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林
(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江苏南京 210049)
在素质教育时代,“因材施教”以及“以生为本”等教育理念极其受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今,小学体育课堂上,细心的教师总能发现班级中有几名孤独的孩子。据了解,患有轻微自闭症的学生不愿意与人沟通,但可以尝试与其交流,而且这一类孩子经常出现随意走动、无故发脾气等现象,不利于体育教师有序维持体育课堂教学秩序,最关键的是,轻微自闭症学生参加体育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远比正常学生低很多。因此,在随班就读形势下,就要求每一名体育教师都能以班级内的轻微自闭症学生为重点关注对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讨促进学生融合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从而帮助轻微自闭症学生高效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并锻炼体魄及增强素养。
众所周知,小学生体育能力是由小学生体育技术、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以及智力等构成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体育能力,可保障其高效完成体育活动。然而,目前在随班就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时,一些体育项目难度偏高,便导致一些体育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被大队伍落下,个别学生完全跟不上,进而导致本就轻微自闭的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习体育,甚至对体育丧失了信心,导致其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每一名小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背景,这便导致小学生个体在人格以及心理特征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从总体上来看,因小学生在自身成长时不断变化,导致其始终处于弱势的状态。家庭成员对小学生的态度、做法,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性格。若家庭成员过于溺爱孩子,很多事情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则会导致小学生情感非常脆弱,过度依赖家长,在体育学习时主动性不高,且不够自信,从而在体育课堂上越来越孤独。
实质上,在小学教育课程中,体育课程满足学生兴趣需求,能够令学生掌握体育技能,而且可以愉悦学生身心,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在体育课堂上,学生是快乐与自由的,然而这种快乐与自由需要得到优良师生关系的支持,并且需要教师的良性指导。目前,体育教材相对枯燥,且一些教师选择“填鸭式”“注入式”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感受不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同时,个别教师过于严厉,在体育课堂上极其严肃,令轻微自闭的学生内心产生了恐惧之感,不愿意与体育教师交流与互动,从而加剧了学生的孤独心理。
经心理学家研究显示,自闭症学生和普通学生在学习接受能力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帮助轻微自闭症学生消除孤独感,就需要体育教师全面审视随班就读背景下轻微自闭症学生的基本状况,这样才能制订针对性计划帮助学生融入体育课堂。为此,要求体育教师深谙“全纳教育理念”,即要树立容纳全体学生的理念,禁止出现歧视排斥现象,促进特殊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只有教师在内心深处包容孤独的学生,实施同等教育,才能令这一类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此外,小学体育教师应与特殊教育教师配合,实时跟踪了解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向这一类学生的家长了解孩子的康复史、成长史,具体评量学生实际近况,进一步掌握轻微自闭症的学生行为特征、情绪表现、运动能力、个人品格、沟通方法、沟通效度等方面的状况。另外,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注重观察常规化教学时随班就读轻微自闭症学生的实际表现,找到其学习体育的优势,并且认清其最近发展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针对这一类学生制订个性化体育教学计划,贯彻“一人一案”理念,真正引导轻微自闭症学生融入小学体育课堂。
对于轻微自闭症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性格内敛,在班级内与其他人接触颇浅,常常不愿意与他人展开深入交流以及沟通情感。为此,体育教师和这一类学生谈话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不可像与其他学生沟通时那样“一刀切”,而是要按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谈话工作。比如,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仔细研究学生个人档案,针对学生既往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及生活情况加以了解,掌握学生第一手基本资料。②与任课教师加强沟通,了解学生在各学科课堂上的表现,掌握学生作业完成度、上课听讲状态及各科成绩等。③从这一类学生身边的人入手,从与其接触稍多的学生那里了解这一部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言谈举止。④积极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状况,是否与家庭成员关系和睦,以及是否参与家庭劳动,是否与父母谈心等。⑤必要之际,可以进行心理测试,依据测试结果,了解这一类学生是否心理健康。只有加强准备工作,才能找到这一类学生存在问题的“根”,从而帮助其摆脱提防心理,令其对教师及同伴产生信赖之感,更愿意在他人面前发表个人想法,进而增强谈心工作效果[1]。
体育教师在与轻微自闭的学生谈话时,整体谈话过程具有一定难度,谈话效果直接影响能否令这一类学生融入体育课堂。为此,体育教师要做好谈话准备,把握最佳谈话时机,以便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在其取得进步之际,应立即与其谈话,这非常契合轻微自闭生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与赞扬的心理。一些轻微自闭学生,非常希望体育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所以,体育教师抓住这种时机,便可以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调动学生与自己的谈话意愿,令学生敞开心扉,接受来自教师的指导及建议。这就意味着,需要体育教师及时关注学生闪光点,肯定学生成绩,并通过谈话促进学生努力,帮助其认知自我价值,树立学习信心,增加学习勇气。其次,在轻微自闭学生出现异常表现时,也是体育教师谈话的关键契机。轻微自闭学生虽然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但是却非常容易冲动,而且不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这就导致其在行为及情绪等方面常常容易走向极端。所以,体育教师在日常管理班级时,要留心观察这一部分学生的异常举动。如果发现其在学习及课间等发生异常变化,就应与其及时谈话,以避免各种不良事情的发生。通过有效预防措施,掐灭危险因素的火花[2]。最后,在学生内心受挫或生病之际,与其谈话也会取得优良的效果。学生伤病之时,急需得到他人温暖,尤其是对于轻微自闭学生来说,因自身情商偏低,缺少知心朋友,所以此时此刻如果体育教师能及时探望,便会在学生内心深处留有“良师益友”印象,迅速拉近师生情感,令这一部分后进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从而为班主任“以情激情”带来新的可能性,在不知不觉的谈话中点燃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
轻微自闭症学生由于内心欠缺安全感,且缺少外在控制能力,对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环境的要求要比普通学生更高一些。舒适的体育学习环境及随班就读课堂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缓这一类学生的情绪,防止其出现失控行为、过激行为。体育教师要正确鼓励学生融入随班就读的环境,并且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融冰”以及“破冰”等活动,从而促进正常学生与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之间相互了解,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间互相包容及互相帮助。众所周知,大多体育教学活动均在室外进行,而随班就读轻微自闭症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3]。如果外界环境对其内心带来影响,很有可能导致其产生激烈的情绪以及失控的行为,这不仅会影响到普通学生的学习秩序,还会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成效。为此,体育教师不妨将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安排在班级队伍的前方,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环境为他们带来的干扰,也便于体育教师及时了解这一类学生的动态,方便体育教师耐心地向轻微自闭症学生讲明体育课堂规则和纪律,帮助其更好地融入体育课堂的训练环境。
教师要明确体育结构化教学目标,因学生在体育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轻微自闭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和普通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明显不同,为了保障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接收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教师就应优化体育结构化教学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贯彻在每一训练环节,从而确保轻微自闭症学生能自如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再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检验轻微自闭症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根据其自身情况,优化下一阶段教学目标。比如,在足球课上,讲解脚内侧传球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分析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以及普通学生的特征,设置不同的目标。普通学生需要学习以及掌握足球传球的技术动作以及在比赛中的具体应用技巧。同时,要锻炼自身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互相合作的精神品质。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需要掌握停球动作、传球动作,保持身体平衡,尝试与其他同学沟通与交流[4]。在具体训练过程中,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体育学习能力虽差,但是可以顺利地面向同伴踢球,而当同伴将球踢过来后,轻微自闭症学生会等待球溜走,再主动将球运回来,完成后续的传球练习。通过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可满足普通学生和轻微自闭症学生不同的学习诉求,并激励轻微自闭症学生与班级内的同伴互相合作,无须掌握足球传球停球技巧在比赛中的应用规则,只须将球传向同伴以及将同伴传回来的球停下来即可。
众所周知,轻微自闭症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在体育课堂上,时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长期以来,并未养成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和锻炼体育技能的习惯。体育教师通过使用相关的体育视频、体育图片,优化结构化教学内容,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随班就读轻微自闭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形成体育动作表象概念,促使其明确体育课堂上的动作要求。以篮球行进间运球为例,教师通过播放视频以及进行动作示范,能够为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讲解具体的运球动作。于普通学生来讲,需要原地运球三次运球,直线向前,绕“8字图形”运球后与下一位同学击掌交接[5]。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只须原地运球三次,直线运球,绕过右手边标志桶,将球运回,与下一位同学交接即可。为了保障轻微自闭症学生真正融入体育课堂,教师应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展开实际练习活动,鼓励其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巩固运球动作,并且引导其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意识。
从心理角度来看,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普遍缺乏信心,而且积极性较低,仅通过其个人力量,无法高效接受体育知识,难以完成体育训练任务。为此,同伴在这一类学生学习体育时,发挥着重大作用。教师应发挥同伴的力量,帮助随班就读轻微自闭症学生端正自身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按照“异质”原则,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由普通学生陪同以及支持本组内的随班就读自闭症学生学习体育。比如,立定三级蛙跳时,在教师科学分组后,鼓励同伴带领轻微自闭症学生预习动作,令其了解跳跃动作这一概念。同伴与轻微自闭症随班就读学生拉手,以喊节拍形式体验动作,在同伴支持后,随班就读轻微自闭症学生即可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温暖,从而促使其学好体育知识,融入班集体[6]。
综上所述,若想令体育课堂上躲在“墙角”的小孩融入大集体环境,教师应善于分析影响学生产生孤独问题的具体因素,实施融合性体育教学策略。通过多元教学手段,使随班就读轻微自闭症学生的情绪逐步平和,避免其在体育课堂上出现过激行为。通过同伴支持等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轻微自闭症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其主动参加体育课堂活动,为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