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瓜大智慧”德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生态教育典型案例

2022-03-01 12:37陈杨明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
西藏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班会课西瓜育人

陈杨明 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

一、活动提出的背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自2004年以来,学校一直由上海对口援建。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沿着“整体规划、全面推进、问题导向、自主创新、协作共进、树立品牌”的思路,精心设计、组织“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育人活动,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行为习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活动设计与实践

(一)问题描述:一次主题班会课引发的思考

在一次主题班会课上,七(1)班的学生就“节约粮食”展开讨论。学生扎西说:“我对袁隆平爷爷十分崇拜,因为他通过精心培育水稻,让全国人民能吃上米饭,他把对人类的功勋写在了大地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打开了思路,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得知:每一名学生都知道珍惜粮食的道理。老师继续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每一名学生都要做到“光盘行动”。没一会儿,同学们纷纷都沉默下来,原来大家在实际生活中多多少少还是与“光盘”目标存在着差距。老师非常希望同学们能够告诉她为什么大家明白道理却做不到的原因。同学们给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不合口味的菜会尽力吃,但吃不完;二是碗里就剩下最后的几粒米饭,接近“光盘”的标准就行。

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对粮食的重要性和宝贵程度没有切身体会,虽然嘴上喊着“光盘”的“口号”,但是并没有在粮食的生产过程中流过一滴汗,出过一份力,自然不明白“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老师在课后反思中写道:没有实践体验,课堂中纯理论的思想引领很难真正感染到学生,很难影响学生主动提升思想认知,改变现实生活中的错误行为。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以知促行,帮助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呢?

(二)思路:通过活动实践提升学生思想认知,以知促行

1.思想引领:加强正向引导。依托主题班会课,落实学校德育工作任务。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行规教育等;不断提升对青少年思想上的正向引领。

2.阶梯递进: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学生。跟随主题班会课的研讨主题,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挖掘学生在思想上的不足和思想与行动的差异,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例如:在以“珍惜粮食”为讨论主题的班会课上,学生发现了自己的认知与行为出现了偏差,明明知道要爱惜每一颗粮食,但是行动上总是重视不起来,这种思想与行为上所出现的差异往往让学生感到困惑。在班主任老师看来,很可能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认知本身就属于一种“错觉”。如果老师进一步提问,如:“农民伯伯在农作的时候会遇上一些什么困难?”“遇上自然灾害,农民伯伯一年的农作收成会不会付之东流?”相信学生很难回答上来,因为这种认知是脱离他们生活的。

3.实践探究:帮助学生迈出从知到行的第一步。假设,在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那么从认知走向行动的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没有实践行为加以巩固的认知是没有意义的,原因很简单:没有现实中的事物来显现和印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那么这个观点等于没有。如主题班会课案例,假如育人活动仅停留在主题班会课上讨论,老师会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明理,因为大家说得都很好,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大家还是做不到“光盘行动”,那么这个“明理”就是没有意义的。帮助学生迈出从知到行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

4.认知升级:激励学生做知行合一的“行动派”。通过实践体验的巩固,学生由低阶认知向高阶认知转变,转变的效果与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在认知提升的过程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会乐于建立新的认知,并且跟随新认知去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帮助自己走出了“舒适圈”。最终激励在高阶认知下的学生以行动明心志,以行动践行誓言,以行动书写绚丽多彩的人生华章。

(三)实践:项目化设计的实践活动“小西瓜大智慧”

1.围绕驱动性问题开展的实践活动

在项目化设计的活动中,驱动性问题就像是整个实践活动的“心脏”,学生将通过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1:主题班会课上,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的认同感,提问:“日喀则什么农作物最不易种植?”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最多观点的是认为西瓜最难种。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师生开展了以“日喀则能不能种植出西瓜”为驱动性问题的实践探究活动。

同学们为解决这个问题去查询资料,了解到日喀则属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受低温冻害、昼夜温差大等因素不适宜种植西瓜;同学们为解决这个问题来到超市,在售货员这里了解到超市里就有日喀则种植的西瓜,很新鲜、很甜;最终,同学们还是决定为解决这个问题,开展以“小西瓜大智慧”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到日喀则各个农副产品种植基地一探究竟!

2.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角色激发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孩子天生就想象力丰富,他们爱把自己想象成任何人,尤其喜欢扮演专业的成人角色,并因自己无限可能的未来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角色,以帮助班级最终解决驱动性问题。当学生代入角色立场时,他们会自发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使得自己的“角色扮演”更专业、更成功,激发出自己参与活动的动力。

案例2:“作为一名职业经理,我会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我也会管理好我的下属,让团队里的每一名成员都会对岗位尽职尽责!”在实践活动前,班上召开了一次“模拟招聘会”,以上那段话就是出自于一名正在向经理岗位投简历的同学。“模拟招聘会”为每一名同学提供了职业角色,他们将会肩负岗位责任帮助团队寻找到“日喀则能不能种植出西瓜”的答案。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化设计的活动主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一个问题的驱动之下,完成一项源自真实世界且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围绕着一个项目展开研究,每一个小组都拥有不同的任务分工。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和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寻求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资源力量的帮助。

案例3:根据解决驱动性问题的实际需要,班级通过召开“模拟招聘会”成立了摄制组、后勤组、场地组和3个探究小组。摄制组负责记录活动过程,制作活动纪录片;后勤组负责活动车辆联络,活动所需器材、道具的保障;场地组负责培训场地和活动场地的联络、安排,并落实相关活动内容;探究组负责研究各种克服高原种植难题的方法,与实践基地人员互动等。

在班主任老师的努力下,学校帮助摄制组的同学们找到了信息社团的索朗益西老师,不仅借到了摄像机,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专业的视频拍摄和视频制作的培训;学校帮助后勤组的同学们准备了供活动使用的农具,还教会他们使用和保养农具的方法;学校帮助场地组的同学们联系了白朗县巴扎乡农副产品种植基地和拉孜县生态农业种植基地;班主任老师也帮助场地组联系了两个家庭,为班级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提供场地和指导。场地组的同学们完成了活动场所清单,落实了活动行程和活动内容;学校帮助3 个探究小组的同学来到“高原植物种植社团”进行培训,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3组同学都学会了使用各种农具,了解了高原植物的生长习性,并制作了“探究高原西瓜种植的任务清单”。

(四)机制:建立“三全”育人的支持系统

1.育德整合。依托主题班会,落实学校育德任务。如: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团队团礼、个人卫生、劳动教育、学习习惯、环保节能、运动习惯等多项重要的育人元素。

2.资源聚焦。将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类资源共同融入到学校育人活动中来,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通过整合校内外的各类资源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场地和指导,多渠道、多维度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学会合作,最终掌握本领。

3.平台搭建。宣传平台,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主题教育活动的信息,同时积极投稿学习强国、日喀则教育等线上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评价平台,通过开设活动总结大会,邀请学生代表、家委会代表、教师代表、学校领导和企业代表对学校育人活动、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展示平台,组织校级各类评选、汇报展示、成果总结交流等活动,推选校级优秀作品参加大型展示、交流活动。

三、结语与启示

(一)“小西瓜大智慧”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以实践提升认知

正如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遇到的问题那样,仅仅依靠将理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并不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甚至会误导学生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类错误的认知。面对这一问题,“小西瓜大智慧”主题实践活动的创设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它主题明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寓教于乐,不仅帮助学生激发了自己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而且在多方面的帮助下,它们获得了更多获取知识、技能的渠道和磨练意志品质的机会,通过来自现实世界的启迪和教育,巩固提升认知。

(二)项目化的活动设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项目化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全力以赴,尽其所能地行动起来,为帮助团队实现最终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它抓住青少年喜爱模仿的特点,通过召开“模拟招聘会”为他们每一个人提供了角色,让他们感到在活动中,“我”是一个有“岗位”职责的人,“我”要扛起“岗位”的责任与使命。

与此同时,它架起了学科知识与真实世界之间的桥梁,它让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学会使用知识去解决;它让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核心是尽职尽责;它更让学生懂得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时候需要的是迎面而上的勇气;通过活动,培育了他们很多符合社会进步所需的品质和能力。

(三)“小西瓜大智慧”实践活动获得了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支持

“小西瓜大智慧”实践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关注、重视,也获得了家庭、社会的配合支持。学校充分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开展综合性的育人活动提供了方便,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学校邀请了学生代表、家委会代表、教师代表和企业代表参加活动总结大会,由学生自主拍摄制作的活动纪录片在总结大会上进行了播放。学生扎西自豪地向所有与会者宣布:《小西瓜大智慧》被评为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优秀展映作品,并且在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上播出。全体与会者向孩子们表示祝贺,学校领导感言:“这样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孩子们取得了难得的成就,而且让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入到了学校育人活动中来,这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非常难忘。”

通过“小西瓜大智慧”实践活动,同学们学会了不少实用的技能,提升了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了解到:在脱贫攻坚和科技兴农两大国家战略的支持与帮助下,家乡的变化翻天覆地。同学们为家乡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树立起深厚的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班会课西瓜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大小西瓜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