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大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2-02-28 22:46马新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姜块莱州生姜

张 艳 马新强 张 杰

(1.莱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莱州 261400;2.莱州市郭家店人民政府 山东莱州 261400;3.莱州市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 山东莱州 261400)

大姜又称生姜,本味辣,属姜科,在我国为一年生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种[1]。 莱州大姜种植有近500 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栽培和选育,培育出了“莱由一号”“龙潭”等地方优良品种,种植范围遍及全市,其中位于王河两岸的驿道、程郭、平里店、朱桥镇和位于白沙河流域的沙河镇、 夏邱镇等地是重点产区。 由于莱州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等气候优势,生产出的大姜具有黄皮黄肉、质地细腻、粗纤维少等特点,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本文作者对莱州大姜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以期对莱州大姜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大姜栽培技术要点

1.1 品种选择

根据莱州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现在市场的需求,选择抗病性强、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宜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害、质地硬、无病虫的姜块作为姜种。

1.2 培育壮芽

培育壮芽是获得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健壮的幼芽才能长出茁壮的幼苗, 也是植株旺盛生长的基础。 培育壮芽主要包括晒姜、困姜、掰姜种、浸种、催芽。 选择晴朗的天气,将姜种从姜窖中取出,在干净的地面上晾晒1~2 d,傍晚收进室内,以防夜间受冻,晒姜困姜2~3 d。 在晒姜的过程中,去除劣质姜种,每个姜块上只保留1 个短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 播种前可用松脂酸铜和甲霜·恶霉灵混合液浸种3~5 min 或用喷雾器喷洒,取出晾干备播[2]。

将精选、 晒困后的姜种置于22~30℃条件下催芽。 催芽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电催芽,用电控制温度,催芽一般 20~25 d。 催芽采用变温管理,前期 1~2 d,温度可适当高一点,可以维持在30℃左右,主要目的是为了排湿;后期10 d 左右,温度维持在27~28℃,主要是为了打破休眠,促进姜芽的萌动,萌动以后把温度降到22~25℃之间,直到催出芽。 整个催芽过程中一定注意只能长芽不能生出根。 壮芽的标准是芽长0.5~1.0 cm,形状像花生米大小。 催好芽以后到进地之前,一定要进行低温炼苗,温度要接近地温。

1.3 整地施肥

冬前整地,选择土层肥厚、保水保肥、微酸性肥沃土壤种植。 生姜需钾最多,氮次之,磷居第3 位[3]。整个生长期需要的氮磷钾比例为 2∶1∶3。 按照 1 亩地产量5 000 kg 计算, 理论值需要肥料为纯N 32.85~42.85 kg、P2O517.25~23.41 kg、K2O 45.21~65.52 kg。换算成复合肥,尿素、硫酸钾的需要量是复合肥(15:15:15)115~156 kg、尿素 33.5~40.85 kg、硫酸钾 56.0~76.9 kg。

1.4 播种

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 地膜覆盖应在4 月上中旬播种, 4 月15 日之前必须播种完毕。4 m 的拱棚在3 下旬左右播种完成。 根据土壤肥力、种块大小、栽培技术的不同播种密度有所差异,莱州地区现在主要推广行距70~75 cm、 株距16~17 cm、亩栽5 500 株左右的种植模式。 播种时选择晴天,种芽一律向上播种, 幼芽方向保持一致, 播后覆土3~5 cm。

2 肥水管理

生姜根系浅,对水分的吸收力不强,不耐旱不耐涝, 所以必须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生姜生长期长,对肥料的需要量大,特别是生长后期对肥料的吸收多,必须结合其生长特点合理追施肥料[2]。

2.1 播种期

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保证生姜顺利出苗,出苗以前一般不浇水。 选定姜田以后,每亩地施入腐熟有机肥 5~8 m3或商品有机肥 400~500 kg,将地面整平、整细[4]。

2.2 发芽期

发芽期为幼芽萌动至第1 片姜叶展开进期,此生长量极小,主要以种姜贮藏的养分供应其生长,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极少,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此时不需要额外追肥。

2.3 幼苗期

幼苗期为展叶至三股杈, 这段时期幼苗生长缓慢,需水不多,但不能缺水,浇小水为宜,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尽量不在中午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的状态。 为了促进发根,可冲施生根壮根产品。 此时生长速度慢,吸肥量不多,结合撤地膜,在三股杈时(6月中下旬)每亩施用15 kg 左右的尿素等,以氮素化肥为主,为“提苗肥”。

2.4 发棵期及根茎膨大期

此期为三股杈至收获期。 立秋前后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多,一般每隔4~6 d 浇一次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80%。 此时是需肥最多的时期,可少量多次施用,随水冲肥,每次用量20~30 kg,多用钾肥。

2.5 根茎休眠期

收获前10~15 d 浇一次水,使收获时的姜块带有潮湿泥土,利于入窖保存。

3 培土

生姜根茎生长要求黑暗湿润的环境, 因此应随生姜的生长进行培土。 提倡整个生长期培土2 次,培土厚度小于12 cm,培土过深则会造成姜生长细弱。在立秋前后进行培土,尽量浅培、轻培,注意防止伤根。

4 越夏期管理

莱州当地一般在5 月1 日前后放置遮阳网。 遮阳网的透光率要达到70%~80%。 立秋前后植株群体变大,能起到相互遮阳作用,可撤掉遮阳网。 在越夏期间,要注意改偏施化肥为增施有机肥、改大肥重施为少量多次施用。

5 大姜病虫害防治技术

5.1 姜腐烂病(姜瘟病)

姜瘟病主要发生在越夏期间,尤其是培土以后。发病时的典型症状是植株枯死时保持青色,不倒伏,挤压茎基部有白色汁液溢出,有臭味,姜块从内往外腐烂[5]。 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种姜、土壤、肥料、水、 农事操作等。 一般 7 月开始发病,8~9 月发生严重,10 月以后停止发病。 病菌主要在26~30℃的环境下繁殖。 主要防治方法:彻底清理发病植株,深埋或者烧毁;将受害植株与健康植株用土隔离,并用喹啉铜和甲霜恶霉灵对种姜地块进行灌根。

5.2 姜结群腐霉软腐病(烂脖子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主枝上,在离地面3~4 cm 的部位发病。 初期下部叶片的尖端和叶缘褪绿变黄,后期扩展到整个叶片,茎基部出现水渍腐烂状,姜块从外往里腐烂,属于真细菌混合发生的病害。 传播的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种姜、 土壤、肥料、水、农事操作等。主要防治方法: 用松脂酸铜+甲霜恶霉灵灌根防治,用药间隔 5~7 d,连灌 2~3 次。

5.3 斑点病(叶斑病)

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黄白色,圆形或长圆形,细小,直径2~3 mm。 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全叶枯黄。 主要通过雨水传播。 气温高、通风差、 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 均有利于该病发生。 主要防治方法:使用拿敌稳(戊唑醇)叶面喷洒。

5.4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集中在5 月下旬至6 月中旬发病,应提前预防。 主要防治方法:高垄深沟栽培,密度要适宜,避免栽植过密[6];科学灌水,做好清沟和排水;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深埋或烧毁;发现病株立即喷药,可选用炭疽福镁、施保功、咪酰胺等喷洒防治,间隔5~7 d 1 次,连喷2~3 次,可与防治钻心虫药剂混合喷洒,须早晚用药。

5.5 心叶黄化(黄叶病)

黄叶病发病初期,新抽生叶片叶色黄绿,后期黄化逐渐加重,后续抽生叶片失绿、变薄,呈半透明状。严重的叶片坏死、腐烂,致顶叶扭曲,造成大幅度减产。 大姜的生长过程中均可发病。 主要防治方法:叶面喷洒锌肥和硼肥,根部冲施海藻纯精华素,底肥施用 2 kg 硫酸锌、1 kg 硼砂。

5.6 根结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癞皮病、疥皮病)在大姜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 发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茎部均可产生瘤状根结,初为黄白色突起,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呈疱疹状破裂、腐烂。 由于根部受害,导致生长缓慢、叶小、叶色黄化、植株矮化。 7 月上中旬表现出受害特征,8 月中下旬前后可比正常植株矮50%左右, 但植株很少死亡。传播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种姜、 土壤、肥料、水、农事操作等,土壤温度在25℃最适宜线虫繁殖侵染,高于36℃或低于12℃停止繁殖侵染,土壤相对湿度65%~85%线虫繁殖活动最频繁。 主要防治方法: 在6~9 月用阿维菌素和淡紫拟青霉灌根, 亩用0.75~1.00 kg。

5.7 姜螟(钻心虫)

钻心虫主要为害病状是茎空心, 姜苗上部叶片变枯发黄,茎秆易折断。 一年可发生2~4 代,一般6~8 月发生较重。主要防治方法:清洁田园,用阿维菌素或甲维盐喷洒,早晚用药防治效果更好。

5.8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的主要为害症状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可食尽姜叶仅留叶脉。 一年可发生4~5 代,一般7~8 月发生较重。 主要防治方法:喷洒菜喜、安打等药剂,早晚用药防治效果更好,注意喷植株的新叶。

5.9 蓟马

蓟马的成虫、若虫都能为害,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茎叶出现针头大小的斑点。 严重时姜叶卷曲、枯黄,生长速度慢。全年均可发生,5~6 月天旱或浇水不及时为害严重,苗期较重。 主要防治方法:使用吡虫啉、噻虫嗪等内吸性药剂防治;利用其趋蓝色的特性,在姜地放置蓝色粘板进行防治。

6 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保证莱州大姜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要结合实际生产要求,积极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选种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实现大姜的高效栽培。

猜你喜欢
姜块莱州生姜
生姜贮藏主要影响因素及技术要点
夏吃生姜益健康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山东莱州三个饰面用花岗岩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做让党放心、市民满意的权威媒体——以县域纸媒《今日莱州》为例
地龙生姜平喘
我家的马虎先生
怎样窖藏生姜
文武小生姜德子
生姜贮藏保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