊心界不大,心率68 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辅助检查: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8 次/min,Ⅰ、Ⅱ、aVL导联ST段轻度压低(图1)。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I(TnI)336 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9.517 ng/ml,肌红蛋白85 ng/ml,脑钠肽(BNP)89.77 pg/ml,血钾5.45 mmol/L,血钠136 mmol/L。次日复查:肌钙蛋白I(TnI)1406 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3.140 ng/ml,肌红蛋白85 ng/ml,血钾4.69 mmol/L,血钠140.7 mmol/L,三酰甘油(TG)1.77 mmol/L,载脂蛋白(apo) 1.68 g/L。初步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陈旧性心肌梗死 冠脉旁路移植术后;②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图1 患者第1次胸痛时心电图

患者Grace评分为92分,危险分层属于低危,给予强化抗栓治疗后于2021-5-22行冠脉CTA检查,可见三维成像显示桥血管4根,分别为左前降支(LAD)的LIMA桥、对角支(D)、钝缘支(OM)及右冠脉(RCA)与升主动脉相吻合的静脉桥(图2A),其中OM的静脉桥血管近中段可见局限性重度狭窄(图2B),LIMA桥全程通畅(图2C),余桥血管均通畅。于2021-5-23行冠脉造影检查,可见右冠优势型,RCA原位血管自近段100%闭塞(图2D),左冠脉(LCA)未显影,LIMA桥血管起源于左侧内乳动脉,血流通畅,远端吻合口处狭窄60%(图2E),D桥血管起源升主动脉前壁,血流通畅(图2F),OM桥血管起源于升主动脉前壁,近段局限性狭窄95%,狭窄以远端血管扩张,内可见大量血栓影(图2G),RCA桥血管起源于升主动脉右侧壁,远端与后降支中段吻合,血流通畅(图2H)。因造影导管不稳定,桥血管造影均使用BMW导丝锚定后完成。鉴于OM桥血管内可见明显的血栓影,予以依替巴肽10 ml靶血管内静推后结束手术,强化抗栓后择期行介入治疗。

图2 冠脉CTA及冠脉造影

强化抗栓治疗6 d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于2021-5-29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经左侧桡动脉入路,经6F SAL1指引导管将Sion导丝飘入OM桥血管内稳定导管,术前造影可见血栓影完全消失(图3A),目测靶病变处局限性狭窄达95%以上。静脉桥血管的血管壁较薄,其性质与动脉血管壁不同,故进一步在血管内超声(IVUS)的指导下完成手术更为稳妥。首先送入Maverick 2.0×12 mm预扩张球囊至狭窄最重处,以10 atm扩张病变以利于IVUS导管进入(图3B),送入IVUS导管至靶病变远端(图3C),回拉并测量狭窄最重处原始管腔面积为26.15 mm2,实际管腔面积为3.64 mm2,狭窄86%(图3D)。狭窄远端血管扩张处中膜直径约5.5 mm,内膜直径约4.9 mm(图3E),遂行PCI,送入Firebird2 4.0 mm×13 mm支架至病变处,以12 atm加压释放(图3F)。复查造影可见支架处无明显残余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图3G),复查IVUS可见支架贴壁良好(图3H),未给予后扩张。术后经强化抗栓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随访至今无特殊不适。

图3 IVUS检查及冠脉PCI术

2 讨论

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由多种因素及机制共同作用,而对于术后1年以上的桥血管病变,其病理性质多为弥漫性粥样硬化,相比较动脉粥样硬化,其更具有弥散、向心、少钙化及缺少纤维帽的特点[1],造成桥血管斑块松散易碎,在受到外力挤压时更易破裂,同时合并溃疡性斑块、瘤样扩张及血栓比例较高[2]。有统计发现,桥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多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CABG术后出现的急性心肌梗死多为桥血管闭塞所致[4]。本文所报道的病例与上述特点基本相符。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经心肌酶学检验证实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次,患者首次冠脉造影时在桥血管病变处的远端可见到明显的血栓影,病变远端也可见瘤样扩张,符合桥血管病变合并血栓及瘤样扩张比例较高的特点。

目前对于桥血管病变的处理方法包括介入治疗和再次CABG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原位血管PCI和桥血管PCI,CABG因手术的复杂程度及风险均较高,临床应用率较低[2]。一般来讲,原位血管PCI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本例患者原位血管造影不可见,同时桥血管病变位于体部,且病变局限,既往文献报道桥血管体部病变PCI成功率较吻合口部更高[5],故本病例选择行桥血管PCI术。因第1次造影时靶病变处有明显的血栓影,故术者首先给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而非直接行PCI,强化抗栓治疗6 d后,二次手术可有效降低血栓负荷。目前研究[6]证明,支架植入较单纯球囊扩张,无论从近期效果还是从远期预后上讲都更加理想。因此,本病例不考虑单纯球囊扩张,但由于病变远端存在瘤样扩张,术者曾考虑是否可行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以避免出现支架贴壁不良的情况,由于目前无相关理论依据而放弃该方案,最终行支架植入术。

为精确测量靶病变处的狭窄程度、指导选择尺寸合适的支架以及评估支架的贴壁情况,本手术在IVUS指导下完成。2018年中国专家共识[7]指出,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相比,IVUS能识别血管全貌,实现管壁厚度、血管重构及斑块容积、分布和组成的精确评估,且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在判断静脉桥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并指导支架选择方面尤为重要[8]。有研究表明[9]在静脉桥血管的介入治疗中,球囊过度的预扩张可能增加远端栓塞的风险,直接植入支架的效果可能更加理想,但因为目测靶病变狭窄过重,IVUS导管通过后可能完全堵塞血管,故选择尺寸较小的预扩张球囊,给予小压力扩张,以利于IVUS导管的通过。结果表明,较小的预扩张压力并未造成远端无复流的发生,同时预扩张后测量病变最重处的狭窄程度为86%,表明其预扩张前的狭窄程度可能大于90%,甚至接近95%。在参考远端血管中膜及内膜直径后,我们选择了大小与之匹配的支架,并以合适的压力释放,术后IVUS测量证明支架贴壁理想。有研究表明[10],静脉桥血管的PCI术中使用远端保护装置可有效降低栓塞事件的发生,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获益不明确及相关并发症等因素,其使用率较低。

总之,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合理的论证,本病例最终选择了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获得了满意的即刻效果,避免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随访。

猜你喜欢
抗栓球囊远端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冠心病患者四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7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损伤的影响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
中国药房(2016年29期)2016-02-01 03:39:14
COOK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6-01-12 00:39:55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