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天会
(张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甘肃 张掖)
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课堂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融入课堂对思政课程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优化的方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有助于优化思政课程教学,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中职生有其鲜明的成长特点,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思政课程内容时,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为学生创设开放性课堂,帮助学生对思政课程知识学习产生兴趣。
1.提高教学实效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中职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还不成熟,教师要想提高思政课程教学实效,必然要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方案,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和思政课程教学紧密融合起来,创新思政课程模式,使之能和思政课程紧密融合,从而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程教学实效。
2.提高品德修养
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思政内容时,要充分注重以学生为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中,以培养学生品德修养为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比较重要,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品德修养不断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中有其可行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也是中华民族心理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和思政课程相结合,能充分发挥素材优势,促进学生学习进步。[2]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多角度、多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助于丰富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中职生思想行为上追求进步,这也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了基础,多数中职生的责任意识较强,自尊心较强,学生对自身能力素质发展有着强烈愿望,这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有积极作用,有助于通过思政课堂让学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从而强化学生文化自信心。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体现,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观念,于是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受到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思维限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受到思维局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比较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而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不足。[3]如此便会影响最终课程教学效果,不利于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
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师通过优化的教学方式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明确融入的要求
教师在思政课程内容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按照服务思政教育的要求,将传统文化作为促进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素材,深度融合。教师要认识到思政课程知识学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生活,创新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4]
2.课前十分钟诵读经典
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思政课程知识时需要和学生素质培养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运用课前十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诵读经典,让学生逐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课前、课后时间,把国学经典中的文化精髓深深印刻在学生脑海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生活实践及为人处世,和学生专业特点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联系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内容选择方面,从“四书”“五经”开始,让中职生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学生在文字阅读中将知识加以内化,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记忆力。将思政课程知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学生课程知识学习效率,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发展。
3.融入校本教材中
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校本教材资源开发是比较关键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本教材中,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方向,将校本教材中的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融合。
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教师结合具体适当的内容和传统美德相结合。如在《论语》《礼记·大学》相应教学内容的讲述中,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忠、孝、礼、义、廉、耻等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格物、致知、意诚、心正、身修、齐家、治国、平天下,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并在教学中将其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应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应动态视频内容,科学引导学生,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5]
4.教学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在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中,为能促进学生高效参与学习,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课程具体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将养成教育及成长教育等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达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思政课程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思政课程教学带来动态变化,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动力也能大大提升,为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这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技术应用为学生搜集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故事讲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堂中高效学习。
5.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优化教学
学校可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身边的文明故事”演讲比赛、“理想照耀未来”征文比赛等系列化的活动,将其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中职生在学习思政课程知识时,必然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思政课程是无聊乏味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向学校领导提出可行的教学计划,以活动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思政课程知识学习充满兴趣,如此才能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总之,新型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动力十足,这对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新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程教学相结合,带动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从而有助于实现既定教育目标。