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丽,李 斌,王树举
(1.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阳川中学,甘肃 平凉 744000,2.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柳梁中学,甘肃 平凉 744000,3.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教育局教研所,甘肃 平凉 744000)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我们要建立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对中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思想政治课也成为这一关键时期的“关键课程”和“不可替代”的课程。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在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的同时,充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启发、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拥有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来完成这项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思政课教师,并对思政课教师个人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据笔者所在学校及周边农村高中的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不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是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讲,比较合理、优质的教师队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相反,不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则会阻碍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发挥。就笔者所在县的三所农村高中来看,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二是思政课教师在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方面不合理;三是思政课教师的学历、专业和职称结构构成等方面不合理。就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来看,笔者所在县,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数普遍比较缺少。尤其是三所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数偏少。而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分配方式,一般是按照学校现有的思政课教师人数来分配相应的思政课教学班级和教学任务。因教师人数偏少,这种分配基本是一对一的固定式教学,即一位思政课教师承担一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甚至有个别老师需要同时承担两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的弊端在于个别老师的长期休假会间接增加其他老师的工作量,不利于实际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就思政课教师年龄结构来看,笔者所在县的三所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种年龄结构是人口学上所讲的年龄结构的四种类型之一,即“稳定型”年龄结构。而职称级别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几乎没有。但从实际的教学需求和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讲,任何一支完整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应该建立老中青三种年龄均衡组合的教师队伍,这才是一支思政课教学队伍能够得到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不利于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更不利于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此外,就思政课教师性别结构来看,三所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主要以男教师为主,女教师占比较小。通过县级课赛、同课异构以及高三年级的高考备考等教育局举办的思政课教师活动。不难发现,男女教师之间的比例在3:1左右。男女教师在价值观念、教学理念、技能优势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从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较为合理的教师性别结构有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从教师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来讲,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所修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政课的教学工作。通过听评课活动,这些问题展漏无疑。教师的学历是教师知识储备技能和学术能力的重要体现。就学历结构来讲,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以本科生为主,硕士研究生极少,这充分说明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从长远的教师队伍建设角度来讲,这种不合理的学历结构的长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阻碍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学技能和学术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职称评级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体现一支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就笔者所在县的三所农村高中来讲,思政课教师队伍中中学二级教师占比较大,中学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占比较小,极少有正高级教师。由此可见,职称结构呈现较低的现状。
列宁曾指出,在任何学校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而这个方向完全且只能由学校的教学人员决定[2]P52。由此可以看出,列宁重视学校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品格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对农村高中而言,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农村高中大部分学生的入学成绩偏低,且学生人数较少。学生的构成比例中,艺体生占比逐年增加,对大部分教师而言,增加了教学难度,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素质缺失在这一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充分显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不强;二是教学方法陈旧;三是职业道德缺失;四是理论视野狭窄。就政治意识而言,部分思政课教师政治敏锐性不强。通过听评课活动,不难发现,部分思政课教师不会亦或是不懂得将时政热点问题引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复习课,亦或是习题讲解,他们只是将教材中固有的知识进行简单地罗列、总结,并不懂得如何引入时政热点问题来帮助学生去解答相关问题,做不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就间接导致对学生的政治意识培养的缺失。从教学方法角度来讲,笔者所在县农村高中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而言比较陈旧。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习惯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仍然坚持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问题意识培养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性学习在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和运用。问题意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必不可少,培养高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3]。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并未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就职业道德来讲,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高中部分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缺失。主要表现为仍然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关爱出现明显的两极现象。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艺体生的成绩普遍较差,而教师的态度则会引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抵触。此外,对思政课教学投入不足。对部分教师而言,学生成绩普遍较低,在县级监测和高考中并不会直接带给他们相应的荣誉,间接导致他们失去教学的动力。对他们来讲,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足矣。就理论视野来讲,一门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需要教师切身做到三个要求,“熟、懂、透”[4]。但就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来讲,部分思政课教师知识视野不够全面。他们缺乏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一些知识储备,如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实践性知识、必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知识是思政课教师所必备的。恰当、合理地运用这些知识,才能将思政课教学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的理论视野狭窄,直接会导致学生的知识视野狭窄。
受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能够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就笔者所在县实际情况来看,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数较少。部分教师外出培训,会间接增加其他教师的工作量,不利于实际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所在县三所农村高中学生人数相对比城区高中人数较少。一般来讲,在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每个年级固定分配一位思政课教师。教师外出培训或是请假则会直接加重其他年级教师的教学任务。长期来讲,不利于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农村高中,学生除正常的教学课程之外,还有各种自习需要各学科教师分别去辅导。因此,这种情况会直接增加其他教师的工作负担、降低工作效率。此外,农村高中教学经费有限,教师外出培训需要一些相应的培训经费作为支撑。对学校来讲,无形中会增加学校的教学成本。而思政课教师缺少必要的外出培训,从长远角度来讲,会影响思政课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来说,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很渴望可以得到外出培训的机会。大部分教师入职四年及以上都未曾有过可以外出培训的机会,这是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最应该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内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外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讲,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自身发展的能动性不足,是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观因素。另一方面,学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相应措施得不到具体落实和有效保障等因素是影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因素。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自身发展能动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责任意识不强。思政课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坚持把育人与育师相结合,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经验之一[5]。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思政课教师育人的前提是育己。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思政课教师责任意识不强。农村高中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去帮助他们学习和接受教学内容。但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他们只是单纯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阂,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每学期全县同一年级进行县级监测时,三所农村高中学生成绩普遍低于三所城区高中,而每学科县级监测的排名会直接影响相关教师的职称考核和奖励。这一政策使得部分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挫,育人和育师并未得到相应的体现。二是科研能力缺乏。农村高中大部分思政课教师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对他们而言,进行学术研究是大学老师的工作能力和需求,他们只需完成每天的备课、上课与课后辅导即可,很少利用课余、节假日时间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虽然高中老师工作压力较大、工作任务繁重,大部分老师缺乏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但进行必要的相关学术研究是可以实现的。尤其是作为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相关学术研究,有利于教学相长。三是创新动力不足。评价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师创新动力缺乏。学校的奖惩机制关系到教师职称的评审。就笔者所在县的实际情况而言,学校的年度考核优秀是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也是老师们都会积极争取的一项奖励。但每个学校的优秀分配名额与本年度学校的高考完成率、中考排名、县级监测排名以及学校初级、中级、高级教师人数等有关。这种奖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可以有效督促教师努力工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会引发教师之间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导致部分教师失去应有的自我创新能力。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但就笔者所在县实际情况来看,农村高中学校并未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疏于思政课教师的外出培训管理。思政课教师应根据外部世界变化形势,有效地为自己充电。对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来说,外出培训很难实现。学校只是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网络继续教育学习,并未组织过有针对性的思政学科的在职培训。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高中普遍重知识教育,轻思想教育。因此,思政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并未被纳入学校的考核评价中。这使得思政课教师进行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阻。此外,学校并未认识到思政课教师队伍对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重要性。
就笔者所在县实际情况来看,三所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应措施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一是缺少针对性的培训体系。教师在职培训是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不可或缺的一种途径。就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农村高中学校并未真正落实这一措施。虽然学校每学期会有一些可以外出培训的名额,但一般情况下是针对学校的骨干教师或领导班子的培训,普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很难获取外出培训的机会,而学校也不会刻意将培训机会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就实际情况来看,思政课教师能够直接参与的近距离的县域级培训一般都是固定性的针对高三年级复习策略和研究新高考类的,针对教师个人政治信仰、思维方式、人生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极少。这种培训方式并未考虑到教师的主观需求,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并未引起重视,这样的培训方式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支持。二是评价机制不健全。健全的评价机制有助于促进高中思政课教师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其责任意识和自我创新动力。就笔者所在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高中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导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受阻。
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服务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6]。因此,加强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需要思政课教师自身、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7]P378。教师队伍建设中,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接受教育,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育人与育师相结合。思想政治课不仅是高中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支撑。思政课教师育人的前提是育己,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的好榜样。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需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二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大部分时间只用在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上,除固定的教学安排,他们很少认真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这种教学理念不仅限制了思政课教师个人学术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应看到相关学术研究与具体的教学工作之间的相互作用,应充分认识到学术研究对具体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性作用。利用学术研究推进具体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开展相关学术研究,进行研究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当下的教学理念,也符合高中学生的成长需要。三是充实与提高相结合。就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农村高中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只满足于完成学校安排的固定的教学任务,而疏于自身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对他们来说,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校就会给予相应的奖励,一心寄希望于被给予,而无心自己主动获取。一旦自身的预期与学校的给予不相符,便会心生埋怨。就当下学校的各种奖励机制和教师人数的构成情况来看,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充实与提高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才会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同时获取相应的教学成果。四是个体与集体相结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坚持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理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个体应有相应的集体意识,集体应尽可能关注到个体的主观需求。要尊重教师个体的劳动成果和个人能力的展现,尤其是要尊重和认可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此外,要重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集体中不断弥补自身不足,不断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质量。
学校是开展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重要作用。一是建立合理的外出培训机制。就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农村高中部分学校的外出培训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关于外出培训人员的安排、培训人员的住宿、车费等相关费用的报销方面,并没有落实相应的政策,教师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为有效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充分重视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性,应正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学校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在外出培训中,应适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思政课教师外出培训,这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师人数较少,这是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从长远角度来考虑,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并解决这一问题,即使思政课教师人数较少,也应有效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外出培训。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需求,也有利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此外,应积极解决与培训相关的一切费用问题,让教师的培训无后顾之忧。二是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力度。笔者所在地农村高中学校大多经费比较紧张,学校很难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来,更不会倾向于思政课教师的培养。究其原因,学校并未真正认识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为有效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相应加大思政课教师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三是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营造较为和谐的团队关系和轻松的工作氛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笔者所在农村高中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教学,单方面将教学成绩作为评价优秀教师的唯一标准。一切以成绩为主,未关注到思政课在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的这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轻素质”的偏向,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8]。长此以往,也会使教师产生一定的挫败感,不利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发挥其重要作用。一方面,应健全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准入与退出机制。笔者所在县思政课教师的选拔,主要通过人才引进和考试两种渠道上岗。无论是哪种选拔方式,都应在考察其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对其思想品德的考核。当下,有些教师的个人品德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学校一直积极推行师德师风建设。因此,师德师风考核也应该成为教师准入机制的一条首要原则。此外,需完善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对教学中一些毫无责任意识、师德败坏、学术不端等现象存在的教师应彻底清除,以免影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应制定符合学校建设的奖励措施。当下的一些奖励机制,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符合教师的个人成长。长此以往,会增加教师的挫败感,影响教师自我创新的动力,这不利于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更不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具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