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农业类专业数学

2022-03-01 22:31:15海南省农业学校
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有效性中职

◎ 海南省农业学校 唐 云

当前,中高职“3+2”分段培养农业类专业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多、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等容易产生无效性教学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农业类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并以海南省农业学校该专业两个年级四个班级进行实践,总结出在中职阶段数学课堂可以产生有效性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中高职“3+2”分段培养农业类专业数学课程的要求

2014年海南省根据国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开展“3+2”分段培养的试点招生,招收通过中招考试录取的初中毕业生,实行3年中职+2年高职学制,在中职就读3年合格后可以拿到中专毕业证,继续在合作的高职院校(无需考试)就读2年合格后可以拿到大专毕业证。

目前海南省中高职“3+2”分段培养有“园林技术”和“园艺技术”等农业类专业,根据该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数学课作为文化基础课,课程要求“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数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具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能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工具来解决。

二、中高职“3+2”分段培养农业类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目前“3+2”分段培养农业类专业的中职数学课堂在教学有效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较多,岗位知识针对性不强,教师难于把握要点。人才培养方案中中职阶段要求的数学课程内容是“集合、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复数、算法、线性规划”等13个单元,共144学时,整个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只能部分侧重。而授课的数学教师自身对园林或园艺等专业岗位所必备的技能和数学知识不够清晰,对工作后继续学习所需的数学知识了解不深,造成难于精准把握课堂的教学要点,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高。

2.目标不明确,成绩不理想,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该专业学生在刚入校时对所选专业的学习和前景认识不够,缺乏对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数据知识以及对专业的实用性的了解不够。平时从教师处知道的也不多,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同时,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来中职就是不想学习数学的,从心里抗拒数学,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也不强,使得课堂学习效果不好。

3.传统教学方式较多,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不佳。目前中职数学课堂缺乏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讨论交流和实践探究较少,学生只是死板地重复老师的步骤,造成学生上课郁闷、学习乏味,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老师很难教。另外专业知识融入少,纯数学知识讲授多,难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不想学,这些都造成老师上课课堂效率不佳。

这样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老师越教越枯燥,学生越学越害怕,所以容易产生无效性课堂教学。

三、中高职“3+2”分段培养农业类专业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对于中职学校这群特殊的“大专生”,我们针对农业类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并以海南省农业学校该专业两个年级四个班级进行实践,总结出在中职阶段数学课堂可以产生有效性教学的几点策略。

1.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改变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在该专业18和19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50%的学生不是很喜欢数学,40%的学生认为所学数学知识与专业联系不大,学生的认知直接造成课堂教学的无效性。要想产生有效性教学,一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具备科学的学习精神。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习是中专生基本素养的要求,学数学不仅可以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方法和工具,提高计算、分析、解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顺利衔接大专课程,还能更好地服务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让学生从思想上科学地对待数学学习。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专业知识融入数学知识,教学内容整合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老师要整合出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园林或园艺专业问题的案例,在课堂中学有所用,如用函数、三角函数的数学知识解决《测量学》的问题,用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关农业统计的问题,用古典概率和伯努利概型求农作物的发芽率、预估农作物生长的株高与天数的关系、推测果实产量及患病治病等农业问题等,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新知、推广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从思想源头认清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从专业问题体验数学的必需性,才能改变课堂学习风貌,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产生有效性。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加入情境,改变数学课堂的枯燥性。数学课堂内容乏味、公式较多,计算较难,本身趣味性不高,不容易产生有效性教学。要想产生有效性教学,一是创建一个敢问、想问、要问的课堂,产生想“问”的冲动,想问才想学。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寻求真相,想知才想学。教师可以把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融入到所讲授的知识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质疑,亲自去寻求答案,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三是给予恰当的引导,这样学生帮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建模,通过多方面多次尝试解决问题,在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及技能,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行之有效。

如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中,我们创设这样的课堂情境: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实习员工,工资的要求是第一天1分钱,第二天2分钱,以后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2倍,教师指导计算每天应付的工资,解决老板和员工所面临工资的问题,在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枯燥无味的公式计算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生活情境的引入让课堂充满乐趣,真正使数学课堂教学形成有效性。

3.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注重过程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该专业中数学属于考查科目,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有效的指导,收集疑难问题,在课堂中针对问题重点探讨,提高教学效率。一是教师可以借助学习平台(如学习通、云班课等),提前发布预习,把相关的事例或问题向学生提供,引导学生课前学习,积极探索,提出疑惑,先自行发现和掌握部分知识,为课堂的教学节省时间。二是教师可以借助QQ、博客、微信、校园网等交流平台,鼓励学生针对课前预习中所形成的体会和困惑进行交流,发表预习感言,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形成做准备。三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尝试互动式的启发、案例、体验、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研读问题、共同讨论、一起探索,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改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四是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数学反馈测试、拓展知识解答、课堂学习反思等,巩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在课堂中运用数学工具,提高实践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很多作图、计算、分析软件已经越来越简单易懂,而且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些软件,展示画图和计算的繁杂过程,生动形象又节省时间,便于学生在探究中总结规律,提高实践能力,以少量的时间获取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手机软件3D画图器进行画图,总结出指数函数在a>1和0<a<1两种情况下的性质,轻松突破教学难点,使原本两个课时的内容在一个课时就圆满完成,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中高职“3+2”分段培养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本文只是探讨了中职阶段的教学有效性,对于内容如何与高职相衔接、方法如何与高职相联系等问题还有待研究,我们将继续进行实践探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有效性中职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中国航海(2014年1期)2014-05-09 07:54:30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