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英,刘秀玲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南京 21130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急性或持续性冠状动脉缺血、缺氧而造成的心肌坏死,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之上,或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剧增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伴有突然发作的剧烈胸骨后疼痛和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低血压、休克等症状。临床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并于术前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进行治疗,其可在短时间增加心肌细胞血液灌注,进而缩小梗死面积,但部分患者术后可存在缺血性心肌损伤等症状[1]。有研究表明,在PCI术前加用心肌保护的药物可以提高手术的疗效,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有效抗心力衰竭的药物,其能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微环境紊乱,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2]。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加速患者机体内血流、建立侧支循环,有效修复梗死心肌[3]。但目前针对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的报道尚少,故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 I(cTnI)、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4例;年龄58~79岁,平均(67.56±4.83)岁;Killip分级[4]:Ⅰ级10例,Ⅱ级35例,Ⅲ级6例;梗死部位:前壁21例,下壁13例,其他17例;既往病史:糖尿病21例,高血压30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6例;年龄55~78岁,平均(66.35±5.14)岁;Killip分级:Ⅰ级11例,Ⅱ级35例,Ⅲ级5例;梗死部位:前壁19例,下壁18例,其他14例;既往病史:糖尿病22例,高血压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者;年龄≤ 80岁者;初次接受PCI术治疗者等。排除标准:严重心力衰竭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或语言障碍者,且对本研究配合度较低者;合并其他重要器官恶性肿瘤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等。本研究经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PCI治疗,均于术前给予抗血小板、抗凝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可酌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硝酸脂类和速尿类药物[6]。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予以1.5 μg/kg体质量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规格:0.5 mg/瓶)静脉推注,随后以7.5 mg/(kg·min)作为初始速率进行静脉泵注,在保证收缩压≥ 90 mmHg(1 mmHg=0.133 kPa)的前提下,可将药物剂量调整为 0.007 5~0.020 0 μg/(kg·min),共维持治疗 3 d后进行PCI治疗。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 h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术后应用桡动脉穿刺,桡动脉穿刺后局部用压迫器压迫,采用上肢垫垫高上肢4 h,4 h后改为绷带包扎,第2天解除绷带,双下肢可以活动。②护理人员于术后2 d督促患者自主活动四肢及各关节部位,指导患者自主翻身。③护理人员于术后4 d指导患者自主进食,同时协助患者自主梳洗,并下床在室内行走。④术后6 d开始,患者可在家属陪伴下自行上下楼梯,15 min/次,2次/d。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后7 d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7]中的相关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显效:患者Killip分级改善2级或2级以上,无明显不适感;有效:患者Killip分级改善1级,轻微不适感;无效:患者Killip分级无明显变化,不适感明显。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心功能。分别于治疗前与PCI术后7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③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分别于治疗前与PCI术后3 d抽取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5 min,取血清,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④不良事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PCI术后7 d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心功能指标 与治疗前比,PCI术后7 d两组患者LVESD、LEVDD均缩短,且试验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组别 例数 LVESD(mm) LVEDD(mm) LVEF(%)治疗前 PCI术后7 d 治疗前 PCI术后7 d 治疗前 PCI术后7 d对照组 51 53.49±2.48 47.84±2.48* 64.50±4.76 58.69±3.53* 32.88±3.55 42.52±1.24*试验组 51 53.89±2.31 43.29±2.87* 64.43±4.29 54.37±3.88* 31.87±3.18 49.77±1.15*t值 0.843 8.567 0.078 5.881 1.513 30.61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 与治疗前比,PCI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CK-MB: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心肌肌钙蛋白I;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
组别 例数 CK-MB(U/L) cTnI(ng/mL) NT-proBNP(ng/L)治疗前 PCI术后3 d 治疗前 PCI术后3 d 治疗前 PCI术后3 d对照组 51 150.06±14.87 136.29±13.15* 8.39±0.53 4.04±0.21* 1 591.81±50.12 723.18±22.69*试验组 51 150.84±14.28 107.24±13.52* 8.43±0.38 3.02±0.11* 1 592.56±50.06 513.32±21.11*t值 0.270 11.000 0.438 30.727 0.076 48.35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PCI术后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急性心肌梗死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由于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从而在冠状动脉管腔内形成栓塞,导致心肌产生持续性的缺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梗死,且其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危重,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PCI术及术前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可迅速再通闭塞、狭窄的冠状动脉,有效恢复心肌组织供血,降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但PCI术后有部分患者的心肌细胞易再次受损,从而诱发炎症反应、加剧心肌缺血[8]。
重组人脑利钠肽具有脑利钠肽的生物活性,其生理作用主要有改善心肌微循环血供、平衡动静脉血管扩张、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等,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重组人脑利钠肽无正性肌力与正性心律的作用,且其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可有效减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严重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9]。早期康复护理可通过相应的肢体运动促进机体内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血流灌注,进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使心功能得以改善[10]。本研究结果显示,PCI术后7 d,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LEV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SD、LEVDD均短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阻塞会引发心肌缺氧、缺血,造成心肌细胞损伤破裂,使胞浆中的CK-MB和cTnI释放进入血液,因此CK-MB和cTnI可以作为评估心肌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NT-proBNP是人体分泌的一种内源性激素,是一种心功能受损时产生的代偿性保护因子,其与心室重构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其血液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心肌细胞损伤较为严重,可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11-12]。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供,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同时其还具有减缓心肌细胞凋亡速度的作用,可对左心室重构作用产生抑制,进而改善心肌酶谱与NT-proBNP水平,控制病情发展[13]。早期康复护理则可通过运动锻炼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大毛细血管渗透能力,进而使冠状动脉内径增加,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得以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PCI术后3 d试验组患者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减轻因缺血、缺氧所造成的的心肌细胞损伤。
综上,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肌酶谱水平,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