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铱彬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0)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成年犯罪率逐渐上升,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而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中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法治意识的培养也是培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与法治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让学生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对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鉴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围绕法律法规进行,所以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形成法治意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法治教育要与德育课程紧密结合,以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首先,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成为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其次,培养法治意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使其约束自身行为,并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最后,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法律素养,为其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保障,为学生抵御外界不良信息奠定良好基础。
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法治意识培育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课堂中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受到影响。具体如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能力可对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造成直接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还需要对学生的各项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1]。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对法律法规进行深入了解,还需要使学生形成法治意识,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并灵活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而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初中教师存在教学能力较差的问题。例如,教师的法律素养不足,对我国新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不够了解,无法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指导、引导作用;教师未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活动中以教材知识教授为主,未融入新颁布的各项法律、法案。
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枯燥乏味的特点,且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距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活动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动性。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真正参与教学活动,无法感知道德与法治的魅力,且对法治观念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呈递减趋势[2]。
针对部分教师教学能力较差这一问题,学校可采取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这一方式进行解决,以不断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培养。
首先,学校需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合理调配来自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将高水平教学团队构建起来,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学校需明确自身在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中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从而采用有效手段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学校可将科学完善的教育人才培育机制构建起来,引入教育教学方面有着一定建树的人才开展人才培育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对法治思想和法治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又如,学校可对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进行教授,确保教师具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积极性。最后,教师需对法治观念培养计划进行审核,确保法治意识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落到实处。
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需做到以身作则,通过规范自身言行带给学生积极影响,为其成为遵纪守法的良好青年提供保障;需利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同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且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法律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观念、意识,从而确保学生愿意参与教学活动。由此可见,通过组建高水平教学队伍可解决当前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可确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教授,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法治意识,从而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
教学方法单一是学生不愿参与教学活动的原因之一,使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受到制约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需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培养。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课时,教师可将这部分法律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设计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有效培养。比如,教师可将问题教学法利用起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知识进行教授的同时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直观呈现人们井井有条的生活视频,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如此安稳是因为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显然有一定难度,所以很多学生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此时,教师可对问题进行转换,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法律会变成什么样?有的学生的想象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便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并举手进行阐述:“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变得一团糟。人们为了吃饱喝足选择抢劫、偷盗,而部分身强力壮的人欺压着较为瘦弱的人。”其他学生在听到这一答案后受到了启发,并说出了不同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如此安稳是因为什么?”学生便可进行有效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到法律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对相关知识进行培养时,学生便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同时,学生法治意识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由此可见,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可以使学生的法治意识得到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但是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作用,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
探究情境是一种以探究为主的情境创设法,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形成法治意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妨将探究情境创设出来。且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使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法律与我们同行》时,教师便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找到其与生活的联系后进行情境创设。为确保探究情境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用,。此外,教师还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比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这样一个案例:小明骑自行车回家,但是在回家路上遇到了一个意外,有一个老奶奶忽然倒在了小明面前,你们觉得他该不该扶呢?这个案例是围绕近几年常见的现象设计的,但是很多学生拥有赤诚之心,所以会快速回答:“扶”。但扶完之后容易出现老年人讹自己的现象,导致学生使好心却将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因此,为了使学生感知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灵活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教师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邀请两个学生上讲台扮演老奶奶和小明两个角色,并按照上述文字进行表演。还原场景后,教师可与“老奶奶”进行交流,使其进行接下来的表演。“小明”立马下车扶起了“老奶奶”,并询问“老奶奶”有没有受伤。被扶起的“老奶奶”立马抓住了小明的胳膊,大喊着:“快来人啊,没天理啦!小朋友撞人要跑啦,可怜我这个老年人呀……”看到这一现象的时候,台下的学生都惊呆了,他们认为这只是简单的助人为乐,但没想到老奶奶却倒打一耙。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很多学生在看到这一现象后,产生了“不扶”的想法,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后,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这一想法,再次还原场景,即:小明没有扶老奶奶,而过路人对其做法指指点点。之后,教师可以引入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权。同时,学生可发现,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情景的创设,可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探究后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法治意识。因为部分问题较难,单凭学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在探究情景教学中,教师还可根据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可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校园文化氛围营造重视起来,借助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成为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除了道德与法治课堂发挥的德育作用外,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发挥好学校德育环境的育人作用。例如,教师可选择表现积极、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校的公示栏中张贴有关于法律知识的手抄报、制作有关于法律知识的板报;可向领导申请在教学楼走廊墙上粘贴具有劝诫意义的法律条款。如此一来,便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法治意识。再如,学校可以围绕法治内容开展校园活动,帮助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法律现象进行深入讲解。例如可以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进行激烈辩论,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法治意识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手抄报比赛等等,让学生在竞争中形成法治意识。由此可见,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教育,可使学生形成法治意识,从而为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基础。
身处于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思维可呈活跃状态,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法治意识得到有效培养。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呈现生活中的一些画面。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所以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氛围会变得异常活跃,受到氛围的影响。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但是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需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学生针对性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法治意识。由此可见,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接下来积极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知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其他教学存在差异,但其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连,使学生树立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有效培养。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法律为我们护航》时,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引入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案例,拉近中学生与书本知识的距离,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还可以采用模拟法庭这一方式,让学生进行仿真审案,使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渐内化知识。由此可见,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连,可以使学生的法治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法治意识是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育主要是法治思想的教育及宣传,不仅仅是法律条文里的内容,还要结合党的政策、国家的法治建设进行多角度的教育。所以,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