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自鹏,杨广龙,尹琼,吴安爽,刘曼华,夏旭辉
变异型心绞痛(VAP)多由冠状动脉(冠脉)局限性或节段性痉挛引起,冠脉造影可见动脉硬化斑块或正常,其发作时心电图呈一过性ST段抬高,T波高耸或T波假性正常化。而Wellens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多提示左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其心电图表现为胸前导联出现特征性T波改变。本文报道了冠脉痉挛引起Wellens综合征改变1例。
患者男性,57岁,主因胸痛2 h入院,患者于2020-4-5清晨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段压榨样疼痛,伴胸闷、全身大汗,无肩部疼痛、恶心、呕吐,症状持续约0.5 h,就诊我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吸烟史20余年,10~20支/d,未戒除。入院查体:心率64 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kPa),心界不大,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辅助检查:心电图显示:V1~V5导联ST段抬高0.1~0.5 mV,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 mV(图1),高敏肌钙蛋白Ⅰ:640.9 pg/ml(正常<34 pg/ml),初步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冠脉造影可见:冠脉血管未见明显狭窄,诊断:变异型心绞痛 冠脉痉挛。术后予以硝酸甘油静脉泵入后患者症状缓解,复查心电图示V2~V4导联T波双向(图2)。嘱患者戒烟,予以阿司匹林100 mg 1/d,瑞舒伐他汀10 mg 1/d,地尔硫卓(活心爽)30 mg 3/d治疗。出院后4个月,患者再发胸痛,性质同前,再次就诊于我院,心电图检查显示V2~V4导联T波直立(假正常化),(图3),给予盐酸地尔硫卓静脉泵入后症状缓解,复查心电图显示V2~V4导联T波双向,加用尼可地尔5 mg 3/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 1/d治疗,患者胸痛症状未反复。
图1 患者第1次胸痛时心电图
图2 患者胸痛症状缓解时心电图
图3 患者第2次胸痛时心电图
冠状动脉痉挛(CAS)是指心外膜冠脉突然发生强烈收缩,导致血管腔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1]。目前认为由CAS引起的心绞痛(常见于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各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等表现统称为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CASS)[2]。
目前已经阐明的可能诱发CAS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高脂血症、寒冷刺激、情绪应激、运动、过度通气、Valsalva动作、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物质(如可卡因)和麦角生物碱等。其中,吸烟是公认的引起血管痉挛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大部分CAS患者均有长期吸烟史[1,2]。
本例患者清晨起病,胸骨后段呈压榨性疼痛,伴胸闷、全身大汗,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存在吸烟等危险因素,第1次发作时心电图呈一过性ST段抬高,T波高耸,冠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第2次发作时T波假性正常化,给予长效硝酸盐制剂和CCB治疗后未再复发,符合变异型心绞痛诊断[2]。同时,患者症状缓解后,心电图V2~V4呈T波双相,符合2型Wellens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
荷兰学者Wellens在1982年报道了首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心绞痛发作后,心电图显示胸前导联出现特征性T波改变,易进展为急性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3]。此后,此类心电图改变则被命名为“Wellens综合征”(左前降支T波综合征),冠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其中完全或近乎完全闭塞的患者占59%[4]。然而,大部分患者的心肌生化标志物正常,仅12%的患者心肌酶轻度升高,但未超过参考值的2倍[4]。
Wellens综合征并不等同于左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冯国辉[5]及Sheng等[6]报道CAS可引起Wellens综合征T波表现。目前Wellens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脉痉挛、缺氧、心脏需求增加[7],其诊断标准为[7]:①V2和V3导联T波双相或深倒置,偶可出现于V1、V4、V5和V6导联;②心绞痛病史;③心肌酶谱正常或轻微升高;④胸前导联无病理性Q波;⑤心电图无ST段抬高,或轻微ST段抬高(<1 mm);⑥心电图无R波丢失,R波递增正常;⑦V2和V3导联出现双相T波或更为常见的对称性深倒T波。
Wellens综合征分成两种类型[8]:第1种类型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呈直线型或拱形轻度抬高(≤1 mm),伴T波倒置。倒置T波的下降支与水平线的夹角多在60°~90°之间,此类型较常见,约占Wellens综合征的76%,也称为“左前降支冠状T波综合征”;第2种类型为V2和V3导联T波双相,有时也包括V1和V4导联,较少见,约占Wellens综合征的24%,但致命性更大(图4)。本例患者符合第2种类型,临床应更加注意。
图4 Wellens 综合征根据T 波的形态不同分成两种类型
治疗上Wellens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包括抗血小板治疗、肝素抗凝、硝酸酯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值得注意的是,Wellens综合征需按急性心肌梗死处理,尽早行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时需行前降支的血运重建治疗[7]。对于CAS的治疗,首先应戒烟、降压、维持体重、控制血糖、调脂、避免过度劳累和减轻精神压力等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上CCB是疗效最肯定且应用最广泛的防治药物,其他包括硝酸酯类药物、钾通道开放剂(如尼可地尔)、抗血小板治疗及他汀类药物[2]。本例患者第1次出院后给予戒烟、抗血小板治疗、他汀类药物、CCB等治疗,但4个月后仍复发,给予加强硝酸酯类药物、钾通道开放剂等药物后未再复发。因此,临床上对于顽固性CAS患者,控制危险因素是关键,同时CCB、硝酸酯类药物及钾通道开放剂联合应用是合理有效的。
临床上CASS患者并不少见,只有通过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尽早识别CASS患者,同时,对于符合Wellens综合征表现的患者尽早行冠脉造影检查,临床医生才能做出正确诊断以便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