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娇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藏族寄宿制高级中学,甘肃 甘南)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以该种方法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助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合适的方式开展朗读教学能够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在积累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积极意义。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朗读教学。对此,教师要对朗读教学这一方法进行研究,并将其合理应用在语文教学当中,以此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听、说能力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有积极意义。与阅读和写作能力相比,听、说能力有着更强的实用价值。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以此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以朗读教学的形式开展语文教学,能够助力学生相应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逐渐积累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凝练的语言表达方式,基于此,其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充分锻炼。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完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充分调动视觉、听觉以及思维能力。以朗读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实现视觉、听觉以及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进而完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在传统的考试中,更加重视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核,导致大部分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以朗读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助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共同进步,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有积极意义[1]。
朗读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朗读教学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分配好时间。应试教育的思想已经根植于大部分语文教师的记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时常以灌输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了影响。表面上看是以朗读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教学的时间有限,难以实现教学目标[2]。第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尽管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加之教师没有朗读教学经验,导致教学活动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是反复地阅读文章,难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三,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仍旧采用机械化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相对片面,影响了其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由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语文学科是学生更好地完成其他科目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当前的教育发展实际,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朗读教学,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此助力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教师要想更好地以朗读教学的形式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首先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对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调整,意识到以朗读教学的形式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加强对该种教学形式的重视,并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朗读教学水平。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由于教师的朗读水平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其对朗读教学方法的驾驭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而更好地为学生做好示范,为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打好基础[4]。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搜集与朗读教学相关的资料,参加与之相关的培训,以此增进对该种教学方法的了解,同时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对气息的调整、对情感的表达,以此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完成朗读学习,进而实现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转变教学思想,教师能够对朗读教学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进而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朗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助力其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中逐步实现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此锻炼其朗读能力。说好普通话是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倘若学生在朗读时不能准确地读出字音,就很难将文章的思想表达出来[5]。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带领学生练习普通话,以此提升其普通话水平,为朗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册的《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其进行朗读练习。对于部分普通话不标准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并细心引导、鼓励,让其普通话水平在不断的积累和练习中得到提升。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咬字是否准确、清晰,断句是否存在问题,节奏是否正确,感情是否饱满等。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统一讲解,以避免其在日后出现同样的错误;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学生单独讲解,加深其对相关问题的印象,助力其朗读能力的提升。
让学生发现朗读的乐趣,能够提升其学习的热情,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朗读学习的乐趣,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即:让多名学生分别就同一段文本展开阅读,并对其朗读的情况进行比较。该种朗读形式与学生“好比较、好表现”的特点相契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尽量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因此助力其朗读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在聆听他人朗读时能够发现自身的优势,了解自身的不足,进而及时做出调整,以此助力其朗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6]。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册的《荷塘月色》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两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较朗读。教师要求学生在咬准字音、控制好断句的同时,尽量读出作者的情绪。在学生完成朗读后,教师要给予其针对性的评价,并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讲出彼此的优势和不足,并相互激励,以此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开展多样性的朗读活动,能够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对其朗读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要创新教学方法。就朗读教学而言,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其知识的学习有积极意义。要保证朗读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对此,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方案进行创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充分激发其兴趣,最终达成教学目标[7]。部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只是将自己所见到的文字机械地读出来,没有对作品内容展开深入思考,导致其难以理解文章的深意,甚至对所读内容毫无印象。对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新教学方法,让其主动参与到朗读学习中,进而更好地理解所读内容。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将进酒》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其共同完成朗读。为保证朗读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让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分析词的含义和情感,并以此为基础带着情感朗读。这样的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助力其在提升朗读能力的同时,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充分理解。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其视觉、听觉、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能够共同作用,以此助力其完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以朗读教学的形式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实现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要想发挥朗读教学的价值,教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助力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实现能力的提升[8]。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的《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以及思想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刘和珍的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进行自主朗读,并标出文中的重点段落。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其饱含情感,进而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人物的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展开进一步的讲解,助力学生完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为助力学生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向其传授朗读的技巧。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已经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初步理解,但是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仍旧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给予其适当的引导,让其了解正确的断句方式及语音、语速等的调整方式,以此助力学生完成对作品的正确朗读,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符号进行标记,以保证其朗读的效果,并在不断的积累中实现朗读水平的提升[9]。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三选择性必修下册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单斜线标出断句的位置。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从怀念、同情,到沉痛、悲哀,到凄凉,到最后的赞美,在朗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饱含深情,以此助力其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朗读技巧,助力其朗读水平的提升,同时完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并将其插入课件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件内容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助力其更好地体会所学内容的背景、环境、情感,进而以更好的状态、更加真切的情感完成朗读,同时加深其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并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达成教学目标[10]。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三选择性必修下册的《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剑桥大学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对诗人笔下的“康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播放图片,并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对“康桥”的不舍和思念。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朗读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而直观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其充分理解所学有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运用朗读教学方法,以助力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对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开展朗读活动,同时为学生传授朗读技巧,以此助力其朗读水平的提升。此外,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朗读情境,以助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